请问“烦恼即菩提”应怎样理解?

如题所述

  烦恼即菩提怎么理解

  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盘,如何解释?

  菩提(梵语bodhi),乃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盘之智慧。涅盘(梵语nirvana),意译作灭、寂灭、无生、不生不灭之义。修行不与中道法门相应,始终不得菩提,皆是门外汉,与佛道无缘;修行不能离开现世的生活环境,不得另寻他处以安心,应于客观的周遭人、事、物中而得正觉。

  烦恼是由生活中,种种不如意所引生的心境,菩提是由生活中,种种如意不如意所得的觉悟心境;由此可知,烦恼(梵语klesa)不离生活,菩提也不离生活;生活能引生烦恼与菩提,诸位要明白啊!心生烦恼,心也能生菩提,烦恼菩提不离心,离心无烦恼菩提;烦恼当下觉悟烦恼即菩提,菩提不觉悟者菩提即烦恼;是故,菩提由烦恼净化中得,离烦恼无菩提,这就是烦恼与菩提之间微妙之关系,烦恼即菩提若能正观深入,则能入道,与佛常相左右,共游法界,自在自得。

  维摩诘经云:“一切烦恼皆是如来种。”

  维摩诘经云:“不入烦恼大海,则不能得一切智宝。”

  生死即涅盘的法则,与烦恼即菩提之义理略同。生死是有生有死,有生有灭,涅盘则无生无灭,无生无死;佛看众生的生死即是涅盘,凡夫看佛的涅盘境界是生死;诸位大德们!生死(梵语samsara)觉悟,生死即涅盘,涅盘不觉悟,涅盘提生死;离生死无涅盘可得,离涅盘无生死,只是迷悟染净有别;当下悟生死,生死何尝不是涅盘,涅盘不悟,涅盘即生死,诸佛菩萨能正观生死涅盘的微妙关系,当下得证甚深正觉,普于法界云游自在,慈悲六道群生,令离苦得乐,转凡入圣。(如本法师著《佛学问答》)

  问:既然‘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盘。’则何有智愚之分,悟迷之别?

  答:此问本非初机易了,讲之愈详,听之愈味。兹先仅就‘理’与‘行’两端解之。本性迷时,即是烦恼,而有生死;本性悟时,即是菩提,而得涅盘。然迷悟总一性也,故云,烦恼生死,即菩提涅盘。再以海喻,静时曰水,动时曰波,然动静非二物也,此就‘理’上言之。若明乎性一而分迷悟,物一而分动静,又何疑乎?即者‘理体’分者‘事相’也。复次,未发大心者,视生死如冤家,耽涅盘是乐境;已发大心者,为度无量众生,不乐涅盘,甘入生死,视诸烦恼,皆是菩提。故云即也,此又就‘行’上言之。(李炳南老居士《佛学问答类编》)

  问:六祖慧能大师云:‘烦恼即菩提’。当如何解?(智梁)

  答:佛与众生,皆是性体,烦恼菩提,皆是性用。(出处同上)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2-03
一种是用智慧的火去烧烦恼的心,烦恼越多,智慧之火越旺
一种是用烦恼的火去烧智慧的心,智慧越多,烦恼越多

前者则是烦恼即菩提

另:
(菩提)准确的理解是,出世间的智慧,而不是得到功、名、利、权、色等等,要知道这一切都是空的,生死才是人生大事,菩提是能解决生死大事的智慧
所以,烦恼即菩提,准确来说是烦恼可以使人领悟真正的智慧!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片段

汝等广植德本,勿犯道禁。忍辱精进,慈心专一。斋戒清净,一日一夜,胜在无量寿国为善百岁。所以者何?彼佛国土,皆积德众善,无毫发之恶。于此修善,十日十夜,胜于他方诸佛国中,为善千岁。所以者何?他方佛国,福德自然,无造恶之地。唯此世间,善少恶多,饮苦食毒,未尝宁息。吾哀汝等,苦心诲喻,授与经法。悉持思之,悉奉行之。
第2个回答  2008-02-05
烦恼与快乐其实都是菩提的显现,本无好坏,世人妄执分别,认为烦恼是坏,快乐是好,就掩盖了菩提。因烦恼是菩提所显,因此烦恼与菩提是同一体。

★法官大人★ - 秀才 三级 你的回答已落断灭,《楞伽经》“宁执有如须弥山,不可落空如芥子许”
第3个回答  2008-02-03
简单说,认识到烦恼.这就叫菩提<觉悟>.而不是另有菩提所得.所以说,菩提即是烦恼.
第4个回答  2008-02-04
知烦恼为空,烦恼即菩提,
执菩提是有,菩提即烦恼。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