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相”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通常的意思,就是形象或者状态的意思,是相对于性质本体来说的。

引申的意思,在问题中提到的“着相”,这个应该就是引申出来的意思,就是表面现象,执着于表面现象。古汉语的“执”是固执、坚持的意思,“着”是依附、附着的意思,“着相”就是执着于表面现象。

《金刚经》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里的“相”,虽然也用“相”来翻译,它本来的意思是有“想,观念,概念”。我相就是我的概念,人相即人的概念,众生相即众生的概念。

所以读《金刚经》时,如果是初学佛人,没有深入了解的话,很容易就望文生义啊,这太正常不过了,我们不望文生义又怎么办呢?只能望文生义,看到这个中文的意思,按照自己的理解去理解。其实理解的肯定是不正确的,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没有办法。那既然知道了这一点,那就要了解的更正确一些。

其实,《金刚经》里面呢,我、人、众生、寿者,说的都是一回事,就是对众生不同的称呼而已。在《般若经》里面,提到了十六种称呼,对众生有十六种的称呼,称为十六种异名,就是不同的名称,这十六种称呼都是从众生的某一个特性来提出的。

这十六种异名,在《大智度论》里面指出这叫“十六知见”,就是众生执着这十六个知见,就是未见道的人,没有明心见性的人,他所产生的十六种执着,十六种错误的见解。我、人、众生、寿者呢,就是这十六种异名或十六种知见里面,其中的四种。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17
佛教中的“法”字:梵语是“达磨”(Dharma)。佛教对这个字的解释的是:“任持自性、轨生物解。”这就是说,每一事物必然保持它自己特有的性质和相状,有它一定轨则,使人看到便可以了解是何物。例如水,它保持著它的湿性,它有水的一定轨则,使人一见便生起水的了解;反过来说,如果一件东西没有湿性,它的轨则不同于水的轨则,便不能生起水的了解。所以佛教把一切事物都叫做“法”。佛经中常见到的“一切法”、“诸法”字样,就是“一切事物”或“宇宙万有”的意思。照佛教的解释,佛根据自己对一切法如实的了解而宣示出来的言教,它本身也同样具有“任持自性、轨生物解”的作用,所以也叫做法。
佛学里的“相”是什么意思?

所谓相,就是观念,就是说你有这种想法和观念。我相就是,执着于我,这个房子是我的,这个名字是我的,这条裤子是我的,这个女人是我的,这本书是我写的,这个是我发明的……就是因为执着于我的,有力诸多烦恼,比如女人跟人跑了,是我的啊!!这个文章是我写的,有人赞美,沾沾自喜;有人批评,苦恼不已。所以诸多烦恼因此而起。

人相和众生相的概念很相似,只要就是区分你我。区分个体与整体。
第2个回答  2019-03-17

佛教中的“相”字:源自古印度哲学,指能表现于外,由心识观察描写的各种特征。释迦牟尼佛大彻大悟后说:“一切众生皆俱如来智慧德相,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众生只要回到清净识,即是成佛。”

扩展资料:

相:巴利文lakṣana。能被六根与六识所认识的特性。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六识是视、听、嗅、味、触、意,六识发动六根而接触六尘,六尘映入六根而由六识判别及记忆保存,再从六识的记忆保存中显现出来就是相。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