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古文翻译

陈涉世家 唐雎不辱使命 隆中对 出师表

陈涉世家 陈胜是阳城县人,表字叫涉。吴广是阳夏县人,表字叫叔。陈胜年轻的时候,曾经跟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有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边高地(休息),因失望而叹息了好长时间以后,对同伴们说:“如果有一天我们其中的一个人富贵了,不要相互忘记。”同伴们笑着回答他:“你是被雇来耕地的,哪里谈得上富贵啊!”陈胜长叹一声,说:“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凌云壮志啊!” 秦二世皇帝元年7月,征召穷苦的平民九百人去戍守渔阳,临时驻扎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被编进这支队伍,并担任小队长。正碰上下大雨,道路不通,考虑到已经误了期限。误了期限,按秦王朝的军法,就要杀头。陈胜、吴广在一起商量,说:“如今逃跑(抓了回来)也是死,起来造反也是死,反正都是死,倒不如为国家而死,这样好吧?”陈胜说:“全国人民长期受秦王朝压迫,痛苦不堪。我听说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不该立为国君,该立的是长子扶苏。扶苏因为多次谏劝始皇的缘故,始皇派他到边疆去带兵。最近传闻说,并不为什么罪名,二世就将他杀害。老百姓大多听说他很贤明,却不知道他已经死了。项燕担任楚国将领的时候,(曾)多次立功,又爱护士卒,楚国人很爱怜他,有人认为他战死了,有人认为逃走了。如今假使我们这些人冒充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向全国发出号召,应当有很多人来响应的。”吴广认为(这个见解)很正确。(二人)于是去算卦。那算卦的人知道他俩的意图,说:“你们的事都能办成,能建功立业。不过你们还是去问问鬼神吧!”陈胜、吴广很高兴,(又)捉摸这“问问鬼神”的意思,终于悟出:“这是教我们先在众人中树立威信啊。”于是用朱砂在绸条上写了“陈胜王”三个字,再把绸条塞进人家网起来的一条鱼肚子里,士兵买鱼回来烹食,发现了鱼肚子里的绸条,本来已经觉得奇怪了。(陈胜)又暗地里派吴广潜藏在驻地附近丛林里的神庙当中,天黑以后点上灯笼(装鬼火),装做狐狸的声音,向(士兵们)喊道:“大楚复兴,陈胜为王。”士兵们一整夜既惊且怕。第二天,大家到处谈论这件事,都指指点点的,互相示意地看着陈胜。 吴广平时很关心周围的人,士兵们大多愿意为他出力。(那天)(两个)军官喝醉了,吴广故意再三地提出要逃走,惹他们发火,让他们责罚他,借此来激怒士兵。那军官果然鞭打了吴广。(众士兵愤愤不平,)军官(刚)拔出剑来威吓(士兵),吴广一跃而起,夺过剑来杀死了他。陈胜协助吴广,一同杀了两个军官。陈胜把众戍卒召集起来,宣布号令,说:“各位(在这里)遇到大雨,都超过了规定到达渔阳的期限。过期就要杀头。就算侥幸不杀头,而戍守边塞的人十个中也得死去六七个。再说,大丈夫不死则已,死就要干出一番大事业啊。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众戍卒齐声应道:“一定听从您的号令。”于是冒充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为的是顺从百姓的愿望。大家露出右臂(作为义军的标志),打出大楚旗号。又筑了一座高台,举行誓师仪式,用那两个军官的头祭祀天地。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任都尉。起义军(首先)进攻大泽乡,占领该乡后接着进攻蕲县。攻克蕲县后,就派符离人葛婴带兵攻取蕲县以东的地方。(陈胜自率主力)攻打铚、酇、苦、柘、谯等县,都拿下来了。一路上收编人马,等打到陈县的时候,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马一千多匹,士卒几万人。进攻陈县时,郡守和县令都不在城中,只有守丞带兵在谯门中应战。起义军(一时)不能战胜,(不久)守丞被人杀死,大军才进入陈县。几天后,陈胜召集当地的乡官和有声望的人共同商讨大事。这些人异口同声地说:“将军您亲自披甲上阵,手拿武器,讨伐残暴无道的秦国,恢复楚国的社稷,论功应当称王。”于是陈胜被拥戴称王,宣称要重建楚国。这时,各郡县受秦朝官吏压迫的人都纷纷起事,惩办当地的长官,把他们杀死,来响应陈胜的号召。 陈胜称王总共六个月的时间。当了王之后,以陈县为国都。从前一位曾经与他一起雇佣给人家耕田的伙计听说他做了王,来到了陈县,敲著宫门说:“我要见陈涉。”守宫门的长官要把他捆绑起来。经他反覆解说,才放开他,但仍然不肯为他通报。等陈王出门时,他拦路呼喊陈涉的名子。陈王听到了,才召见了他,与他同乘一辆车子回宫。走进宫殿,看见殿堂房屋、帷幕帐帘之后,客人说:“伙颐!陈涉大王的宫殿高大深邃啊!”楚地人把“多”叫做“伙”,所以天下流传“伙涉为王”的俗语,就是从陈涉开始的。这客人在宫中出出进进越来越随便放肆,常常跟人讲陈涉从前的一些旧事。有人就对陈王说:“您的客人愚昧无知,专门胡说八道,有损于您的威严。”陈王就把来客杀死了。从此之后,陈王的故旧知交都纷纷自动离去,没有再亲近陈王的人了。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啊!”安陵君说:“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片的土地交换小的土地,很好;即使这样,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实在不敢交换啊!”秦王不高兴。于是安陵君派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从我,这是为什么呢?况且秦国已经灭了韩国亡了魏国,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当作忠厚的长者,所以才不打他的主意。现在我用十倍于安陵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难道不是轻视我吗?”唐雎回答说:“不,不是像你说的这样。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并且保卫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五百里呢?”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您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死尸百万,血流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突然扑到宫殿上。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怒气还没发作,上天就降示了凶吉的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就成为四个人了。如果有才能和胆识的人一定要发怒的话,死尸两人,血流也不过五步远,天下百姓都是要穿孝服,今天就是这样。”于是拔出宝剑站起来。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怎么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那韩国、魏国灭亡,然而安陵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生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隆中对 诸葛亮亲自耕种田地,喜好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当时的人却不承认。只有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和诸葛亮友好,说是确实这样。 当时刘备驻扎在新野。徐庶拜见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是一条蛰伏着的龙啊,将军是否愿意见他?”刘备说:“您和他一同来。”徐庶说:“这个人只能去拜见,不能委屈他找上门来。将军应当屈驾去拜访他。” 因此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刘备便叫旁边的人避开说:“汉朝统治崩溃,奸臣先后专权,皇帝遭难出奔。我不考虑自己的德行和力量,想在天下伸张大义,可是智谋和办法短少,终于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局面。然而壮志还没有罢休,您说将采取什么样的计策呢?” 诸葛亮回答说:“自董卓专权以来,豪杰纷纷起来,占据几个州郡的不可胜数。曹操跟袁绍相比,名望低兵力少,可是曹操竟能打败袁绍,由弱小变为强大的原因,不仅是靠时机,而且也是靠人的谋虑。现在曹操已经拥有百万的军队,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这实在不能和他争胜。孙权占据着长江下游,已经历了三代,地势险要,民众归附,有才干的人都被他任用了,这只可以作为联盟而不可谋取呀。荆州北靠汉沔两水,南海一带的好处都能看到,东和吴郡会稽郡相连,西和巴郡、蜀郡相通,这是用兵之地,可是刘表守不住,这大概是天用来资助将军的,将军是否有这个意图呢?益州险要坚固,土地肥沃辽阔,物产富饶,汉高祖凭着它建立了帝业,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占据益州北面地方,人民富裕,地方富足,然而不知爱惜。有才干的人们都想行到贤明的国君。将军既然是皇家的后代,信义又闻名于天下,广泛地罗致英雄,如饥似渴地思求贤才,如果占据荆州和益州,守住那险要的地方,西面和各族和好,南面安抚夷越,对外联合孙权,对内整顿政治,一旦天下有变,就命令一位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向宛洛进军,将军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向秦川出击,老百姓谁能不拿酒饭来欢迎呢?果真象这样的话,那么霸业就可以成功,汉明便可以复兴了。” 刘备说:“对!” 从此和诸葛亮的关系一天天亲密起来。 关羽、张飞等人不高兴,刘备解释说:“我有了孔明,好象鱼有了水啊。希望你们不要再说了。”关羽、张飞就不说了。 出师表 先帝创建统一中国的大业还没有完成就中途去逝了,现在天下分裂成三国,我们蜀汉困苦穷乏,这实在是情势危急存亡的时候.然而侍卫大臣们在宫廷里毫不懈怠,忠诚的将士们在边境奋不顾身,这是因为追念先帝特别的知遇,想要报答在陛下身上,陛下实在应该广泛的听取意见.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抱负的人的势气.不应该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于堵塞了人们向您的忠心规劝的道路. 宫廷中和丞相府中的人都是国家的官员,提升,惩罚,表扬,批评.为非作歹,触犯法律以及尽忠,办好事的人,应该交给各主管部门,决定对他们的惩罚和奖赏,来显示陛下平正明察的治理,不应该有偏袒和私心,造成宫中和相府有不同的法制.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这些人都善良诚实,心思忠诚纯正,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使用,我认为宫中的事情,不论大小,都跟他们商量,然后施行,一定能够补救缺点,防止疏漏,得到更多成效. 将军向宠,本性善良做事公平,对军事精通,从前试用他的时候先帝称赞他有能力,因此大家商量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拿来跟他商量,一定能够使得军队团结一心,使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都能安排得当.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与我讨论这件事,从来没有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痛心遗憾.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正诚信,能够以死报国的臣子,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兴隆,就为期不远了. 我本是平民,亲自在南阳耕田,只希望在乱世中苟且保全自己的生命,不谋求在诸侯那里扬名做官.先帝不认为我地位低微见识浅薄,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庐来探望我,向我询问当今的大事,因此我十分感动,于是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力.后来遇到严重挫折,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的关头奉命出使,从那时到现在已经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先帝临死时被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命令已来我早晚忧愁叹息,担心先帝的托付没有成效,以致于损害了先帝的知人之名,所以我才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寸草不生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源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进军平定中原,我愿意竭尽自己的力量,扫除凶顽,复兴汉朝基业,回到旧时的都城. 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至于权衡事情的得失利弊,毫无保留地向你提出忠诚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责成我实现讨伐曹魏,复兴汉室的大业.如果没有实现就请惩治我的罪过,来禀告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发扬美德的言论,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暴露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当多加考虑向他们询问治国的好方法,明察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的追念先帝的遗命.这样我就感激不尽了. 现在我就要远离陛下了,面对着这篇文章我泪流满面,不知道说了些什么.

麻烦采纳,谢谢!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