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航员在上天之前会有哪些魔鬼式训练?

如题所述

头低位卧床训练,要求航天员连续5天保持负6度卧姿,头低脚高、脸部充血、鼻塞头痛、胸闷失眠,同时还要训练进食饮水、清洁个人卫生。心理训练,航天员要在狭小密闭的隔离舱内进行抗疲劳抗寂寞考验,72小时连续工作,不能睡觉,不断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6-27
火箭起飞时,航天员将会遇到806gs的加速度(S为秒),这样大的加速度,人体无论如何是耐受不了的。工程上把它分解,采用三级运载火箭,使得每级不超过5g,每级持续时间100s至200s左右,飞船返回时,重力加速度为5至9g,持续200s左右,而人的耐受限度,纵向3至4g;横向(从胸到背方向)可达7至8g,持续时间可到30s。这就是我们在电视画面上看到的杨利伟在飞船座舱中是仰卧位。只有这种姿势才能保证航天员在飞船起飞和返回过程中是安全的,使之处于头脑清醒的状态。超重耐力是通过人在离心机上周期性的训练和适应而获得的。
第2个回答  2019-06-27
航天员为了迎接严酷的太空环境的挑战以及在地球上漫长而繁重的训练,必须保持原来健壮的体格,光有健康的身体还不够,必须通过体能训练,使之适应对宇宙和飞船的特殊环境因素,提高其耐受力。体能训练贯穿载人航天的全过程,每天要进行1至2小时的体质锻炼。锻炼的科目具有多样性:以耐力为主的长跑、游泳、爬山等;以力量为主的负重、仰卧起坐等;以灵活性为主的体操、固定滚轮、旋梯、弹性跳跃网、秋千、转椅、浪木等以及锻炼心肺功能的跑台,自行车功量计等有针对性的运动。
第3个回答  2019-06-27
在地面上创造出一个可供宇航员们预习的的失重环境,让飞机上长到一万多米的高空,然后以每小时650千米的速度急速向下俯冲,这时,重力全部转化为向下的动力,飞机上的乘员就会在20-30秒的时间内,体验到失重的滋味。如此反复进行,乘员便会逐渐积累起失重的经验,学会在失重的环境下行走、进餐等日常生活,适应失重带来的生理影响。
第4个回答  2019-06-28
从宇航员科研训练中心了解到,每一名宇航员在“飞上太空“前,都需要经历30多门基础理论知识、8大类140多个专业科目的严苛训练,这被宇航员们称为“登天的阶梯”。模拟失重训练,要求宇航员身着160多公斤的水下训练服,持续训练3、4个小时。每次训练下来体重都会减轻4、5斤,吃饭时常常连筷子都拿不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