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后主亡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如题所述

1.刘备本人太意气用事,不光是刘,整个集团中的三个主要人物刘关张都是这类人,刘备为了报仇不顾军事同盟关系攻打孙权,导致蜀汉精锐老兵损失殆尽,并最终影响到诸葛北伐,不能不说是个严重的问题,
.刘备集团内部人员待遇不公,比如刘备对待我们大家非常崇拜的云哥是非常的不信任,经常没把他当回事,到老刘死了快也没好好重用人家,到死也不过是个诩军将军,充其量不过是个护卫将军,没有带兵实权,但事实上赵云比魏延忠心的多,厉害的多,好用的多.但老刘在世时却对魏延青睐有加.庞统来老刘阵营时,也不过是县令,若不是诸葛等人推荐,根本不会重用他.这些直接导致后期蜀汉内部纷争,为了争权,魏延叛乱,姜维督军时,张翼蒋惋杨仪等人不听指挥离心离德,最后招致蜀汉第一个灭亡.而我们奉若神灵的关二哥更是无理,在刘备以关为前将军,张,马为左右将军,黄忠为后将军时,二哥居然说不屑与老兵为伍这样的话,感觉刘关张三人是土匪,当上皇帝了纷纷要求高官加爵,瞧不起旁人,这点刘备远不如朱元璋,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对所有骄兵捍将一网打尽,但刘备却还是靠派遣使者好言相劝才勉强让关答应,以关二哥这样的政治头脑和幼稚的思维方式来戍守荆州重地,能不丢掉吗?
3.用人不当,不是一般的不当是极端的不当。首先以关二哥镇守荆州,但二哥很好糊弄,结果丢了本来蜀汉大好的局势,直接导致刘备兴兵攻吴,最终战败夷凌,刘备也病死,最终换上了傻呼呼的后主
4.阿斗确实不行,现在有很多人想为阿斗翻案,说他其实是有政治才能的,是诸葛亮等不给他政治锻炼的机会,请看一下阿斗后来被俘虏了住在洛阳的那几年开心的岁月吧,乐不思蜀,仅凭这点,我们可以完全清楚的认识到这点,阿斗不行,确实平庸.
5.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在这里不得不对这位历来传为智慧化身的人公正的说几句,诸葛亮是个优秀的政治家但不是军事家.诸葛治国确实有一套,为三国中治理的最井井有条,但很可惜,他不善于征伐.
以上纯熟个人看法,众位莫喷,只为娱乐,欢迎雅正.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05
蜀汉亡国,亡于诸葛亮。可能会激起很多人的义愤,但这却是事实。诸葛亮是失败的,不应该过分的赞扬诸葛亮,不值得。

诸葛亮为了汉家江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贪,不私,不骄,不横,这是无可厚非的,站在汉家皇室的立场上看,诸葛亮绝对是当之无愧的忠臣。如果有人质疑这个问题,那就太不近情理也不符事实了。

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也是可点可圈的,虽然算不上出类拔萃,但也绝不至于平庸,单从他火攻取胜的几个战例中就可见一般。相信也不会有人怀疑这个问题。

然而,很遗憾的是,诸葛亮却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

纵观三国大势,当时民心所望的是天下大治。整整四十年了,九州大地战火不断,生灵涂炭,百姓怕了,乏了,快熬不下去快饿死了了,他们心里盼望的是“安定”二字,而不是“恢复汉统”这种崇高的空中楼阁。连饭都吃不上了,谁还想着那么伟大的目标呢,即使想着,饿的连路都快走不动了,又如何能拿的起刀枪走向战场?

诸葛亮失败就失败在这里。他的目光所及只是恢复汉室,但忽略了百姓最急迫最基本的生存权利。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仅此一点,注定了诸葛亮的失败,同时也注定了蜀汉的失败。

当时诸葛亮应该怎么做?他应该恢复国力,他应该看到当时天下三国已经形成均势,他应该知道一个均势的形成是需要漫长的时间的,而同样,打破一个均衡也是需要漫长的时间的。只有恢复国力,努力发展本国经济,保证本国政治清明,先让自己的小朝廷喘过气来恢复过来充实起来才有资本谈天下统一的问题。

魏国占据富饶的关中和中原地区,吴国当时虽然还称不上是锦绣江南,但丰富资源的和道道天险注定了它此后的发展潜力。而蜀汉呢,国土面积是三国中最少的,仅仅靠着一个都江堰造就出来的天府之国成都平原来维系着自己的生存,并且经过连年战争,百姓早就困苦不堪,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应该做的只能是与民修养生息,努力搞好本国经济发展,先不要提攻打别国,先保住自己的小朝廷才是当务之急。

但诸葛亮没那么做,他决定出师北伐了。出师北伐,多么激动人心的字眼啊,历来对诸葛亮出师北伐的歌颂层出不穷,并且给后来人留下了饭后茶余数不尽的说料。但诸葛亮的失败恰恰在于---出师北伐。

北伐那天,蜀汉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它意味着诸葛亮的治国重心在于恢复汉统,至于本国内的民生问题就只能让位于前者了。但是,没有强力的国内资源支撑,又如何能支持如此耗费民材民力的北伐呢?

蜀汉灭亡了,亡在诸葛亮。因为,诸葛亮什么都是,唯独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而这个,对于蜀汉的亡国,已经足够了。。。

至于三国演义中对诸葛亮的无限赞美,几乎快把他捧到圣人堆里了这个问题,很简单,故事里的情节都是当初说书人讲古用的,如果不讲的神乎一点,怎么能激起听众的兴趣,怎么能得到自己养家糊口的赏钱呢?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7-05
.其实说得没错.经济决定一切
在关羽挂后,荆洲丢失后,以蜀一地之力已无法确保自身安全,更别提北伐了.
至于诸葛及姜维北伐,其实目的已经从逐鹿中原变成自保.利用全蜀之力来来对西北之地进行打击.让自己能多活几年.
但受当时条件限制.可以说,粮食限制了发展.而不是人口限制.当时来说,亩产200斤小麦,已经算是丰收了.
后面姜维屯田十年,所剩余的粮食还不够一次北伐,可见当时的粮食产量之低
2.三分天下,战略错误
新野时,刘备与诸葛三分天下设想,其实是完全错误的.
北方让曹,南方让吴,没错,但自己取荆洲,后取西蜀则是错误的战略.应该是西北之地的凉洲.
以当时冷兵器时代,骑兵在中原/河北来说是最理想的部队.但在新野时,完全可以从上庸出兵到汉中,以当时张鲁的力量,是无法抵抗的.再依托汉中对西凉进行攻略.完全有能力西取西凉,使骑兵有马匹供应.退一步说,不取西凉,按照当时马腾和刘备的奉血诏,应该说能支援刘备的.
结果,战略错误,使北伐没有一次平原对战,无法有效消灭曹魏的力量,使得陇西地区一直无法占领,从而让自己的北伐成空.既花费了大量的储备,却无法得到回报.多次北伐,全是粮食供应不上.一次是马谡没守住街亭(属于用人不当)
3.至于彝陵之战,刘备原意是想夺回荆洲.否则,以蜀一地之力,根本就无法对抗曹操的.这点.刘备是看得很准.包括诸葛亮,但按照历史来说,那个时候法正死后,诸葛才总领蜀国的,而不是,三国演义上说的诸葛总领蜀国
不幸,刘备失败了,同时,损失的还有蜀80%的兵力.最后,加上南征孟获,最后北伐的兵力只有8W,根本就无法和曹魏对抗.加上当时的蜀道艰险.所以,以8W之兵对抗,根本就无法胜利.
4.用人之道,诸葛时期,全是荆洲派.西蜀之地的官员全没有.难道西蜀之地就没有一个人才?诸葛的选人眼光确实不怎么的,仔细看下,三国里面除了早期跟随刘备的外,就是荆洲派,法正挂了后,最有名气的李严却去守白帝城.以当时白帝城的地理位置,加上当时东吴的不善攻城,随便一个将都能守住,还需李严去吗?加上李严因粮食不够,不得编谎言东吴进攻.想想看.从白帝送粮食到关西.加上四川全是山区.可想当时粮食的紧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