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文“洛迦”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布达拉”梵文原为पोतलक(potalaka),汉译佛典中作“补陀洛迦”、“普陀洛迦”等。此词的本义,是“小花树山”。前词पोत(pota)是指小型动植物(a young animal or plant),后词लक(laka)是指“冠”、“前额”(the forehead)。

पोतलक这整个词可理解为多财释,即“以小树为冠(的山)”。 

“佛教圣地”是这个词的衍义。之所以会衍出这个含义来,有两个原因: 

一是梵语पोत(pota)与बुद्ध(buddha,佛)读音接近,而potalaka在藏语中简称为potala(布达拉),后词la在藏语中本来就有“神佛”的含义。如la-khan(拉康)即“佛殿”的意思。 

二是potalaka山在佛典中是观世音菩萨说法的地方,是有名的佛教圣地。而中国两处以potalaka命名的地方——布达拉宫和浙江普陀山(普陀山岛边上还有一个洛迦山岛)——也都是佛教圣地。

扩展资料:

梵语随着雅利安人在公元前14世纪进入印度大陆而逐渐传播、发展,并影响着南亚、中亚、东南亚,甚至东亚地区的文化。

按照梵语的字面意思,即为“完全整理好的”,也即整理完好的语言,这是一种高雅纯正或完美的表达方式,而非世俗语言。

早期的梵语并没有文字形式的表达,是通过史诗和婆罗门教宗教典仪等方式以口相授的语言,在世俗化的过程中,约在公元前4世纪有了书写形式,并通过耆那教、佛教、印度教等宗教典籍和文学作品保留下来。

对梵语演进过程的研究,不应脱离于其他古代印度的地方语言而作为特殊语言看待,但在当时能够正确听、说梵语,确实是古代印度社会高等世袭阶级的标志之一。公元前6世纪,释迦摩尼创立佛教时,作为新兴的反婆罗门教传统的宗教学说,明确规定佛教使用各地的方言传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梵文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5-21
布达拉”梵文原为पोतलक(potalaka),汉译佛典中作“补陀洛迦”、“普陀洛迦”等。此词的本义,正如最胜子所引,是“小花树山”。前词पोत(pota)是指小型动植物(a young animal or plant),后词लक(laka)是指“冠”、“前额”(the forehead)。पोतलक这整个词可理解为多财释,即“以小树为冠(的山)”。
“佛教圣地”是这个词的衍义。之所以会衍出这个含义来,有两个原因。
①梵语पोत(pota)与बुद्ध(buddha,佛)读音接近,而potalaka在藏语中简称为potala(布达拉),后词la在藏语中本来就有“神佛”的含义。如la-khan(拉康)即“佛殿”的意思。
②potalaka山在佛典中是观世音菩萨说法的地方,是有名的佛教圣地。而中国两处以potalaka命名的地方——布达拉宫和浙江普陀山(普陀山岛边上还有一个洛迦山岛)——也都是佛教圣地。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07-25
补陀落伽、逋多、逋多罗、补怛洛迦、布呾洛迦、补但落迦、补陀落。山名。译作光明山,海岛山,小花树山等。在印度之南海岸,为观音之住处。其山形为八角
第3个回答  2008-07-26
赞!!!受教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