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行为主义的发展历史

如题所述

19世纪末华生行为主义的不足逐渐暴露出来,在随后的时代里以托尔曼、赫尔和斯金纳等人为代表人物的一大批心理学家纷纷根据自己的见解对行为主义作出不同程度的补充。其中影响较为巨大的是托尔曼整体行为主义、赫尔的假设-演绎系统、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后人根据他们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分析得出一套心理学研究方法,并将其称为新行为主义。 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研究方法为假设-演绎法:
1、先建立一套表述清晰的公设,并且对重要的术语下具体明确的“操作性”定义。
2、从建立的公设出发,用尽可能严密的逻辑演绎出一系列相互联结的、包括有关领域的重要具体现象的定理。
3、用实验方法对假设的结论加以检验,并在新观察到的事实、实验结果和理论的基础上不断修正。
4、证明该假设为真后,将其纳入科学体系中;若为伪,则无科学意义。 假设-演绎体系:
1、学习的性质:刺激——反应的联结。
2、学习的基本条件:
a)接近原则: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b)强化原则:强化分为初级强化和次级强化。强化与习惯强度的函数关系:
SHR(习惯强度)=1-10-0.0032n
习惯强度:指传入和传出神经冲动之间的动力关系;n:为强化的尝试次数。
目的性行为主义理论:
1、心理学应当研究整体行为。
2、决定行为的机体内部因素:中介变量。中介变量的产生源于环境变量和个体差异量之间的相互作用。
3、符号学习论:有机体通过学习而获得关于周围环境以及达到目标的手段和途径的只是,也就是说犹如获得了一幅“认知地图”,在这里,周围环境即符号,达到目标的手段和途径即是认识符号及其意义。
强化理论:
对一种行为肯定或否定的结果,它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这种行为在今后是否会重复发生。在建立操作反应时,在有机体作出一个操作反应后,如果呈现某一后继的刺激物,有机体的操作反应概率增加,那么该刺激产生的作用称为正强化,该刺激物就是这一反应的正强化物;反之则为负强化物。
程序教学理论:
1、小步子原则。即把学习内容按其内在逻辑关系分割成许多细小的单元,分割后的小单元按一定的逻辑关系排列起来,形成程序化的教材或课件。学生的学习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这种学习方式称为小步子原则。
2、积极反应原则。要改变消极的学习状态,就要求对每一单元的学习内容都让学生做出积极反应。使学生通过选择、填空和输入答案等方式做出反应,以保持积极的学习动机。
3、及时强化原则。当学生做出反应后,必须使他们知道其反应是否正确。要求对学生的反应给与“及时强化”或“及时确认”,特别需要注意对学生做出的正确反应给与及时强化,以提高其操作能力。
4、自定步调原则。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自由发展,必须由他们根据自己的特点定制学习进度和速度。学生在以适宜的速度进行学习的同时,通过不停的强化得到了进一步学习的内动力。
5、低错误率原则。使学生每次都尽可能做出正确反应,将学习的错误率降到最低限度,提高学习效率。 整合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的理论得出行为原理为:
1、行为的动力
a)内驱力:是一种有机体组织需要状态引起的刺激,是有机体一切行为反应的动力,其力量可由生物需要被剥夺的时间长短或所激起的行为的强度、力量等客观指标来加以确定。
b)反应势能:一个已经习得的反应在一定刺激作用下发生的可能性。用公式表示为:
SER=D*SHR(SER表示反应势能;D表示内驱力;SHR表示习惯强度)
2、行为的抑制和消退
抑制分为反应抑制(IR)和条件抑制(SIR)
其之间的关系演变为:
由SER=D*SHR-(IR+SIR) [SER表示有效的反应势能]
转变为SER=[D*SHR-(IR+SIR)]-SOR [SOR表示抑制性潜能] 将新行为主义理论加以分析得出其主要特征为:
(1)以逻辑实证主义为共同的哲学基础
早期的行为主义以孔德的实证主义为哲学基础,而新行为主义者大都接受逻辑实证主义的信条。以实证主义的客观原则为依据,早期的行为主义排斥任何不能直接证实的理论和假设,但是新行为主义认为只要理论和假设符合逻辑实证主义的原则,那就是可以接受的。无论理论概念能否进行直接的经验验证,只要能进行操作定义,就是科学的概念。
(2)强调中介变量的研究
行为主义者认为,行为由一定的刺激所引发,当刺激出现时,行为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即S-R。而新行为主义者大都认为行为产生并非如此简单。因为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存在着一系列不能被直接观察到的,但是却可以根据行为的先行条件和后继的结果来进行推断的“中介变量”。这些中介变量是影响行为的重要因素,必须注意动机和认识机制的研究。因此,新行为主义者均以各自的方法考察介于刺激和反应之间的中介因素的影响,以使行为的解释更加合理。
(3)心理学实验研究中动物被试的广泛应用
新行为主义继承了早期行为主义使用动物作为被试进行心理学研究的倾向。因为以动物为被试容易控制无关变量,而且新行为主义者认为动物的学习过程和知觉过程同人的知觉和学习过程仅有程度的差异,而没有质的不同,因此,从动物实验中获得的结论可以推广到人的行为解释上。
(4)注重对学习的研究
新行为主义者认为有机体适应环境变化的主要机制是学习,而学习可以通过行为的变化表现出来,因而他们大都以学习为研究的主要课题,发展出各种类型的学习理论。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