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人不劳而获---若有社会人士或不信佛朋友或质问或存疑此话题,作为佛教信众虽可暂远离但如何思维?

暂远离是修己,如理思维并破斥邪见是弘扬正法。
相关链接:
假如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佛教高僧,世界会怎样?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90203196.html

  借文字花香,回答社会人士"僧人不劳而获"的真相 (转载)

  对于文字花香在上篇文章里提出的这个问题,其实我个人并不想回答.因为这是个知见上的问题!对于学佛的人来说这是个很可笑的问题,或者说是个无知的问题!但借此机会也对一些有同样疑惑的社会人士解答!其实只要细想一下,不劳而获的僧人们怎么能存在这几千年的呢?难道供养给僧人们饭食衣服,生活起居的人们都是脑子有问题的,甘心做“被剥削阶级”的???!

  首先应该肯定的是"中国的僧人是劳动的"!从马祖创丛林百丈制清规开始,即以禅坐为中心的寺院制。因之前僧人以乞讨为主的,改后自给自足为主,适应了中华以农为主的立国之本。 “新风推陋俗,百丈创丛林。入地亲耕土,缝衣自备针。木鱼明佛志,金磬诵禅心。德业春秋载,功勋颂到今。”这“一日不做,一日不食!”的遗训就是最好的证据!

  再次应该肯定的是"僧人是劳动的"!南传僧人的确是以乞食过活!现在也是如此。本师释迦时代的僧人也确实是以乞食过活,就本师释迦本人也是亲自乞食的.这在《金刚经》开头就已经讲的很清楚了!中国僧人在唐以前也是以乞食过活的。对于所谓学佛的文字花香提出这样的问题,我建议文字花香应该多去读点经书。譬如《法句经》什么的!因为在本师时代已经有人问过同样的问题了,而且回答问题的是本师释迦本人!我想比我这个凡夫来回答会更好!

  现在来做个简单的名词解释,“和尚”一词来自古印度语。中文的“和尚”是音译。简单的了解和尚的意思:老师!“和尚=老师=导师”!那么,出家人也可以认为是灵魂导师,或精神教育工作者!那他们的直接劳动成果当然就不是创造经济财富了!当然,不是每个僧人都可以被称作和尚的,每个寺院基本只有一个僧人可以称作和尚,那就是方丈!

  在南传国家,大家都知道绝大部分的男人是出过家的。譬如在泰国,没有出过家的男人是很难讨到老婆的!那这里,我要告诉大家“寺院”的概念!我们国家有文献记载佛教传入是在汉朝,第一个寺院是白马寺!还在佛法(正法)没有沦为佛教(宗教)的年月里,寺院的社会功能和职责是学俯和培养人才。当然主要是培养能解脱苦恼的人才!

  中国寺院,那么从汉朝开始从政府机构开始变为学府机构。这样的学府机构在当今的世界乃可以在印度和一些南传国家乃至其它西方国家找到!这就是为何南传国家的绝大部分男人会有出家经历的原因!就像我们国家的绝大部分人都有上学的经历一般。在南传国家,清晨的时候可以在有寺院的附近街道看见僧侣们排队接受供养,而布施的人们会更早的来到这里。这就是一代人对下一代人的集体抚养!在当今中国,寺院被政府确定为宗教场所,那也还有其存在的宗教意义和价值!僧人在宗教的传播和道德的教化上依然在辛劳付出,这难道不是劳动么?个人认为:没有信仰的人是不幸的,是可怕的!

  借文字花香的那什么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他对劳动是怎样理解的。好像只有下地劳作或是辛劳养家(创造物质财富)才是劳动。如果是下地劳作才是劳动的话,那全中国的城市人口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民也可以被称之为“剥削阶级”了!如果只有创造物质财富才是劳动的话,那全部的精神财富创造者们都可以被称之为“剥削阶级”了!按此推理,那文字花香(学生)本人就是个典型的“剥削阶级分子”了!

  文字花香的这个问题其实可以看出更是这个社会的问题。这个时代,这个社会;乃至于这个时代和社会里面的人们都在追求着物质的财富和物质的享受!这种感官上的追求带来的势必是精神上的空虚和精神上的贫穷!那这种客观存在的空虚和贫穷对精神财富的创造也势必是无视的,而这无视也势必是否定的!

  在饱暖(感官享受)之后的人们,开始思慕起风雅(精神享受)来。那对于把上ktv或泡吧或进夜总会当做是精神享受惯了的当代的人们来说,那古仙人的风姿和诗词歌赋又无疑是一套体现自己与众不同的“高尚情操”的更好的时装。更何况这条禅茶一味的精美领带呢!穿上这套时髦的时装,打上这条前卫的领带。在追求劳动有饭吃(物质感官享受)的光荣大道上大踏步的前进,那么“不劳而获的逍遥”势必成为不可告人的最终目标;而被美丽的唾弃!

  那么,这些时尚超然,来往于各大丛林;文笔开悟,慈悲于网路之上的大善知识们。在见性见佛后怎么会有此呵祖骂佛的惊人见识或有此世不懂的那什么,就很是正常了!如此比比皆是的教门龙象,正应了本师当年预言的盛法时代啊!

  以上说了僧人是否劳动,但逍不逍遥就不分解了,人家见性见佛的人都说了不劳动是逍遥的,那还会有错么!

  戚 未庄

  -------------------

  前些日子,网络上疯传一系列照片。照片显示,两个穿着僧衣海青的男青年与女伴在地铁内喝酒嬉戏,又和女伴去酒店开房。(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不是事后卖弄,笔者当时就断定,此事必有蹊跷,4月2日我的一条微博提醒朋友:“大家真的相信这个明显栽赃的局?”然而,当时,这些图片在网上被人疯狂传播。而我的评论是针对很多关心公共事务也相当正直的人士的,当时,他们也在转发这些照片,而同时纷纷作痛心疾首状,发出“想不到清静佛教也如此败坏”之感叹。

  “和尚兄弟”究竟是什么身份,出于什么动机假冒出家人、践踏佛家大戒,警方正在调查。而我相信,网上正直之士的反应,恐怕就是这两个人追求的最直接目的,尽管其终极目的尚有待调查。

  最有趣的问题也正在这里:为什么那些自认为理性、关心公共事务的人,不假思索地相信假冒和尚的行为是真的?原因很复杂,比较直接的原因是,最近若干年,人们看到很多宗教商业化的报道,从而对当代中国宗教、宗教组织的纯洁性产生了怀疑,而这个事件似乎印证了人们的怀疑。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这样的报道本身是否存在某种偏见?也许不能不说,在这些报道中,以及人们相信这些报道的事实背后,隐藏着当代中国的一个重要观念事实:网络公众,尤其是知识分子,对于宗教确实存在一系列根深蒂固的偏见。

  现代性的核心理念是理性至上,而宗教看起来似乎是不理性的,所以,怀疑和反对宗教是法国启蒙运动的根本诉求。这一点,也正是上个世纪初的中国新文化运动之基础性理念。而启蒙者怀疑和反对宗教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所谓宗教组织商业化。

  然而,这个问题真的如知识分子所想象的那样严重么?“和尚兄弟”被拘留后,有人说了这样一句似乎可以代表知识分子看法的话:“宗教信仰是灵魂领域的私人事务,而一个人的灵魂永远都不可能被他人的行为所玷污。”这样的看法很流行,但其实,宣传这种主张的知识分子存在严重的认知偏差:他们不清楚信仰与宗教的区别,也无视宗教组织作为一种社会与政治制度存在的事实。

  不错,信仰、信念确实是私人灵魂领域的事务,但是,高级信仰必然借助于经书、仪式等方式实现,因而几乎必然会发育为具有一系列外在制度的宗教。而合群是人的本性,共同喜欢钓鱼的人都会组成一个钓鱼协会,实施共同的宗教活动的人们也几乎不可避免会形成宗教组织。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宗教组织当然相当特殊,但与任何其他组织一样,它要生存和发展,就得筹集资源。因此,宗教组织从一开始就具有经济的一面。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没有钱,你怎么建造寺庙?没有寺庙,如何举行宗教仪式?没有仪式,如何呈现信仰?

  当然,在某些时期,某些宗教组织确实可能过分追逐物质利益。但是,究竟何为“过分”,其实是一个很难判断的事情,而现代知识分子似乎相信,宗教组织总是过分地逐利,那主要是因为,他们混淆了信仰、宗教、宗教组织,而相信宗教组织只应当与人的灵魂打交道,不应当与钱打交道;只要与钱打交道,就是“过分”。

  当然,知识分子对于宗教、宗教组织还有很多成见。恐怕基于这些成见,现代知识分子十分乐意传播宗教、宗教组织的丑闻,甚至不惜添油加醋,将其予以放大。这也正是“和尚兄弟”的照片被网络知识分子不假思索地转发的理念根源。这些照片满足了转发者的理念需要,他们根本无暇对此进行真伪判断,尽管只要具备基本的常识,就可以做出和尚系假冒的判断。

  更有趣的是,当公安机关拘留了这两个假冒和尚之后,有知识分子又在网上为这两个人的权利辩护:“任何宗教的信徒,如果希望享有不受世俗权力干预的信仰自由,那就不应该指望世俗权力来维护宗教的声誉。”可以推测,这种说辞是以政教分离为本的。

  然而,政教分离具有十分复杂的含义,它绝不意味着宗教、宗教组织就与政府完全无关。至少,当宗教组织权益遭到侵害的时候,法律及政府必须提供救济。宗教组织既然是有形的社会组织,那么,与任何自然人或者法人一样,它也就有自己的名誉权。这样的名誉权,法律是应当予以保护的。而政府拘留“和尚兄弟”,也正是基于这一逻辑。穿着海青,旁观者就会认为,这是出家人。穿着海青却在大庭广众之下从事与戒律完全相反的事情,旁观者一定会认为,就是出家人在做这样的事情,并产生极为强烈的负面感受,也即佛教宗教组织的名誉权遭到损害。这种损害应当被制止,公共权力为此而出面是必要的。

  在“和尚兄弟”被拘留后,笔者曾写过一条微博:“当初那些看到图片不假思索就对佛教作痛心疾首状的人士,是否出来道个歉?”我的意思是,知识分子恐怕应当反省百年来的惟理主义迷信,以更健全的态度对待宗教,简而言之,就是尊重宗教。

  过去30多年来,中国出现了一场宗教复兴,在这个急剧变化、因而人心皆惶惶不安的时代,各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正统宗教对于端正人心、创造和维护良性社会秩序,发挥了重大作用。有什么理由不尊重宗教?

  2012年04月16日 09:27
  来源:南都网 作者:秋风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4-22
当年有个农民在地里耕田,释迦摩尼佛路过,农民问释迦摩尼佛托钵乞食是否就是不劳而获呢 。佛陀说:你种的粮食是养身命的农田,我为众生种的是心灵上的智慧福田。
佛教的僧人就像世间的教师一样的工作,教师需要第二产业吗?,社会的发展,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样都不可少,少了哪样社会的发展都会出现弊端。正如现在中国的社会现实状况。呼唤传统教育是必然的结果,传统道德的教育也正在给现代人以启示。
都能落实佛陀说的话,不用多,百分之20,人间便是极乐世界了 。
阿弥陀佛!!!
第2个回答  2012-04-22
社会里,有多种需求。人不仅需要食物,来维持生命,同样需要精神食粮,一个没有精神信仰的人,会成什么样。不管他是信仰上帝、马列,还是老子、佛等等。僧人作为佛法的传播者,他以传播佛法为己任,给人们以精神食粮,让人们深信因果,给人提供一个脱苦得乐的方法,但他也有人身,需要维持自己的生命,需要一定的食物。传播佛法,难道不能可看成是一种劳动吗?说他人是不劳而获,社会上,难道除了种粮食才是劳动了,其他服务领域,包括各国政府人员都是不劳而获了。此言论太简单,太幼稚了。
第3个回答  2012-04-22
做点有用的好事,证明自己,。少林寺以前是一座破庙,十三棍僧救唐王以后,才发财的,被封为国家寺庙,。释永信公布易筋经,全世界才知道少林寺很重要,。有些小庙,僧人种田种菜,传授技艺,照样受人崇拜,。说闲话的人总有,无事生非嘛,人之常情,听多了就无所谓了,生气发牢骚也可以,有利于修行,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正常的情感世界还是有的,不可能像个木头人,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第4个回答  2012-04-22
这个世界上,除了工人农民,不直接生产的职业太多了,为什么偏偏要拿僧人来说事?教师不生产吧,那是不是就可以说教师这个职业纯属浪费社会资源?心理医生不生产吧,也是浪费?僧人是担负着弘法利生的重任的,并不是像某些人想象的那样天天只是躲在寺院里念经拜佛,光吃不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