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层混凝土位于两块预应力空心板衔接处开裂是什么原因

如题所述

你可以在百度搜索里输入砼产生裂缝的原因进行搜索就会有很多介绍如一、钢筋砼常见裂缝原因分析  砼是一抗拉能力很低的脆性材料,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当发生温度、湿度变  化、地基不均匀沉降时,极容易产生裂缝.   1、 材料质量  材料质量问题引起的裂缝较常见的原因是水泥、砂、石等质量不好,若工程上用了这等不合格的材料就会产生“豆腐渣工程”.所以说只有材料的质量关把好了,工程质量才会在根本上得到保证.   2、 施工工艺  施工工艺涉及的面很广,不可能一一叙述,一般常涉用到的有:  (1)、水分蒸发、水泥结石的砼干缩通常是导致砼裂缝的重要原因.   (2)、砼是一种人造混合材料,其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成型后砼的均匀性和密实程度.因此砼的搅拌、运输、浇捣、振实各道工序中的任何缺陷和疏漏,都可能是裂缝产生的直接或间接原因.   (3)、模板构造不当,漏水、漏浆、支撑刚度不足、支撑的地基下沉、过早  拆模等都可能造成砼开裂.施工过程中,钢筋表面污染、砼保证层太小或太大,浇筑中碰撞钢筋使其移位等都可能引起裂缝.   (4)、砼养护,特别是早期养护质量与裂缝的关系密切,早期表面干燥或早期内外温度较大更容易产生裂缝.   (5)、避免在极端天气条件下施工,可以减少砼结构的开裂情况.   3、 地基变形  在钢筋砼结构中,造成开裂主要原因是不均匀沉降.裂缝的大小、形状、方向决定于地基变形的情况,由于地基变形造成的应力相对较大,使得裂缝一般是贯穿性的.   4、 温度变形  砼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其线膨胀系数一般为1×10-5/0C.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就会产生温度变形,由此产生附加应力,当这种应力超过砼的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缝.在工程中,这类裂缝较多见,譬如现浇屋面板上的裂缝,大体积砼的裂缝等.   5、 湿度变形  砼在空气中结硬时,体积会逐渐减小,一般谓之干缩.收缩裂缝较普遍,常见于现浇墙板式结构、现浇框架结构等,通常是因为养护不良造成.砼的收缩值一般为0.2~0.4‰,其发展规律是早期快、后期缓慢.因此对于超长的建筑物或构筑物,通常是掺加微膨胀剂等,这样可基本解决砼的早期干缩问题.   6、 结构受荷  结构受荷后产生裂缝的因素很多,施工中和使用中都可能出现裂缝.例如早期受震、拆模过早或方法不当、构件堆放、运输、吊装时的垫块或吊点位置不当、施工超载、张拉预应力值过大等均可能产生裂缝.而最常见的是钢筋砼梁、板受弯构件,在使用荷载作用下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普通钢筋砼构件在承受了30~40%的设计荷载时,就可能出现裂缝,肉眼一般不易察觉,而构件的极限破坏荷载往往是在设计荷载的 1.5倍以上,所以在一般情况下钢筋砼构件是允许带裂缝工作的(有些资料上称无害裂缝).在钢筋砼设计规范中,分别不同情况规定裂缝的最大宽度为0.2~0.3mm.对那些宽度超过规范规定的裂缝,以及不允许出现裂缝则应认为有害,需加以认真分析,慎重处理.   7、 设计构造  结构构件断面突变或因开洞、留槽引起应力集中,构造处理不当,现浇主梁在搁次梁处如没有设附加箍筋,或附加吊筋以及各种结构缝设置不当等因素均容易导致砼开裂.   8、 徐变  砼徐变造成开裂或裂缝发展的例子工程中也和很常见.据文献记载受弯构件截面砼受压徐变,可以使构件变形增大2~3倍,预应力结构因徐变会产生较大的应力损失,降低了结构的抗裂性能.  二、 预应力砼裂缝的产生  空心板在混凝土浇筑完成拆模后,沿连接筋竖向产生长度50~150mm,宽度为0.02~0.08mm的裂缝,顶面也出现50~100mm,宽度为0.02~0.12mm的裂缝.凿开混凝土裂缝发现,裂缝深度在0~5 mm之间,初步判定为收缩裂缝或温度裂缝.不影响空心板的正常使用,但考虑预应力钢绞线放张后,有使混凝土顶面抗拉强度降低,致使裂缝长度、宽度和深度增长的可能,为此,分析裂缝产生的原因和改进措施是完全必要的.混凝土裂缝在浇筑后第一个24h内产生,这时混凝土最敏感产生震动裂缝、收缩裂缝和沉陷裂缝.早期裂缝一旦发生,会增加混凝土的渗透性,并使混凝土暴露于易损伤环境的表面增加,这使混凝土早期老化, 裂缝的产生使混凝土渗水性增大,严重降低混凝土的强度,从而影响其耐久性.并缩短其使用寿命.   三、 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  鉴于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产生裂缝,技术人员立即对施工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分析.   1、 原材料因素    高强混凝土由于其水泥用量大多在(450~600kg/m3),是普通混凝土的1.5~2倍.这样在混凝土生成过程中由于水泥水化而引起的体积收缩即自缩就大于普通混凝土,出现收缩裂缝的机率也大于普通混凝土.   高强混凝土因采用高标号水泥且用量大,这样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水化放热量大,将加大混凝土的最高温升,从而使混凝土的温度收缩应力加大.在叠加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很有可能导致温度收缩裂缝.由于高强混凝土中水泥石含量是普通混凝土的1.5倍,在硬化早期由于水分蒸发引起的干缩也将大于普通混凝土.   碎石级配符合规范要求,压碎值8.3%3%,不符合规范要求,细度模数Mx=2.7,级配符合规范要求.   水采用机井水,属饮用水.   减水剂为FDN-5,符合规范要求.   碎石和砂含泥量超标,对混凝土表面裂缝有一定影响,水泥用量过大,达到了规范要求的最高限,这是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的主要因素.   2、 设备因素  对张拉设备进行校验,如果张拉用的千斤顶油表度数不准,张拉力超过设计值,造成台座变形位移,假如浇注完混凝土后,台座发生变形,混凝土表面就会产生裂纹.经检查,设备符合要求,台座地基满足要求,没有发现台座变形、位移、下沉现象.   3、 施工工艺因素  (1)、混凝土的拌制.拌和设备是500型强制式搅拌机,操作方面,拌和时间为1min左右,时间过短,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均匀性,取其坍落度为3.5,判定水灰比超过了设计用量,水灰比过大,混凝土干缩量加大,产生干缩裂缝.   (2)、混凝土浇注.工地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振密,振捣过程出现过振现象,致使混凝土表面粗细集料离析,靠近模板的混凝土表面细集料集中.   (3)、混凝土养生.现场操作往往是等混凝土脱模后才开始养生,空心板顶面裸露在大气中,夏季最高气温达35℃,加快了水份的蒸发,致使表面干缩裂缝.   4、 混凝土内箍筋的影响因素  由于钢筋和混凝土膨胀率的差异,钢材的膨胀率大于混凝土的膨胀率,混凝土表面的拉应力小于钢筋膨胀所产生的应力,从而使混凝土表面拉裂.   5、混凝土自身应力形成的裂缝.   (1)、收缩裂缝.混凝土凝固时,一些水份与水泥颗粒结合,使体积减少,称为凝缩.另一些水份蒸发,使体积减小,称为干缩,凝缩和干缩合称为收缩.混凝土的干燥过程是由表面逐步扩展到内部的,在混凝土内呈现含水梯度.因此产生表面收缩大,内部收缩小的不均匀收缩,致使表面混凝土承受拉力,内部混凝土承受压力.当表层混凝土所产生的拉力超过其抗拉强度时,便产生收缩裂缝.   (2)、温度裂缝:混凝土受水泥水化放热、阳光照射、夜间降温等因素影响而出现冷热变化时,将发生收缩和膨胀,产生温度应力,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即产生裂缝.可以初步推断是由于水化热过大引起的温度裂缝.由于水化热作用,使混凝土内部与外表面温差过大,这时内部混凝土受压应力,表面混凝土受拉应力.由于混凝土抗压强度远大于抗拉强度,表面拉应力可能先达到并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而产生间距大致相等的直线裂缝(称温差裂缝),该结构裂缝形态正是如此.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