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部内蒙古造山带的构造特点及造山作用(摘要)

如题所述

王瑜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 100029)

位于华北地块和蒙古造山带之间的内蒙古造山带经历了一段较长的地质演化史。基于晚二叠世—中三叠世(200~225Ma)的大陆-岛弧-岛弧-大陆碰撞,最终在该区域完成俯冲这一模式,一种复杂的双重构造框架,即褶皱推覆和逆冲推覆的超覆构造得以形成。造山带的边界从造山带的核心分别朝向南、北大陆边缘。在造山作用过程中,发生了塑性剪切、褶皱和逆冲体系两次挤压事件以及裂谷化、凹陷两次拉伸或侵蚀作用,使变质核部杂岩分布于造山带的不同部位。地表构造事件说明每一构造作用均存在间断,但造山带的下地壳-上地幔的演化在造山作用过程中是连续的。该演化过程是受岩石圈动力学控制的。这种机制不是来自遥远的俯冲或碰撞作用,如中国东部的大别山或亚洲远东的鄂霍次克,而是来自下地壳-上地幔本身的平衡取向作用。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