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担心一件事,我怕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苦难"这句话出自哪里

如题所述

这是俄国作家陀斯妥耶夫斯基被囚禁在寒冷的西伯利亚集中营里种说的:我只害怕一件事:我怕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痛苦。

英语原文"There is only one thing I dread: not to be worthy of my sufferings."

意思是:人在世间要受到许多痛苦与灾难,但是,当人们身处这些痛苦与灾难仍然能够自觉地选择某种道德及利他的行为时,他便无形中把痛苦与灾难转换成了某种人生的成就;因其有此成就,而使他在痛苦与灾难之中获得了意义与价值。

因其有意义与价值,而使他有了活下去的愿望与追求;因其有了这样的愿望与追求,他就有可能在最为艰难的处境下、在最最痛苦的状态里生存下去,从而使自我的生命保有了尊严,显示出熠熠光辉来。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心理描写的专家,醉心于病态的心理描写,不仅写行为的结果,而且着重描述行为发生的心理活动过程,特别是那些自觉不自觉的反常行为、近乎昏迷与疯狂的反常状态。而人物的思想行为反常,恰恰又是他作品的特点。

陀思妥耶夫斯基心理描写的激烈程度和他思想的困惑程度成正比。在对小说时序的处理上,陀思妥耶夫斯基主要采取一种非时序的叙述方式。由于他偏爱选择矛盾冲突最为激烈、可怕、极端的事件作为小说的题材,热衷于表现人在危机时刻的心理,所以作品的整体节奏极不稳定。

在对小人物的描述上陀氏突破了普希金以来俄国文学描述“小人物”的传统,不仅描述他们赤贫的处境,还“揭露‘小人物’的灵魂,不仅同情他,并且和他打成一片”

强者是与弱者对立的一个故事元素,主要指那些拥有金钱和权力而又无视任何道德原则的人。他们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为所欲为。

拯救者和被拯救者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的另一对故事元素。如果说强者和弱者的对立构成小说叙事的第一条线索,突出作者的人道情怀的话,那么由拯救者和被拯救者构成的第二条叙事线索则集中反映出作者富有宗教哲学意味的思想,对社会出路的思考更具有形而上的意义。后两个叙事元素在陀氏小说创作中是逐渐发展起来的。

“拯救者”这一故事元素在陀氏小说中是完美的基督形象,是至善的化身。在创作初期,“拯救者”形象是以一种“美好行为”的方式,即“自我牺牲”式的爱情出现的。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24

这是俄国作家陀斯妥耶夫斯基被囚禁在寒冷的西伯利亚集中营里种说的:我只害怕一件事:我怕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痛苦。

英语原文"There is only one thing I dread: not to be worthy of my sufferings."

意思是:人在世间要受到许多痛苦与灾难,但是,当人们身处这些痛苦与灾难仍然能够自觉地选择某种道德及利他的行为时,他便无形中把痛苦与灾难转换成了某种人生的成就;因其有此成就,而使他在痛苦与灾难之中获得了意义与价值。

因其有意义与价值,而使他有了活下去的愿望与追求;因其有了这样的愿望与追求,他就有可能在最为艰难的处境下、在最最痛苦的状态里生存下去,从而使自我的生命保有了尊严,显示出熠熠光辉来。

扩展资料

背景故事:

1849年初,在西欧1848年革命事件影响下,陀思妥耶夫斯基参加了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成员斯佩什涅夫所组织的秘密团体。

1849年4月22日,彼得拉舍夫斯基的星期五聚会被沙皇政府破获。陀思妥耶夫斯基跟许多成员一起遭到逮捕,监禁在彼得堡阿列克谢耶夫三角堡。9月开始审判,11月16日审判结束。二十一名成员被判处死刑,其中包括陀思妥耶夫斯基。

在判决书里指控他两项罪名:一是他先后在小组成员杜罗夫和彼得拉舍夫斯基住处朗读过别林斯基致果戈理的那封著名的反对农奴制度的信1,而且后来还给蒙别利传抄过;二是,在斯佩什涅夫住处朗读格里戈里耶夫中尉的煸动性小说《士兵谈话》时他在场。

决定12月22日在谢苗诺夫校场执行枪决。在行刑之前的一刻才改判成了流放西伯利亚。在西伯利亚,他的思想发生了巨变,同时癫痫症发作的也愈发频繁。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02-13
不得不说,这句话很有深度.每个人会有不同的理解.不知道这句话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或者是背景.
我们每个人生来就要面临这样或那样的难题.我的理解是:如果我们受过的苦和罪,不能帮助我们成长,那我们真的配不上自己所受的苦难.
我刚刚也查了一下,这是摩罗在《大师的眼睛》里转述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话.
我,我们,每一个经受着不完美的煎熬的;你、我,是否配得上自己所受的不完美、缺憾甚至苦难?
痛苦的价值 你发现了吗?
在缺憾和不完美中感受生命的真实,在这种真实中幡然醒悟,然后成长.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5-02-13
陀思妥耶夫斯基
第4个回答  2020-05-01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