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强迫症的问题?!

我经常对自己比较重要的东西反复检查,就好像我的钱包,我把钱放进去之后忽然觉得好像钱掉出来了,其实我也知道没有掉出来,但是我还是忍不住打开来检查一遍,确定下是不是真的掉出来了,我经常要重复这个动作好几次,所以我现在都不用钱包了。
而且我经常要把某些东西按特定的秩序排列 ,不然就觉得心里很不舒服。
还有手机,我到朋友家去,然后带去了充电器,数据线,然后回来的时候心里总是想是不是把某些东西遗忘在他家里了。其实我都知道是没有遗忘的,但是心里老是忍不住的去反复怀疑。检查。

你们的强迫症是怎样的?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3-17
您好,从您所说的资料来看,您有强迫症的倾向,这是一种心理疾病,心病得心医,最好的治疗方式是心理咨询与治疗,药物治标不治本,有副作用与依赖性,我们建议您进行系统的心理咨询与治疗,以免影响您的生活

强迫症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强迫症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强迫症的基本症状是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患者可仅有强迫观念或强迫动作,或既有强迫观念又有强迫动作。患者能充分地认识到这种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是不必要的,但却不能以主观意志加以控制。由于强迫症状的出现,患者可伴有明显不安和烦恼,但有强烈的求治欲望、自知力保持完整。临床上根据其表现,大体可将强迫症划分为强迫观念及强迫行为两类。
(1)强迫观念 表现为反复而持久的观念、思想、印象或冲动念头。力图摆脱,但为摆脱不了而紧张烦恼、心烦意乱、焦虑不安和出现一些躯体症状。强迫观念可有下面几种表现形式。
①强迫思想:强迫性怀疑,患者对已完成的事情总是放心不下,要反复多次检查确实无误后才能放下心来。如怀疑是否关好门窗,准备投寄的信是否已写好地址,煤气是否已关好等等,在怀疑的同时常伴有明显的焦虑;强迫性回忆,患者对过去的经历、往事等反复回忆,虽知毫无实际意义,但总是反复回萦于脑中,无法摆脱,因而感到厌烦之极。如回忆已讲过的话用词、语气是否恰当等;强迫联想,当患者听到、见到或想到某一事物时,就不由自主地联想起一些令人不愉快或不祥的情景,如见到有人抽烟就想到火灾;强迫性穷思竭虑,患者对一些毫无现实意义的问题,总是无休止地思考下去,尽管患者的逻辑推理正常,自知力也完整,也知道没有必要深究,但无法克制。如天为什么要下雨?人为什么要吃饭?地球为什么是圆的?等等。
②强迫意向:患者在出现某种正常心理时常出现相反的违背自己的内心意愿,虽然这种相反的意愿十分强烈,但从不会付诸行动。如过马路时,想到冲向正在驶过的汽车等等。
③强迫情绪:患者对某些事物感到厌恶或担心,明知根本无必要却不能克制。例如,担心自己会伤害别人,担心自己会说错话,担心自己受到毒物的污染或细菌的侵袭等。

(2)强迫动作 又称强迫行为。
①强迫洗涤:常见有强迫洗手、洗衣等。如有位医院挂号员,她认为接触一些肿瘤病人的门诊卡可以“传染”到肿瘤,如她的手再接触到家门把手,则认为会间接传染给自己家人。于是每次下班回家总是喊家人开门,她则高举双手进入,然后反复洗手,内、外衣服全部换洗,直到深更半夜才吃点夜餐就寝。
②强迫检查:是患者为减轻强迫怀疑引起的焦虑不安而采取的措施,如出门时反复检查门窗是否关好,寄信时反复检查信中的内容,看是否写错了字等等。
③强迫性仪式动作:患者总是做一些具有象征性福祸凶吉的固定动作,试图以此来减轻或防止强迫观念所引起的焦虑不安,如以手拍胸部,以示可逢凶化吉等。
④强迫计数:患者见到某些具体对象
(如电杆、台阶、汽车、牌照等)时,不可克制地计数,如不计数,患者就会感到焦虑不安。
强迫症状有时严重,有时减轻。当患者心情欠佳、傍晚、疲劳或体弱多病时较为严重。女性患者在月经期间,强迫症状可加重。而在患者心情愉快、精力旺盛或工作、学习紧张时,强迫症状可减轻。
第2个回答  2019-06-29

看强迫症书,让你更强迫

第3个回答  2010-03-17
下次当你做完(或想完)一件事时,记得对你自己说,这件事我已经将它做过(或想过)了,不要再去做它(或想它)了。想象你已经用碎纸机将它粉碎。同时,你要在内心积极想象,在你做完(或想完)这件事后,你在内心感到更安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力、更自豪,而且更自信。

当你能够经常这样做时,一度困扰你的心理问题将自行消失。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0-03-17
非常能理解你的心情,反复检查对别人来讲可能是没必要、不重要,可是对你来讲一定因此而非常痛苦。
不知道你这种情况有多长时间了。实际上,你所表现出来的这种反复检查的情况只是一种表象,背后有更为深刻的原因。你不妨从这样几个方面去思考一下:你的人际关系是否良好?是否有比较多的朋友?有没有什么业余爱好?生活内容是否丰富等等。或者是近期有没有什么压力性事件发生。

一般来讲,如果一个人心理建设比较好,心理营养充足,是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这种情况大多是在心理建设不够的情况下发生。所以,要从心理建设的角度解决你的问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