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发挥古诗词教学的美育功能

如题所述

用古典诗词的优势渗透审美教育,是水到渠成的事。为达到目的,在古诗词教学中,应抓好以下几方面。
一、抓好朗读,感受音韵美
诗歌的语言优美而精练,注重押韵、对仗,读来琅琅上口,具有音韵美。教师在教学古诗时应注意朗读指导,使学生能够在朗读中感受到美的韵律。
音韵美是诗歌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特质。朱光潜先生一直把诗歌的音乐性或形式感称为诗歌之灵魂。古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是一种再创造过程,它将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有色的情境。通过诵读是培养语感、提高鉴赏能力的一个有效办法。学生在吟诵中把握声调的轻重缓急、语流的疾徐曲折,把握诗的用韵、节奏、停顿,把握诗歌的音韵美,从而达到“美读”的境界。教师范读能引领学生感受诗歌语言的音韵美。教师范读能极大地感染学生。学生听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自然能引起审美情感,使学生忘却自我,融入作品的意境之中。
二、发挥想象,领悟画面美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也是形象的艺术。它用具体鲜明的形象来感染人、教育人。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古代文人笔下所描写的自然景物的美,调动学生去想象,去置身于作者所描绘的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之中。
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自然界中的一切仿佛都有了生命,是那样的鲜活,那样的可爱。春天有“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清新 ;夏天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壮丽;秋日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绚烂;冬日有“雪上空留马行处”的渺远。哪一个情景不是一幅迷人的图画?还有那奔腾不息的大江,烟波浩渺的大海,那绚丽的湖光山色,潺潺的小溪。无一不向人们展示出一幕幕美景。在教学中,我努力创设情境。通过图片、视频、音乐等直观教具,创设出一个美妙的自然环境,尽可能的使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这样一个优美的环境之中,去细心体会大自然带给人的美感,并且让这此美感逐渐在学生的心灵中沉淀下来。
我国很多古诗词可以说是“诗中有画”,一首诗就是一幅色彩鲜明、动静相宜的图画。因此,在进行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进一步感知、想象和联想,体会古典诗词的画面美,从而自然而然地受到美的陶冶。
三、细心感悟,体会意境美
诗歌与其它文学体裁不同,它从现实生活中截取几个最典型的镜头,用精练的语言,创设出一种画外有画、言外有意、令人回味无穷的意境,来表达审美体验、反映生活本质的。进入到诗的优美意境中,是读古诗的根本。在古诗学习中,教师应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去领悟古诗中的意境美。
我国古代许多优秀的诗词,都是意味深长的画幅,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无一不是诗画合一的佳句。
比如《过故人庄》描绘了一幅农村恬静优美的田园图。我们应引导学生在初步感知诗歌诗情画意的美感享受中,体会农庄环境的幽美,农人劳动的乐趣,农家生活的安逸。
四、深入品析,挖掘思想美
作品所蕴涵的思想美常常能使读者强烈地感受作家崇高的人格美,作品的思想美总是离不开情感的。以爱国、情谊、山水、社会、怀古为题材的作品,其“志”与“情”是相通的
“诗缘情”,“诗言志”,喜怒哀乐,诗之情也。在进行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深入理解诗歌,挖掘古典诗词的思想美。
教学《山行》、《望庐山瀑布》、《饮湖上初晴后雨》等诗篇,除了深入理解诗歌,让学生感悟风景美,更要挖掘其思想美。让如诗如画的祖国壮丽山川,在学生的胸中激荡,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深沉感情。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