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武宗的选择其实有很多,为何嘉靖成了皇帝?

如题所述

朱厚照无子,无亲兄弟,所以只能选择堂兄弟,而堂兄弟之中朱厚熜最年长,最有资格,并不是拥有皇族血统就有资格入嗣继承皇位的,除了血缘亲近之外,更加要合乎古代宗法制度的传统,世宗继位能够很好解释古代的“嫡长子继承制”规则,后来继位的嘉靖帝朱厚熜,是当时血缘与明武宗最亲近、同辈最年长的皇族近支,所以才能继承大统。

明武宗朱厚照驾崩时年仅三十一岁,并且没有子嗣,中国自古皇位继承制度无外乎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两种,没有儿子,父死子继是不行了,那就看兄终弟及,朱厚照是孝宗朱祐樘的长子,朱祐樘共两个儿子,但是次子朱厚炜一岁多就夭折了,所以朱厚照也没有亲弟弟,于是就只能从堂弟中找。

按照祖训,父死子继,众兄弟及,就派人把武宗最大的叔叔,即五叔兴王朱祐杬的独子朱厚熜接到北京继承皇位,就是后来的嘉靖皇帝,朱厚熜是兴王独子,后来引发长大3年多的“大礼仪之争”,张太后、明武宗、杨廷和的政治智慧都不够,如果当初接受大臣的建议,从武宗朱厚照的六叔益王朱祐槟的孙辈中找一个“载”字辈作为武宗的继子,武宗去世后继承皇位,顺理成章,继嗣继统。

最后,以长幼有序论,兴王朱祐杬在兄弟中也仅次于明孝宗朱祐樘,他的儿子自然也比其他宗支更具优势,就这样,第二代兴王朱厚熜被选中,成为了皇位继承人,这就是后来的嘉靖皇帝,从嘉靖皇帝被选中的过程来看,宗法制是相当的严格,与其说是“选皇帝”,还不如说是按法律规定“套皇帝”,他就是合法的唯一人选,所以,明武宗驾崩前,不需要指定接班人,按法律程序走就行了,大臣们也不需要商议,同样依法行事,没有特殊情况,继承人就是唯一的。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9

朱厚照无子,无亲兄弟,所以只能选择堂兄弟,而堂兄弟之中朱厚熜最年长,最有资格。并不是拥有皇族血统就有资格入嗣继承皇位的,除了血缘亲近之外,更加要合乎古代宗法制度的传统。世宗继位能够很好解释古代的“嫡长子继承制”规则。后来继位的嘉靖帝朱厚熜,是当时血缘与明武宗最亲近、同辈最年长的皇族近支,所以才能继承大统。

古代继承制度无非是兄终弟及与父死子继两种,一般在皇室尤其是商朝以后,主要以父死子继为主,兄终弟及是比较少见的。

明武宗朱厚照,虽然自己平时玩的挺开心却没有留下一儿半女。没儿子那就兄终弟及吧,可是明武宗是明孝宗的独苗,毕竟明孝宗一生只有张皇后一人,也就朱厚照这么一个儿子——这么看来,皇帝广纳后妃繁衍子嗣,也不是没有道理。

古代宗法制传统中,继承问题上是“有子立子,无子立嗣”,朱厚照没儿子,也没有兄弟,更加没有亲子侄。实在没辙了,只能上溯一代,从明孝宗同辈后代,也就是明孝宗的子侄、明宪宗的孙辈、明武宗的堂兄弟们之中挑选继承人,所以最后挑选到了朱厚熜。

既然是从明宪宗朱见深的孙辈中挑选继承人,那的确就多了去了,毕竟明宪宗子嗣众多,孙子就更多了。不过凡事都讲个规则,古代嫡长子继承制的核心就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宪宗皇后都没有生育,也就没有嫡出,既然从庶那就按长幼来,那除了朱佑樘,最年长的就是朱佑杬。

朱厚熜的父亲朱佑杬,与明武宗朱厚照的父亲孝宗朱佑樘是兄弟俩,都是明宪宗的儿子,朱佑樘是皇三子,朱佑杬是皇四子。宪宗前俩皇子死的早,所以当时朱佑杬就是明武宗朱厚照最年长最亲近的叔父。那其他皇族分支就可以去掉了,直接从朱佑杬的子嗣中选人继承皇位就行了。

朱佑杬跟他的兄弟朱佑樘都差不多,妻妾就俩人,好不容易生了两个儿子还早夭了一个,就剩下了朱厚熜。明武宗驾崩后,其母张太后与首辅大臣杨廷和按武总遗诏迎兴献王世子朱厚熜入嗣大统继承皇位。

不过,当时也产生了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后来著名的“大礼议”之争。虽然表面上是按照武总遗诏执行(遗诏是由首辅杨廷和拟定),但是遗诏中只是让兴献王世子朱厚熜“嗣皇帝位”,并没有让朱厚熜继承明孝宗的宗祧。

后来杨廷和让世宗更改父母,入孝宗之嗣,与武总的关系从堂兄弟变成亲兄弟。朱厚熜不满,抓住遗诏中的“嗣皇帝位”不放——朱厚熜认为武总只是让自己继承皇位,并没有让他继承孝宗的宗祧,所以他不能入嗣只能入统,也就是说,皇族正式从朱佑樘一脉转移到朱佑杬一脉,不算是朱佑樘选定子侄立嗣。

第2个回答  2021-01-31

明武宗没有子嗣,但堂弟众多,为什么偏偏选中了朱厚熜继承大统?

明代皇帝中兄终弟及的案例有三个:

英宗被俘,代宗继位;武宗去世,世宗继位;熹宗去世,思宗继位。



这几个皇帝中,也只有嘉靖帝是以堂弟身份继位,主要原因则是朱厚照没有儿子。

明武宗朱厚照是大明皇帝中十分不靠谱的一位,虽然史书有抹黑之嫌,但其中也有不少不良事实。朱厚照曾宠信奸佞,刘瑾、钱宁、江彬等人,并在宫内大搞娱乐活动,大兴土木,不理政务。不仅如此,朱厚照还不满足于宫内的娱乐,还:

“恣游大同、宣府、延绥间,多失政。”

尚武的朱厚照喜欢动刀动枪,喜欢指挥兵马,这并非过错,只是他经常在边境游弋,延误了很多他该做的事,这样做的后果也很严重。

朱厚照一生沉浸风花雪月中,却没有子嗣,那就必须要把宗室子弟过继过来,来保证皇室的延续。贪玩的朱厚照则不管不顾,皇帝不想管,不代表大臣不管,确立继承人可是国家重中之重,如出现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御史王光亦曾上疏:

“皇上嗣登大宝已及十载,皇储之位尚虚,天下之心安得不忧? 伏望念创业之艰,重天下之本,择宗室之贤者一人,选正直之臣辅导预养之。”

这可谓金石良言,历朝历代无子嗣的皇帝也有不少,比如宋仁宗,因为儿子们早夭,就选择宗室子弟,提前过继来作为候选人,来保证皇室延续。

对此,朱厚照一概不理,等玩到了头才想起了继承问题,而当时为时已晚。最后遗诏是让皇太后和内阁大臣处理继承人问题,历朝历代权力交替之时凶险异常,如果此时有奸臣在宫内作乱,篡夺了皇权,那朱厚照将成为大明朝的罪人。

朱厚照死后的一系列问题,都是由于朱厚照没有尽早确立继承人导致的,好在当时皇宫内外有太后和内阁辅臣坐镇,稳住了局势。具体选择继承人的主要是皇太后和首辅杨廷和,那么为何选择朱厚熜作为继承人?



首先,朱厚熜年龄小,背景相对简单 :

正德十六年,明武宗朱厚照去世,朱厚熜按照要求继皇帝位。当时,朱厚熜年仅十四岁,这个年龄段的人本应无法即刻掌控政权,这可能是朝廷高层考虑的因素之一。

朱厚熜从小“聪明仁孝,德器夙成”,这是不争的事实,“聪明”这个素质应该算是先天条件,后天很难提升,并且朱厚熜的德行、气度也是可圈可点。

除此之外,朱厚熜的父亲朱祐杬在正德十四年就去世了,而且朱祐杬只有两个儿子,长子早夭,只剩下次子朱厚熜。对于多子多孙的皇室子弟,朱厚熜略显孤单,这可能也是选择他作为新皇帝的原因。

其次,朱厚熜即位也遵循祖制:

按照朱元璋组训“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先帝没有儿子,那就只能从宗室中找个弟弟来继承皇位。亲弟弟没有了,堂弟还是有不少,明孝宗朱佑樘是朱见深第三子,兴献王朱祐杬是明宪宗朱见深第四子,朱祐杬是朱佑樘的亲弟弟。

史料记载:

“兴献王长子,宪宗之孙,孝宗之从子,大行皇帝之从弟,序当立。”

按照血缘的远近,从朱祐杬儿子中挑选最合适,朱厚熜就成了那个幸运儿,杨廷和这样操作完全遵从祖制,他人挑不出毛病。



再次,相权、监权、后权配合,保证政权顺利过渡 :

皇帝的继承人选,不是普通“群臣”可以决定的,能决定这种事项的只有最高权力层,朱厚照遗诏原文是这么写的:

“朕疾殆不可为矣,尔等与张锐可召司礼监官来,以朕意达皇太后,天下事重,其与内阁辅臣议处之。”

事实上,这诏书是谁写的也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诏书规规矩矩、没有问题。令人后怕的则就是如果皇宫内传来的遗诏是让“某某”来摄政,那就很危险了。宦官乱权在明代时有发生,保不齐就出个例外,皇帝去世,只有皇帝身边的人能篡改遗诏,这种事时有发生。

遗诏表面是让张太后和杨廷和来决定新继承人,而作为消息的传递者,宦官的作用也至关重要。杨廷和他权力再大,也无法随意进出皇宫,必须要宦官来传递皇宫内外的消息。换句话说,宦官、太后、杨廷和必须配合到位,才能解决这棘手的问题。

假如三方中任何一方生出异心,这就不是朱厚熜是否即位的问题,可能会演变成一场血腥的皇室冲突。



史料记载:

“廷和未尝不谏,俱不听。廷和亦不能执奏。以是邑邑不自得,数移疾乞骸骨,帝亦不听。”

杨廷和作为内阁首辅,肩负重任,他也多次上疏要求朱厚照收敛做派,用心处理政务。只是朱厚照不听,杨廷和多次请求辞职,朱厚照也不答应。作为朝廷最重要的责任人,杨廷和虽然做得并非完美,但他也在尽心尽力地为国办事,行为操守也是可圈可点。

正德二年,杨廷和就在讲筵之时,就谏言皇帝不要被奸佞所误,指的就是权倾一时的刘瑾,之后被刘瑾打击报复,调入南京任吏部左侍郎。从这些事例可见,杨廷和已经在倾尽全力为国办事。

情况紧急,作为内阁首辅的杨廷和必须马上做出决定,请示张太后并发布诏书:

“皇帝寝疾弥留,已迎取兴献王长子厚熜来京,嗣皇帝位,一应事务俱待嗣君至日处分。”



张太后对此没有异议。

继承人确定了,之后另一个棘手问题就是江彬,作为朱厚照的护卫,江彬在城郊还有大量部队,此时朱厚照已经去世,江彬很有可能趁机作乱。宦官张永负责九门防务,江彬有出宫的想法,张永提前做好了安排。

张永不仅帮助朝廷除掉了刘瑾,在新旧权力更替之时,也起到了积极作用。最终江彬被俘,此次危机处理,杨廷和主导了这一切,太后没有异议,宦官还从中协助,这才大功告成。

朱厚熜即位在法律上合理合法,在选择继承人问题上,最高权力层主要考虑的不是皇帝是否好控制,而是顺利让新皇即位,完成权力的交接。杨廷和的工作艰苦且复杂,其中难免有错误,但在短短的一个月内,他废除了大量武宗弊政,保证权力交接,这是值得令人称赞的。

所以,嘉靖帝与其说是明武宗选择的皇帝,不如说是太后、内阁首辅、司礼监三派合作选出来。而他之所以能顺利即位,也跟他的出身,他的出色,以及众臣的协助下才得以实现。



只是人一旦掌握了权力,也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如果他们知道后来发生的事情,或许就为之前的选择,打个问号了。




第3个回答  2021-02-01
朱厚照无子,无亲兄弟,所以只能选择堂兄弟,而堂兄弟之中朱厚熜最年长,最有资格。并不是拥有皇族血统就有资格入嗣继承皇位的,除了血缘亲近之外,更加要合乎古代宗法制度的传统。世宗继位能够很好解释古代的“嫡长子继承制”规则。后来继位的嘉靖帝朱厚熜,是当时血缘与明武宗最亲近、同辈最年长的皇族近支,所以才能继承大统。

如果单纯看皇室子弟,可选择的人多了去了,估计到明武宗时期,宗室子弟没有千人,也差不了多少。但古代皇位继承权,并不是所有宗室子弟都有资格,有严格的继承法,嘉靖皇帝继位就是按照古代“宗法制”的规定,登基称帝的。事实上,明武宗临终前,并没有交代继承人,他只是交代,“以朕意达皇太后,天下事重,与阁臣审处之。”就是说,他把继承人的问题,丢给了皇太后与内阁大臣商议而定。

古代继承制度无非是兄终弟及与父死子继两种,一般在皇室尤其是商朝以后,主要以父死子继为主,兄终弟及是比较少见的。

明武宗朱厚照,虽然自己平时玩的挺开心却没有留下一儿半女。没儿子那就兄终弟及吧,可是明武宗是明孝宗的独苗,毕竟明孝宗一生只有张皇后一人,也就朱厚照这么一个儿子——这么看来,皇帝广纳后妃繁衍子嗣,也不是没有道理。

宗法制第一条原则就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只有嫡系才有资格继承皇位,庶子是没有继承权的,其中嫡长子为第一继承人,假如嫡长子去世,才会以此考虑嫡次子、嫡三子……

假如没有嫡子,或嫡子都去世了怎么办?过继,即把庶长子过继给皇后为子,作为嫡长子继承皇位。假如连庶子都没有了怎么办?选择近支中血缘最近的侄子,过继给皇后为子,同样以嫡长子身份继位,但必须跟原来的父母割断亲情,这叫奉“大宗”。

既然是从明宪宗朱见深的孙辈中挑选继承人,那的确就多了去了,毕竟明宪宗子嗣众多,孙子就更多了。不过凡事都讲个规则,古代嫡长子继承制的核心就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宪宗皇后都没有生育,也就没有嫡出,既然从庶那就按长幼来,那除了朱佑樘,最年长的就是朱佑杬。

朱厚熜的父亲朱佑杬,与明武宗朱厚照的父亲孝宗朱佑樘是兄弟俩,都是明宪宗的儿子,朱佑樘是皇三子,朱佑杬是皇四子。宪宗前俩皇子死的早,所以当时朱佑杬就是明武宗朱厚照最年长最亲近的叔父。那其他皇族分支就可以去掉了,直接从朱佑杬的子嗣中选人继承皇位就行了。

朱佑杬跟他的兄弟朱佑樘都差不多,妻妾就俩人,好不容易生了两个儿子还早夭了一个,就剩下了朱厚熜。

明武宗驾崩后,其母张太后与首辅大臣杨廷和按武总遗诏迎兴献王世子朱厚熜入嗣大统继承皇位。

不过,当时也产生了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后来著名的“大礼议”之争。虽然表面上是按照武总遗诏执行(遗诏是由首辅杨廷和拟定),但是遗诏中只是让兴献王世子朱厚熜“嗣皇帝位”,并没有让朱厚熜继承明孝宗的宗祧。

后来杨廷和让世宗更改父母,入孝宗之嗣,与武总的关系从堂兄弟变成亲兄弟。朱厚熜不满,抓住遗诏中的“嗣皇帝位”不放——朱厚熜认为武总只是让自己继承皇位,并没有让他继承孝宗的宗祧,所以他不能入嗣只能入统,也就是说,皇族正式从朱佑樘一脉转移到朱佑杬一脉,不算是朱佑樘选定子侄立嗣。

这种情况下,就只能在明武宗的堂弟弟们中,选一人过继给明孝宗为子,继承皇位。朱厚熜就是所有弟弟们中,年龄最长,由此他被选中,即嘉靖皇帝。

第4个回答  2022-04-01
明代皇位继承制度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兄终弟及。武宗无子绝嗣,所以武宗没有儿子继承皇位,那就只能在兄弟中找继承人了,但武宗是孝宗嫡长子与成年的独子,可以说是孝宗除了早夭的儿子外唯一成年的儿子,所以说武宗没有所谓同父兄弟来继承皇位,那皇位就只能找孝宗兄弟里的来继承了,孝宗是宪宗长子,宪宗无嫡子,按兄终弟及继承法就是孝宗下面排序第二的弟弟家里来继承了,而嘉靖的父亲就是孝宗下面排序最长的弟弟,而嘉靖正是这支王位的继承人,按明朝皇位继承制度嘉靖是武宗皇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