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为什么说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如题所述

教育就是德育,使学生的基础素质和个性特长都得到发展。
教师第一身份应是教育者,教育过程就是塑造人的过程。
可见学校德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使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关心和重视学校的德育工作,在不断取得成绩的同时德育工作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还不能适应社会文化、经济的较快发展,表现出明显的脆弱性,工作措施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及实效性。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的原因,有德育工作难以量化评价的原因,有德育工作本身不好开展的原因,有应试教育影响的原因,有德育工作者水平不高的原因,简单概括起来说,开展德育工作的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学校教育不强,家庭教育不当,社会教育不良。
一、 当前学校的德育工作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问题
(一)学校教育
1.认识不高、重视不够。
学校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德育在“五育”中的首要地位及决定作用,忽视其它“四育”与智育的协调发展,学生素质发展极不平衡,学校教育没有利用好晨会、团队活动课及劳动技术课。
2.方法不新、效果不佳
学校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但采取的方法缺乏新意德育工作没有超前性,对青少年的违法违纪现象没有超前的预防,而是滞后的被动的惩罚性教育。在思想教育过程中,只注重疏而不注重导,只是一味的灌输,而不注重情感的投入,不善于寓德育教育于各种活动之中,特别是不善于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辅助德育工作。由于方法不新,有些德育工作流于形式,一些本来很有教育意义的德育工作只能走过场,德育工作效果很不理想。
3.手段不硬、保障不力。
德育教育必须依赖必要的载体,必须依托必要的阵地,必须有强有力的保障措施,学校在德育软件上不很下功夫,德育工作目标不明确,只有近期的德育工作行事历,却没有中长期的德育目标及德育工作规划,因而,德育工作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德育工作效力不高。
(二) 家庭教育
目前的许多家庭教育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还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都知道,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家长的教育不只是简单的说教问题,更多的是长期朝夕相处时潜移默化的以身示范作用。那么家庭教育的问题出哪里呢?许多家庭教育方法不当,主要反映在家长素质不高上面。有的家长,不注重榜样的示范作用,不能以身示范、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事而自己却做不到,结果在孩子面前的威信大减,教育效力大打折扣;有的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上往往采取一种简单、粗暴的老做法,即金钱加棍棒,先哄,哄不好就打,甚至稍有不顺意就棍棒上前,极易使孩子形成逆反心理。
(三) 社会教育。
新时期的榜样与模范对青少年的影响正在被青少年对明星、大亨崇拜所削弱,由于青少年盲目崇拜、、盲目从众心理的存在,他们心中的偶像不再是英雄模范,而是影视歌星,一些地方充斥街头巷尾的影像市场的尽是“星”级的碟片,爱国主义影片却很少有人问津。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公益活动举办的不多,而且活动形式单一、不持久,虽然学校想尽了一切办法来提高其教育性,但其吸引力、影响力却仍然十分有限,往往事倍功半。由于不强的社会教育的存在,德育工作很具有脆弱性,五天的学校德育成果还来不及巩固即有可能为在两天内接受的外来不良影响消除的一干二净,有人把此称之为“7-2=0”现象。
  以上问题,已经成为德育工作中的反德育因素,制约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深思,并加以解决。
面对着学校德育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既要借鉴,更需要创新,只有根据时代特点,依据先进理论,充分了解和深入分析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努力提高对德育工作的认识水平和实践水平,明确目标和内容,掌握规律的方法,落实措施和办法,树立信心和下定决心,不断开拓和创新,努力搞好德育工作,使学生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把学生培养成真正的人,让学生成为社会有用的人.
1. 提高认识,全面落实。
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教育方针不动摇,要把德育工作当成是关系到为社会主义祖国培养“正品”还是“危险品”的大事来抓,要进一步明确“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的要求,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作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长期坚持的重点,要全面实施以“五爱”(即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三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一个理想”(共产主义理想)为基本内容的“53331”德育工程,还要把文明行为及习惯养成教育、国情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时事教育等落在实处。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教育方针不动摇,还要把文明行为及习惯养成教育、国情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时事教育等落在实处。
2. 加强配合,明确责任。
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社会、家长、学校所担负的责任是各不相同的,但德育目标是一致的。开展德育工作的三方特别是学校与家庭只有各自明确在同一个目标之下的责任,互相配合,才能保证德育效果的均衡性、实效性及持久性。学校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主体,担负的主要任务是提高教师素质、家长素质及对学生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首先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支持与理解,因此,学校通过家长学校、学校对家长开放、对学生进行家访等形式与建立最充分的联系,学校建立了家长委员会,从播种行为开始去培养习惯,要把良好习惯养成当作决定孩子将来命运的大事来抓,要充分树立起自身的典范作用,要努力成为孩子文明行为的榜样、良好习惯的楷模。
3.措施得力,形式多样
中小学德育工作必须切实加强其针对性及实效性,这就需要得力的措施和多样化的形式来保证。学校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实施方案及德育近期、中长期工作计划,制定了必要的德育工作实施的保障制度,特别采取以下几种形式来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及实效性:⑴要把德育教育工作寓于各学科课堂教学之中,贯穿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各位教师要结合学科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中国近现代史、基本国情、民族团结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以及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教育。⑵把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努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献身精神。要广泛开展各类活动,观看爱国主义影片、爱国主义读书活动,把德育工作寓于各种活动之中。⑶加强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我校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诸如社会调查、公益劳动、社会服务、科技文化活动、勤工俭学等,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挫折教育,让学生不断提高对社会的适应能力、生存能力和抵御不良社会影响的能力
4.社会参与,各司其职
青少年德育工作不只是学校与家庭的事,青少年的校外教育必须由社会来完成,因此,德育工作是全社会的大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支持、关心、参与,各部门要通力合作、互相配合,共同担负起青少年德育工作的大任。聘请了法制副校长,努力避免德育工作中出现任何时间上的“真空”;利用德育基地等社会资源为我校中小学生提供健康的精神食粮。共同做好青少年的德育工作。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