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哪些方面入手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态度

如题所述

评价作为一种促使学生转变和发展的方式,在新课程改革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活力。积极的评价总会给学生愉悦感,从而产生一种不断向上的动力。新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功能,强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要实现新课程评价观念、评价方法、评价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通过评价引导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主动学习,自主发展。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从大课程观出发,追求课内与课外评价的有机整合 许多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评价,往往过多地表现为对结果的追求,注重对学生获得知识多少和已形成能力的定性评价,而对如何获取知识的过程运行,则没有明确地表现出来。评价的重心游移于课堂学习这一方面,缺乏对学生的全面引领,缺乏大课程观所倡导的学生的全面与个性发展。始终把学生的课堂学习作为评价的主要目标,对评价的认识,评价氛围的酿造,评价的参与度考虑不够,过分追求形式,忽视了课外的发展,因此,评价的功能无法得到实现。就语文教学而言,课内与课外如同鸟儿飞翔的两翼,忽视一方而重视另一方,无疑是在畸形发展。把学生的评价聚焦于课堂教学,试图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这种以点带面的评价方式,达不到全面评价学生的目的,不可能对学生的个性与全面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如阅读教学,如果没有了课外的日积月累和大量的阅读,就很难支撑起今后学生的语文素质的提高。但在实际的操作中,教师忽略了学生课外的学习和发展。在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知识的获取是多渠道的,并不只是课堂一条路。课外引导得法,其收获可能比课堂上获得的还有丰富,现在的语文课程在知识的获得上都隐含了探究性与实践性的方法,课堂的时间不能满足每个学生在知识领域的好奇心,课外作为补充,是一种极好的学习时机,我们都在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做,可是在阅读教学评价中,却把极精彩的部分忽略了,这是多么值得让人深思啊!因此,在今后的评价过程中,应该在注重课堂教学的同时,关注学生课外的发展,把课堂阅读教学与课外学生自主发展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在评价目标的设计上,一定要做到课内、课外双向评价,并在二者的评价重点上各有所不同,在设计课堂评价目标的同时,加强对课外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通过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课外目标以探究学习为主,促使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从长远发展的观点出发,提倡阅读教学评价的层次性 总结以往的评价方式,就可以发现,大部分的老师是在用同一张表格来评价不同的学生,也就是说用同一把尺子来衡量每一位学生。忽视了个体的差异,如年龄的差异,认知的差异等,过分强调共同性,反而导致评价的导向偏离了评价的功能。《语文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明确提出:“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根据文学作品形象性、情感性强的特点,可着重考察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在评价时,要充分注意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思路和方法,及时发现差异。对不同于常规的思路和方法,尤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积极的评价。”这就要求我们在评价中应充分照顾到个体的差异性,“不同的钥匙开不同的锁”,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引导学生全面持久地发展。如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事物的认知程度与中高年级不同,如果用高年级的阅读评价标准去评价一年级的学生,其评价的功能是无用的,其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而从获取知识的方法来讲,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扶”的较多,引导也较多,学生的认知有限,其阅读教学中的评价定位也应该有所不同,因之,低年级应从常规、习惯入手,在常规和习惯中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与知识获取,真正实现叶圣陶先生提倡的“教育就是养成习惯”。而高年级的学生具备了初步的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情感、价值的判断也具备了相应的能力,则应从综合方面的因素考虑,如加强人文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与培养等。而伴随在阅读教学中的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过程,侧重点也应不同。低年级学生应该以“人文主义”为主导,以课文内容为凭借,尊重学生的认识和态度,加强学生“真、善、美”意识的引导;高年级在“人文主义”构建的基础上,逐步地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这样从人的培养的阶段性和层次性出发,以人文主义思想为基础,通过逐步的学习新知,学生的情感才能不断地得到提升。从行为习惯的养成来说,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学生表现更多的是在老师引导下的“我学会了”,教师在设计评价方案时,就要把握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案,在逐步的评价引导中,向高年级的“我会学了”奋进。如;高年级和中年级阅读教学评价“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阅读教学的重点,所以在阅读教学课堂评价中,就应以“创新型的人才”为导向,以“质疑问难”为突破口,把“创新意识”放在学会学习的第一位,目的是通过这一目标的引领,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明白在学习中“会提问,才会学习”。把“自主探究”作为评价的第二内容。因为自主探究是个人学习的基础,具有了自主探究的人,才有可能与他人合作,也才能主动进行学习。 三、从评价功能的实现出发,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评价的功能在于激励和调控学生,促使其不断地进步。同理,在阅读教学评价的功能上,教师们也都在进行着积极的追求,企图通过这一功能能够真正地调动学生思想的自觉转变和获取知识的积极性。但实际中的效果却不甚明显,其原因,在于这些老师过分倚重定量评价,过分依赖评价表的作用,忽视了评价过程中的反馈与反思,忽略了其它调控手段对评价的完善与促进作用。 评价是一种方式,这种方式是一个体系,一个系统,需要其它手段辅助,才能发挥其更大的功效。而其中的反思,是我们必须做的工作之一。通过反思,教师总结其中的得与失,结合每一个学生每一阶段的变化,做到心中有数,这样为教师的下一步工作奠定了基础。所以老师此时要做的就是如何把优势保持下去,根据出现的问题找到解块的办法。如有的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兴趣不高、无查阅资料的习惯,或课外作业马虎等等,针对这种现象就要家长,通过家访的形式,与家长进行交谈,共同问题,达到双方共同教育学生的目的;而问题出现在学生个体的身上,就要找学生谈心,帮助学生问题,克服心理障碍,和学生一道,商量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在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更加不断地前进,还可鼓励学生写日记,对每一天的生活进行总结,找出优与劣,在极短的时间里进行更正,这些辅助手段(或措施)在评价表中是无法体现的,需要教师的大量工作去实现,这些工作对于评价的过程来说,更有其价值。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意创设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的氛围,调动学生积极参加评价的兴趣,建立成长记录袋,记录学生在课内、课外知识获取的成果;要珍视学生的点滴变化,及时发现和表扬学生的变化;关心学生每时每刻的进步,用鼓励性的语言为学生发展增添前进的动力。有了教师的耐心引导,学生一定会在成长的氛围中快乐地生长。 四、从评价的广泛性入手,鼓励家长参与评价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构建家校合一的评价方式,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阅读教学评价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创新意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作业质量五项指标基本包括了阅读教学中的各个方面,在这五项一级指标中,家长作为阅读教学中评价的一部分,通过家长主动参与的方式加入到评价的行列中来,评价学生课外读书学习的情况,会更加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如在课外阅读中学生的阅读态度、阅读的习惯、阅读的效果等,都需要家长能够有一个正确的评价,家长主动参与的热情高了,长时间更能让家长感觉到自身的责任,对孩子了解的重要性。这对每一个参加评价的学生来说,具有了一定的对比,学习的模式多了,共同进步的效果亦能得到显现。同时,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和经验的缺乏,学生在动手、动脑方面,外出或者进行实践活动过程中,都需要家长的帮助,当家长主动参与到评价的过程中时,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才能同步进行,学生的语文收获会更大。 五、以评价为主要手段,促进考试方法的变革 随着阅读教学评价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其引导功能在阅读教学中日益显现,而科学的评价方案,为学生的全面与个性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特别是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能力以及个性化的理解都有明显提高,学生大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多种形式的展示对文本的理解为阅读教学增添了活力,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随着年级的升高而不断地增长,学习语文的兴趣日益浓厚,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真正成为学生乐学的天地。但同时也出现了令人深思的问题,那就是考试对学生兴趣的制约。由于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部分家长一味地教育孩子追求高分数,致使个别学生由于某一次考试的发挥失常,引来了家长对评价方法的怀疑,最终导致的结果是限制孩子的阅读量,追逐题海战术,造成了对学生个性发展的遏止。为此,阅读教学评价的发展,必须同考试方式的变革同步进行,在尊重学生的能力,肯定学生的变化的基础上,重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把综合评价置于考评的首位,降低笔试的权重指标,正确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氛围中不断地前进,不断地收获。 阅读教学中的评价改革探索,是一项而又综合的工程,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完善,才能最优化地发挥其导向功能,实现让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目标。评价又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需要系统化的方案去实施,去实现,而方案的细化,个性的发展,学生习惯的养成等方面,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地更新理念,大胆探索,使之能够真正发挥引导功能,为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服务, 我们在评价的目标与方式上,必须具有广阔的视野、宽阔的胸怀,有一种海纳百川的勇气,有一种涓涓细流的耐性,既要设计好整体的发展评价体系,又要对每个学生进行认真的,区别对待,鼓励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表扬学生细微的所得,认真地做好评价工作。既充分体现评价在教学中引领学生不断进步的作用,又体现出对个体的充分关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学生创造一个自我发展的空间,诱发积极因素,促进学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真正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09
听课方面。
①课前要先预习,找出不懂的知识、发现问题,带着知识点和问题去听课会有解惑的快乐,也更听得进去,容易掌握;②参与交流和互动,不要只是把自己摆在“听”的旁观者,而是“听”的参与者,积极思考老师讲的或提出的问题,能回答的时候积极回答(回答问题的好处不仅仅是表现,更多的是可以让你注意力更集中)。③听要结合写和思考。纯粹的听很容易懈怠,能记住的点也很少,所以一定要学会快速的整理记忆。④如果你因为种种原因,出现了那些似懂非懂、不懂的知识,课上或者课后一定要花时间去弄懂,不然问题只会越积越多。

整合知识点方面。
把需要学习的信息、掌握的知识分类,做成思维导图或知识点卡片,这样会让你的大脑、思维条理清醒,方便记忆、温习、掌握。同时,要学会把新知识和已学知识联系起来,不断糅合、完善你的知识体系。这样能够促进理解,加深记忆。

记忆方面。
提高记忆力,可以专门的训练一下。这一类的训练比较多,比如我比较熟悉的:速读记忆、编码记忆、思维导图记忆。速读记忆是一种快速阅读之后的重点记忆和理解记忆;编码记忆是一种将编码信息与恰当的线索联系起来的个性化记忆;思维导图记忆是一种将所需记忆内容整合成关键词句后的思维记忆。以上三种记忆,是我个人用下来比较好用的方法,但都需要系统的训练,具体比较多,就不一一详细讲述了,大家可以自己去了解,或者参考《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软件》,软件中对我上述的三种训练都有具体的讲解和训练。

复习方面。
①制定阶段性的复习目标,合理规划自己每一天的学习复习任务。什么时候复习什么科目,什么时候做题训练,什么时候看书背诵,什么时候查缺补漏等等,都一一明确下来。
②复习的时候,不要长时间的只复习一科,也不要频繁的更换复习科目。每一个时段的复习都要保证学科的完整性,按计划复习完一个学科再进行另外一个学科的复习。
③自己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跟上老师的节奏,最好就保持同步进行。如果你掌握的很好,可以快于老师的安排,但不能被老师远远落下。
④每一小阶段的复习之后,要检查掌握情况。可以自己一个人进行:合起书本,回忆一下这一阶段都学习复习了哪些知识,哪些知识是已经掌握了的,哪些是比较模糊的、还没有掌握的、有疑问的,针对有问题的要趁热打铁,折回去快速温习巩固。也可以找你的伙伴一起进行,相互检查、考校。

做题方面。
做题的时候:①要仔细审题,而且要审准、审透,提炼出有效信息。②要讲究效率,会的就过(一定是要真的会,而不是感觉会),把时间放在不会的上。③不要动不动就去看答案解析。看答案做题会让你觉得题目很简单,但实际做题的时候就不知道如何下笔了。④适当进行题海战术,掌握各类型题目的解题思路。
认真面对每一次考试。考试除了是检验你学习效果的方式,同时也是你积累经验的过程,比如:①学会如何分配和把控时间;②掌握作答中各种细节的处理技巧;③磨练考试心态;④帮助自己认识掌握的不足之处,复习提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