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数字“筹码”是什么?

如题所述

中国古代用小竹竿计数,称为筹码,可以表示很大的数,类似于阿拉伯数字的功能,并最后演化成算盘。这也是中国数学家的一大发明。

算筹是中国古代用来记数、列式和进行各种数与式演算的一种工具。又称为筹、策、算子等。它最初是小竹棍一类的自然物,以后逐渐发展成为专门的计算工具,质地与制作也愈加精致。

扩展资料:

根据史书的记载和考古材料的发现,古代的算筹实际上是一根根同样长短和粗细的小棍子,一般长为13~14 cm,径粗0.2~0.3 cm,多用竹子制成,也有用木头、兽骨、象牙、金属等材料制成的,大约二百七十几枚为一束,放在一个布袋里,系在腰部随身携带。

需要记数和计算的时候,就把它们取出来,放在桌上、炕上或地上都能摆弄。算筹在中国的起源很早,春秋战国时期的《老子》中就有“善数者不用筹策”的记述。

中国古代的算筹不仅是正、负整数与分数的四则运算和开方的运算的工具,而且还包含着各种特定的演算。 算筹是在珠算发明以前中国独创并且是最有效的计算工具。中国古代数学的早期发达与持续发展是受惠于算筹。

中国古代有一句成语,叫做“运筹帷幄”,意思是在军营的幕帐中对战争的全局进行细密的策划。汉高祖刘邦在打下天下之后曾经称赞他的谋士张良,说张良能够“运筹策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这里说的筹就是算筹。那么算筹是怎么用于运算的呢?实际上,算筹的运算是建立在十进位值基础上的。

为什么又要有纵式和横式两种不同的摆法呢?这就是因为十进位制的需要了。所谓十进位制,又称十进位值制,包含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十进制”,即每满十数进一个单位,十个一进为十,十个十进为百,十个百进为千……其二是“位值制,即每个数码所表示的数值,不仅取决于这个数码本身,而且取决于它在记数中所处的位置。

如同样是一个数码“2”,放在个位上表示2,放在十位上就表示20,放在百位上就表示200,放在千位上就表示2000……在我国商代的文字记数系统中,就已经有了十进位值制的萌芽,到了算筹记数和运算时,就更是标准的十进位值制了。

按照中国古代的筹算规则,算筹记数的表示方法为:个位用纵式,十位用横式,百位再用纵式,千位再用横式,万位再用纵式……这样从右到左,纵横相间,以此类推,就可以用算筹表示出任意大的自然数了。

由于它位与位之间的纵横变换,且每一位都有固定的摆法,所以既不会混淆,也不会错位。中国古代十进位制的算筹记数法在世界数学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创造。

把它与世界其他古老民族的记数法作一比较,其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古罗马的数字系统没有位值制,只有七个基本符号,如要记稍大一点的数目就相当繁难。古美洲玛雅人虽然懂得位值制,但用的是20进位;古巴比伦人也知道位值制,但用的是60进位。

20进位至少需要19个数码,60进位则需要59个数码,这就使记数和运算变得十分繁复,远不如只用9个数码便可表示任意自然数的十进位制来得简捷方便。中国古代数学之所以在计算方面取得许多卓越的成就,在一定程度上应该归功于这一符合十进位制的算筹记数法。 直到明代以后,算筹才被算盘完全取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算筹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0-04
筹码是利用竹木棍表示数字的一种方法,在十以内,数字的表示方法,可以参考罗马数字,或者参考算盘上上下珠,很像。主要方法是以横杆表示5,竖杆表示1,一横杆下面列3竖杆,即表示数字8,很形象,也很好用。用来排布数字的竹棍或者木棍,就叫做算筹,这种计算方法叫筹算。超过十的数字,则和阿拉伯数字相同,算盘也是根据筹算的规则演化而来。负数的表示方法一般是在最后一位数上加一斜杆表示。算筹并非是只能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四则运算、开平方根、立方根乃至多次方的方程式都能解。想了解更多请参阅参考资料。

可以说筹码数字不管是书写还是使用,并不比我们现在的阿拉伯数字差多少,也有人认为阿拉伯数字体系就是起源于筹算,不过无法证实。这种数字表示方法唯一的缺陷,就是没有数字0的符号,而以空位表示,这样如果将200和2000录于纸上就很难辨别二者区别,从而限制了它在书面上的使用。

参考资料:http://zh.wikipedia.org/wiki/%E7%AD%B9%E7%AE%97

第2个回答  2011-09-19

中国古代用小竹竿计数,称为筹码,可以表示很大的数,类似于阿拉伯数字的功能,并最后演化成算盘。是中国数学家的一大发明。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4
解释〗筹:筹码,古代用以计数的工具,多用竹子制成。比较起来,稍微好一些。
【出 处】 〖出处〗鲁迅《两地书》二五:“废物利用又何尝不是‘消磨生命’之术,但也许比‘纵酒’稍胜一筹罢。”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2-08-03
解释〗筹:筹码,古代用以计数的工具,多用竹子制成。比较起来,稍微好一些。
【出 处】 〖出处〗鲁迅《两地书》二五:“废物利用又何尝不是‘消磨生命’之术,但也许比‘纵酒’稍胜一筹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