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去世一个多月了始终无法适应,我该怎么办

如题所述

因为有相似的经历,所以愿意和题主分享些想法。

正好十年前,母亲去世。现在回想那一段日子,仍然很多事情无法释怀。以至于在街上,看到白发苍苍,佝偻着身体的年长阿婆,内心都会惆怅不已。妈妈若还在世,现在也应该一头白发,腰板不再像年轻人那么直,并且如同其他老婆婆一般啰嗦,唠叨个不停。

但这已不可能存在。妈妈的离开,让那年的我,终于懂得,人生在世,有些东西,你不能左右,也无法改变。谁都曾经是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以为世界会因为我们的存在而变化,但多数人的事实,正好相反。在你费尽心机,满怀一点点的希望,试图挽留母亲的生命未果时,你才真真切切透彻地懂得了人力的有限。
我觉得,这不是残酷,仅仅是事实,明明白白。

妈妈的葬礼上,我没有哭。不知道为什么,占据内心的不是过分的哀伤,而是迷惘。分析当时的心境,一方面理智告诉我必须接受母亲去世的现实,另一方面,情感上你很难理解一个相伴你成长,留下无数回忆的至亲就这样突然永别,理智和情感互相纠缠,用力撕扯,结果就是把自己扯得粉碎,留在内心的,只剩下一大片的苍白和漠然。

或许,这也是人类自我保护的措施。对痛苦的漠然,会让你不至那么不好受,有点像自我实施了麻醉,把过分的情绪锁住,不让它四处乱窜。
但一天一天,日子总会过去。那个时候,我这么想,既然人生很多事情无法改变,那就只能面对。母亲去世了,不存在了,有一天我们也会离开,也会不存在,死亡很公平,是无法改变的规律。无法改变,那就好好接受。这种被动消极的心理,其实好像还蛮有用,它可以逐渐化去你心中尖锐的情绪,逐渐让你变得迟钝,不再那么有受挫感。

题主,其实我没细看你的描述,因为有点害怕。我就是想劝你,接受现实,把自己麻醉一阵子,迟钝一段时间,学会理解死亡。在我看来,接受现实是种能力,而在接受现实后让自己过得更好些,是种实力。譬如,你把对母亲的思念写下来,和大家分享你的情感,这是种很好的办法,而真挚的文字也会让你的读者感受到人类情感的美好。或者,激励自己,让自己生活得更好些。

我曾经有个傻乎乎的想法,我觉得母亲的一生,都在为我的人生铺展道路。所以,我必须过得好些,好让她的人生依然具有价值。也希望有一个属于我的孩子,让他过得比我更好,好像母亲的人生价值又能映射在孩子的生命道路上,一代代的传承,生生不息。这不是自私,认为母亲的存在仅仅是因为后代。这种天真的想法,或许让我懂得了作为家族一员的责任,也让我更能懂得家庭和亲情的价值。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