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的内容与核心表达的思想是什么?

如题所述

计篇一 慎战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二 五事七计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 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于上同意也,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三 因利而制权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四 兵者,诡道也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五 庙算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作战篇一 因粮于敌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二 兵贵神速 故兵贵胜,不贵久。
谋攻篇 一 不战而屈人之兵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二 上兵伐谋三 其次伐交四 其次伐兵五 知己知彼 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形篇一 自保而全胜 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二 胜于无形 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三 先胜后战 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四 修道保法 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势篇一 正合奇胜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二 奇正相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 三 势险节短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是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弓广]弩,节如发机。四 以利动之,以卒待之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五 择人任势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虚实篇一 致人而不致于人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二 攻其所必救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三 形人而我无形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四 战胜不复因形而错胜于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五 避实而击虚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六 因敌制胜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军争篇一 以迂为直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二 四治战法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三 用兵八戒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九变篇一 通于九变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圮地无舍,衢地交合,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涂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故将通于九变之地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于九变之利者,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二 杂于利害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行军篇一 择便处军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绝斥泽,惟亟去无留;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水草而背众树,此处斥泽之军也。平陆处易而右背高,前死后生,此处平陆之军也。凡此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
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二 善于相敌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其所居易者,利也。众树动者,来也;众草多障者,疑也;鸟起者,伏也;兽骇者,覆也;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散而条达者,樵采也;少而往来者,营军也。辞卑而益备者,进也;辞强而进驱者,退也;轻车先出居其侧者,陈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奔走而陈兵者,期也;半进半退者,诱也。杖而立者,饥也;汲而先饮者,渴也;见利而不进者,劳也。鸟集者,虚也;夜呼者,恐也;军扰者,将不重也;旌旗动者,乱也;吏怒者,倦也;粟马肉食,军无悬[“缸”字右边“工”换“瓦”],不返其舍者,穷寇也。谆谆翕翕,徐与人言者,失众也;数赏者,窘也;数罚者,困也;先暴而后畏其众者,不精之至也;来委谢者,欲休息也。兵怒而相迎,久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谨察之。三 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四 与众相得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地形篇一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二 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九地篇一 因地制宜九地之变,屈伸之利,人情之理,不可不察。二 并敌一向并敌一向,千里杀将.三 乘敌之隙敌人开阖,必亟入之。四 践墨随敌践墨随敌,以决战事。火攻篇一 以火佐攻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二 安国全军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故曰:明主虑之,良将修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用间篇一 内间因间者,因其乡人而用之。内间者,因其官人而用之。二 反间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三 无所不用间微哉微哉!无所不用间也。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6-28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作者为春秋时期伟大军事家孙武,大约成书于春秋末年。该书自问世以来,对中国古代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被人们尊奉为“兵经”、“百世谈兵之祖”。历代兵学家、军事家无不从中汲取养料,用于指导战争实践和发展军事理论。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第一个为《孙子兵法》作了系统的注解,为后人研究运用《孙子兵法》打开了方便之门。《孙子兵法》不仅是中国的谋略保库,在世界上也久负盛名。8世纪传入日本,18世纪传入欧洲。现今已翻译成29种文字,在世界上广为流传。英国著名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向人透露:他的军事著作中所阐述的观点,其实在2500年前的《孙子兵法》中就可以找到。他也确实对孙武及其著作深感兴趣,不仅为《孙子兵法》英译本作序,还在自己的得意之作《战略论》前面大段引述孙武的格言。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国海军陆战队军官都奉命携带一本《孙子兵法》,以便在战场上阅读。

《孙子兵法》历代都有著录。1972年4月山东省临沂县银雀山汉墓出土的竹书《孙子兵法》为迄今最早的传世本,可惜为残简,不能窥其全貌。现存重要的版本为南宋宁宗时所刻《十一家注孙子》,宋刻与宋抄《武经七书》本,其中宋本《十一家注孙子》经清代孙星衍校定考辩后,成了近世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最敷实用的读本。本电子版《孙子兵法》根据袁闾琨、张文才主编,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出版的《中国兵书十大名典·孙子》扫校(辽版社《孙子》选用的是中华书局1961年出版的影印宋本《十一家注孙子》)。

孙子兵法十三篇目录

孙子兵法《计篇》第一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

孙子兵法《作战篇》第二 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

孙子兵法《谋攻篇》第三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

孙子兵法《形篇》第四 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

孙子兵法《势篇》第五 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

孙子兵法《虚实篇》第六 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

孙子兵法《军争篇》第七 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

孙子兵法《九变篇》第八 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

孙子兵法《行军篇》第九 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

孙子兵法《地形篇》第十 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

孙子兵法《九地篇》第十一 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

孙子兵法《火攻篇》第十二 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

孙子兵法《用间篇》第十三 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6-28
《孙子兵法》全书共十三篇。《计》讲的是庙算,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制订作战计划。这是全书的纲领。《作战》主要是庙算后的战争动员。《谋攻》是以智谋攻城,即不专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形》、《势》讲决定战争胜负的两种基本因素:“形”指具有客观、稳定、易见等性质的因素,如战斗力的强弱、战争的物质准备;“势”指主观、易变、带有偶然性的因素,如兵力的配置、士气的勇怯。《虚实》讲的是如何通过分散集结、包围迂回,造成预定会战地点上的我强敌劣,最后以多胜少。《军争》讲的是如何“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夺取会战的先机之利。《九变》讲的是将军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战略战术。《行军》讲的是如何在行军中宿营和观察敌情。《地形》讲的是六种不同的作战地形及相应的战术要求。《九地》讲的是依“主客”形势和深入敌方的程度等划分的九种作战环境及相应的战术要求。《火攻》讲的是以火助攻。《用间》讲的是五种间谍的配合使用。书中的语言叙述简洁,内容也很有哲理性,后来的很多将领用兵都受到了该书的影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