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育孩子时如何管理好情绪?

如题所述

情绪管理能力,是指一个人觉察和表达自己情绪、感受、识别他人情绪,并依据某一目标,调控自己与他人的情绪反应的技巧和能力。作为父母,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不仅是孩子安全感的来源,亲子沟通的保证,更是父母主宰自己人生和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有位爸爸要去上网遭妻子拒绝,俩人争吵,爸爸随即将1岁9个月的儿子举起狠摔到地上,造成孩子颅骨骨折。这是今年4月4日发生在西安的一件真实的事件。也许很多父母说这是极端的例子,自己绝不会如此。可是当我们自己心情不佳时,真的没有拿孩子当过出气筒?当孩子任性哭闹时,我们真的还能做到情绪稳定、理性表达?情绪管理,是每位父母都躲不过的课题。

课题一:左右我们情绪的,究竟是孩子的行为,还是我们对孩子行为的认知、看法和评价,甚至仅仅是我们当时的心情?

提升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要明白情绪的来源。很多父母会把自己的坏情绪归咎于年幼的孩子,可如果真是因为孩子的行为左右我们的情绪,那么为什么你面对同一种行为,却会有不同的情绪反应?比如:孩子很顽皮、淘气,心情好时你会觉得是活泼可爱,但心情不好时却觉得烦人、讨厌,有没有?而不同的父母对孩子的同一种行为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比如:你认为听话是好孩子,所以不听话你就会生气,而我认为独立思考才是好孩子的必备品质,听话不是,所以孩子质疑我时,我不仅不生气,还会欣喜孩子的成长和独立。

真正左右我们情绪的,其实不是孩子的行为,而是我们对孩子行为的认知、看法和评价,有时甚至仅仅是我们的心情。

想提升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父母首先要做自己的情绪主人。当我们懂得了每个人都该对自己的情绪负责,就不会再用“你真让我生气”,“你真让我失望”之类的话批评孩子,因为这句话的潜台词是说:“孩子,别看你只有3岁,但你要对30的妈妈情绪负责。”一个真正能负起自己负责的父母,会把自己当成情绪的主词:“我觉得很生气”,“我有些失望”。

课题二:父母自身的情绪管理,不是否定和压制自己的情绪,而是寻找适合自己又不伤害孩子的缓解方式。

对情绪管理,从无条件地接纳自己的情绪开始。情绪本身没有对错,有对错的是表达情绪的方式,所以说,父母自身的情绪管理不是压制或否定自己的情绪,那样不仅无益于自己的身心健康,久而久之积压的情绪,还会以极端的方式释放,对家人也是一种灾难。

所以,无论我们产生了何种情绪,正面的或负面的,都选择去正视、关注和体验它,从中了解自己的思想和问题,把能量用于寻找到建设性的解决方案上,而不是消耗在否定、压抑中。

接纳自己的情绪后,我们需要做的是找到适合自己,而又不伤害孩子人格尊严和身心健康,不把孩子作为发泄自己情绪的工具的表达方式。那么,父母都有哪些情绪释放和表达方式呢?只要确保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的大原则,如何表达是我们自己的自由和权利。比如:学着拥抱情绪,想哭的时候就让自己哭会儿;找朋友倾诉;运动、阅读、唱歌、画画等等。近来我也常会看到一些父母发微博上@王人平,说要赶紧看看我的微博,否则就要打孩子了。如果看我的微博能成为做父母的一种不伤害自己和孩子的情绪缓解方式,那我也是很高兴的,能成为您的免费“降火药”。

课题三:当父母可以接纳和调整自己的情绪之后,不要忘记关注和接纳孩子的情绪,并且帮助孩子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

我们常常看到两三岁的孩子所谓的“打人”“咬人”“抓人”等有一定攻击性的行为,以及哭闹、满地打滚等让父母恼火的表现。这些都只是孩子缺乏情绪、情感的表达能力和方式的表现。这个时候,需要父母的帮助和引导。

就像我们要学会接纳自己的情绪一样,对待孩子的任何情绪,我们也都要给予无条件接纳。情绪是人内在的体验和主观感受,是自然产生的感觉,没有对错之分。对孩子情绪的接纳,是对他作为人的尊严和人格的尊重,是把孩子当人的基本体现。同时,情绪也是一种能量,一旦涌现便不会凭空消失,需要有效疏解的管道。所以,如果孩子出现负面情绪反应时,父母要多一份同理心,接纳孩子的情绪,而不是去否定、压抑。当孩子感知到父母能理解他的感受,便为问题的解决奠定基础。

在接纳孩子情绪的基础上,我们要试着帮孩子觉察自己的情绪,例如提示:当孩子或他人表现出某种情绪时,提示孩子“你是不是很生气”,“明明看上去很伤心”。交流:自己有情绪时,和孩子交流自己的感受。演示:准备表达各种情绪的词汇,如生气、恐惧、伤心等,演示或讲解给孩子。游戏:利用角色表演、情景剧等方式,让孩子学会观察他人和表达自己。情绪识别图:把各种情绪用脸谱等方式阐释,教孩子识别各种情绪等等。

附加课:在对孩子的情绪教育中,父母最需要避免的是无心之错。

警惕最不可取的8种方式:1.以暴制暴。恐吓、威胁和打骂,会扼杀孩子的自尊心和安全感,也会导致孩子自我伤害和攻击行为。2.当孩子情绪的奴隶。用贿赂、哄劝的方式息事宁人,让孩子学会了“情绪勒索”。3.好孩子不哭。哭泣不代表懦弱,而是一种心理需求。4.为孩子的情绪贴标签,扭曲孩子的自我认知。5.流于说教。当情绪主导孩子意识时,讲道理无济于事。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6.回力球效应。孩子闹脾气时,父母无法保持冷静,形成恶性循环。7.冷漠无视。对孩子的情绪视而不见或轻描淡写。8.归咎他人。为了安抚情绪,把孩子遭遇的各种挫折的原因都归咎于外界环境。

对“转移注意力”和“冷处理”两种方法的特别提醒。转移注意力在特定情况下是适用的,但不要滥用,否则就会给孩子传递一个不当的信息:愤怒、害怕、伤心、失望等负面情绪是不对的。而一个真正心理健康的人并不是只有正面情绪的人,而是能感觉到自己的不良情绪,并有能力和它们和平相处的人。冷处理则更是一种被滥用的手段。当孩子的某种行为或情绪不被我们接受时,我们需要做的是先去关注孩子的感受、需求和行为的原因和动机,接纳并协助孩子觉察、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理清原因,引导孩子调整认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而对孩子的情绪一味地不闻不问,不理不睬,不是冷处理,而是冷暴力。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8

大多数的父母家长肯定有观叫哈子时出现特别暴躁的情况,因为小孩子小的时候确实是比较淘气,但是我们在管教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但是如何控制呢?在自己的情绪即将要爆发的时候要给自己心理暗示一定不能过于激动,或者是多想一想孩子可爱的笑颜,我们的孩子都是非常可爱的,大多数的小孩子并不是生来就非常淘气的只是他们心里或者生理上有不满足,我们要知道孩子在想什么,这样才能更好的和孩子交流沟通,我们能做的便是在规则范围之内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孩子在我们生活中是小天使般的存在,所以我们肯定是比较心疼孩子的,但是人在情绪爆发时最容易不受控制,我们能做的便是好好的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变成更完美的的父母。

在孩子淘气或者是顽皮的时候一定不要觉得这是孩子在搞破坏,其实这也是孩子探索世界的一种方式,我们能做的便是在有限的条件下去支持孩子,毕竟孩子的童年也只有一次,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

很多时候我们面对调皮的孩子都会觉得很难受,但是要反过来想一下,我们是不是在孩童时期也做过类似的事情,那个时候我们在想什么呢?那肯定是如何面对父母对不对,那么孩子和你想的也是一样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换位思考,当孩子犯错的时候要先不要责骂孩子,一定要告诉他这么做不对为什么不对,下一次要怎么做,一定不要上来就责骂孩子,这种其实对我们孩子是很不好的,我们应该爱护祖国的花朵,并且我们也知道小孩子的内心也是很脆弱的,所以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第2个回答  2021-08-07
放下家长的架子,学会与孩子做朋友。在孩子青春叛逆期,家长不注意自己的态度、言行和方式,很容易与孩子顶牛,彼此站在对立面上。因此,教育引导孩子,先要培养亲近感,先要调整自己,改变思维,试着以对朋友的心态,先做朋友,给予孩子人格上起码的尊重。
第3个回答  2020-02-05
父母在管教孩子的时候不能将自己的情绪带入,首先父母也要学会控制和意识自己的情绪,要多与孩子之间相互沟通,以及对情绪感知的能力。
第4个回答  2020-03-03
我是吴蕾,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吴蕾亲子情商开创者。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思想与情感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情感的畅通。“沟”是彼此间存在的距离,如何才能跨越鸿沟让彼此达成一致呢?必须首先建立起情感与信息交流的通道。
在亲子关系中,无处不在的便是情感,最为纠缠的也是情感。管教与对抗、惩罚与反叛,在爱与恨之间冲撞翻腾。确实,我们都知道在教育孩子时,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可是,当孩子不听话,学习不上心的时候,无名之火有时候真的想压都压不下去。因为,失控感所带来的挫败感,会引发我们的愤怒——我们不想承认自己的无能为力,但事实却是无计可施。
你的情绪来得并非莫名其妙,只不过透过这个情绪的背后,还有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控制的最终结果必然导致失控,我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将“他控”,转变为孩子的自控。唤起孩子对学习的参与感。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培养能够激发孩子自主的学习动机。而燃起孩子的兴趣,并且培育好孩子的积极性,离不开家长的耐心与积极的关注。
1、科学的肯定
对于孩子来说,学校是他社会生活的环境,家庭是身心获取能量的港湾,社会性的肯定是孩子建立自信的外部因素,而来自父母的肯定则是推动孩子积极自主的根本动力。家长一定要多看到孩子的优点,多肯定孩子在学业方面以及兴趣爱好方面积极的、好的地方。尽量避免对孩子进行负性评价。
在家长积极的关注下,孩子也会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积极动力。
2、教会孩子合理安排时间计划
家长可以教孩子制订计划,根据任务的“重要”与“紧急”的关系,安排好完成的前后顺序。当然,任务要合理,让孩子能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就感,对任务的掌控感,并且完成任务后一定给予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这样能够让孩子有对家长对自己都有信心。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通常集中注意力学习15~20分钟后,可以稍作休息,玩十分钟。随着学龄的增加,再逐渐增加学习的时间。
3、让孩子自己制定目标和奖惩规则
让孩子自己制定目标的好处是,孩子会更有参与感,而且当他们完成任务时,他们会更有成就感。
可以从一两个切实的小目标开始,不管孩子制定什么目标,尊重并协助他执行达到目标,从而一点点的燃起孩子对达成目标的信心。
只有当孩子认同自己是学习的主体时,他的大脑才会输出积极主动的信号,才不会对抗外来的控制。此时,家长就退居到协助者的位置,失控感就不会总是来得那么突然与强烈了。
作者简介
我是吴蕾,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南日报【育儿听蕾说】专栏作者。用15年时间、投入100万以上的学费、跟随国内+国际最顶级专业的导师专业学习,有问题可以给我留言!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