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后背刻的字到底是“精忠报国“还是“尽忠报国”?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9-07-23
后一个更准确,按正史的记载,岳飞后背所刺之字应为“尽忠报国”。
《宋史•列传第一百二十四》记载:“(秦桧)初命何铸鞠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
岳飞后背刺“精忠报国”四字只是小说的杜撰。比较典型的《说岳全传》。《说岳全传•第二十二回》记载:“安人取笔,先在岳飞背上正脊之中写了‘精忠报国’四字,然后将绣花针拿在手中,在他背上一刺。”
第2个回答  2019-07-23
根据《宋史·岳飞传》明确记载:“(秦)桧遣使捕飞父子证张宪事,使者至,飞笑曰:‘皇天后土,可表此心!’初命何铸鞠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岳飞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衣服被撕裂了上面写着“尽忠报国”,而不是我们现在认为的“精忠报国”。

那么“尽忠报国”和“精忠报国”有什么区别呢?两个词语要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都是说要“全力报效国家”,可是为什么会有两种版本呢?根据史学家研究岳飞背后确实是纹的“尽忠报国”,但是因为宋高宗表扬岳飞的时候曾经只做了一个“精忠岳飞”的旗子。这在《宋史·岳飞传》中有明确的记载。“(岳飞)入见,帝手书‘精忠岳飞’字,制旗以赐之。”

另外民间流传的岳飞背上纹的“精忠报国”是因为清朝人钱彩在《说岳全传》里面将“尽忠报国”改为“精忠报国”所以民间也就认为岳飞背后纹的是“精忠报国”。
第3个回答  2019-07-23
岳飞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英雄,爱国人士,民族英雄,抗金英雄,孺妇皆知。他精忠报国的故事千百年来,生生不息,传了一代又一代,激励了无数的中国人。
岳飞生活的年代,正好是中国历史上最动荡的一段时期,北宋灭亡,南宋建立的前后40年时间里。他从出生后,就赶上了金兵南下,宋金战争爆发之时。岳飞的母亲看着百姓同胞被金人的铁蹄践踏残害,她教育岳飞将来一定要做个热爱国家,精忠报国的大英雄。
由此,大家最熟悉的一幕出现了。岳母为了让岳飞谨记教诲,她在岳飞背上刺了4个字:“精忠报国”。从此,精忠报国4个字深入人心,时至今日,大家都认为,岳飞的后背上刺的4个字是精忠报国。其实这些内容只不过是来源于戏曲、小说和演义。
“精忠报国”最早出处为清朝文人钱彩和金丰编著的评书《说岳全传》,该书第第二十二回《结义盟王佐假名,刺精忠岳母训子》这一篇目。
故我今日祝告天地祖宗,要在你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字。
岳母先是用毛笔在岳飞背上写下“精忠报国”4个字,然后用绣花针刺就,最后涂上醋墨。
然而根据《宋史》记载:
“ 桧遣使捕飞父子证张宪事,使者至,飞笑曰:“皇天后土,可表此心。”初命何铸鞠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既而阅,实无左验,铸明其无辜。改命万俟禼。禼诬:飞与宪书,令虚申探报以动朝廷,云与宪书,令措置使飞还军;且言其书已焚。”
大概意思是:秦桧派人将岳飞和岳云抓捕后,来查证张宪的情况。当使者来到岳飞面前,岳飞大笑说:“皇天后土,可表此心。秦桧又让何铸审问岳飞,岳飞把衣服撕裂开来,后背露出4个字“尽忠报国”,深深的刻在皮肤上。何铸竟然一时无话可说。从这里不难看出,岳飞背上刺的是“尽忠报国”4个大字。
那么后人为何又会改为“精忠报国”呢?原来是岳飞抗金有功,立下了赫赫战功。宋高宗赵构为了表扬其战绩,同时缅怀岳飞和他的士兵,便赏赐给岳飞一面大旗,大旗上面是“精忠岳飞”的4字刺绣。再加上岳飞把一生以及年轻珍贵的生命都报销给了国家,所以才出现了“精忠报国”的版本。
第4个回答  2019-07-23
岳飞背上的字确切的说是“尽忠报国”,只是到了明清时候慢慢流传成了精忠报国。
关于这两个说法,我倒找到了他们的解释,给大家看看:
尽忠报国,谁刺的?
说法一:岳母所刺
反驳:岳母很可能是文盲,字是请人刺的
岳飞背上刺有“尽忠报国”(很多人一直误认为是“精忠报国”),历史上确有其事,很有可能源自岳母鼓励儿子上战场的意愿,但不是岳母亲手所刺。
史书没写清是谁刺
《宋史·岳飞传》有记载,当岳飞入狱之初,秦桧等密议让何铸审讯。岳飞义正词严,力陈抗金军功,爱国何罪之有?并当着何铸面“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里”。浩然正气,令何铸汗颜词穷。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游彪说,岳飞背上刺有“尽忠报国”四个字,历史上确有其事。但是这几个字究竟是因为什么缘故,在什么时候,由什么人刺的,史书上并没有确切的记载。清人钱汝雯《宋岳鄂王年谱》卷一云:“靖康初始见宋高宗,母涅其背‘尽忠报国’”,是说岳飞背上的四个字系“母刺”所为。据考证,撰此年谱的钱氏取材于《唐门岳氏宗谱》,此谱成书较晚,材料来源庞杂,不足为凭。
岳母识字可能不大
游彪教授也认为,岳母刺字是民间流传的一个典故,但还是有一些历史依据的。在宋金打仗的时候,岳飞是在现在的山西平定一带当兵,岳飞是一个很忠孝的年轻人,他很担心家里年迈的老母亲,为了安顿好母亲,岳飞就从战场回到了家乡河南的汤阴县。
岳飞的母亲姚氏是一个农家妇女,识字的可能性不大,所以不可能亲手在岳飞背上刺上“尽忠报国”四个字。但极有可能的是,他母亲为了鼓励他放心去战场打仗,请人在岳飞背上刺的。
说法二:应征入伍时兵营所刺
反驳:如是军队所刺,多半应该在脸上
关于岳飞背部刺字还有一种说法,岳飞久怀报国之志,曾三次从军抗金杀敌。他于宣和四年(1122年)19岁时第一次应募入伍,背部刺字大约是此时所为,因为北宋末年“刺字为兵”的制度仍在贯彻执行。所以岳飞在背部刺上“尽忠报国”四字明志。
游彪教授对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通过分析宋代的兵制,可以推断岳飞背上的字不是因为他当兵才刺的。
第5个回答  2019-07-23
岳飞后背刻的字应该是尽忠报国,当时岳母是想让他用尽心力去报效国家不遗余力的去拯救民族,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演变,加上艺术的改造,变成了精忠报国,他的意思改成了精神方面的忠心报国,历史上,岳飞后背的字应该是尽忠报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