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资格和民事主体资格区别?

如题所述

  用人单位主体资格与民事主体资格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1)定义。用人单位主体资格是指以劳动关系的特殊性决定而由法律创制的资格。
  民事主体资格是指民事主体通过自己民事活动或借助他人的民事活动,参与民事法律关系、取得和行使民事权利、承担和履行民事义务的资格。
  (2)区别。
  第一,法律设立用人单位主体资格的主要目的,在于确保其有可靠的能力实现劳动者合法权益;设立民事主体资格的主要目的,在于维护市场准入的秩序,保障市场交易的平等、自由和安全。
  第二,用人单位主体资格是对用人单位使用劳动力和保障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条件所提出的基本要求。民事主体资格主要是对民事主体实现商品交换的必要条件提出的基本要求。
  第三,用人单位主体资格受国家控制的程度相对较大,民事主体资格受国家控制的程度相对较小。所谓的国家控制是指用人单位需在劳动力主管部门,即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厅、局)强制登记。第四,法人资格与非法人组织民事主体资格在依法成立时开始存在,用人单位主体资格则必须经由国家机关确认才开始存在。
  有民事主体资格的不一定拥有用人单位资格,如公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承包经营户等。有用人单位资格的也不一定拥有民事主体资格,如分公司、分支机构、办事处等,当然,他们要取得用人单位资格必须经由劳动力市场主管部门确认。
  (3)联系。
  第一,用人单位主体资格往往以民事主体资格的取得为前提。民法的基本理念和原则是建立在劳动合同制度的基础上的,劳动合同制度是在民法雇佣制度上发展而来的;,用人单位主体资格实现了民事权利义务的安定化;违反劳动法的责任包括民事责任。
  第二,用人单位主体资格是民事主体资格的扩张。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6
民事主体资格也可以称为民事主体能力。其具体的法律含义是:民事主体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法律对这种能力分为两个种类,即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民事主体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民事主体以自己的行为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追答

用人单位的资格是指成为用人单位所必须具备的法定的前提条件。它决定着一定主体能否参与劳动法律关系、能参与哪些劳动法律关系,以及在劳动法律关系中能享有并行使哪些权利、承担并履行哪用人单位的资格的内容包括用人权利能力和用人行为能力两个方面,由劳动法和相关法律部门所规定。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