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宗教文化

如题所述

1.佛教文化

佛教源于古印度,从丝绸之路传入中原。有历史可查的是东汉永平年间(58~75年),印度僧人摄摩腾和竺法为汉明帝选佛寺的地址来到五台山,见台怀街后的小山形似释迦牟尼说法处的灵鹫峰,于是在此建我国第二座佛寺,即洛阳白马寺(也是他们所建)之后的最古老寺庙,称大孚灵鹫寺,后改名显通寺。

在佛经《大华严经》中,“东北方有处,名清凉山,从昔以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与其眷属,诸菩萨众,一万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宝藏陀罗尼经》称,“佛告金刚密迹主言,我灭度后,于南赡部洲东北方,有国名大震那。其中有山,名曰五顶,文殊童子游行居住,为诸众生于中说法。”

佛经就是释迦牟尼的语录,可见2500多年前古印度佛祖就知道我国有五台山为清凉世界。这说法未必可信,因为释迦牟尼后,印度僧众有过几次集结,由再传弟子们补充释迦牟尼语录。最后一次是其死后500年,相当于我国东西汉交替时,这也许是那次集结时补充到上述经文中去的(那时佛教已传入我国)。

不管经文来源,五台山总是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通过它佛教再向北方扩散。到了北魏之前,佛教已影响到由东北迁来的少数民族鲜卑族,所以拓跋人入主中原定都大同后,先在大同云冈开凿石窟,后到太原开凿天龙山石窟,最后到洛阳开凿龙门石窟。山西裂谷成为石窟南传的通道。拓跋人凿佛像融入他们的思想,云冈石窟主窟的最大石佛,面貌就像当时王者(孝文帝的父亲)。后来在开龙门石窟时,武则天学习孝文帝的作风,把自己容貌化入最大坐像中去。

大同云冈石窟

北魏信佛,五台县的佛光寺,代县的赵果观(原名天台寺)、交城的玄中寺都在那时期修建。我国唐代木构建筑保存至今的仅五处,而其中四处皆位于山西,它们是五台南禅寺大殿、佛光寺大殿、平顺的天台庵正殿、芮城的广仁王庙。

唐朝是我国佛教兴起的第一高潮,凭借佛经上的释迦牟尼圣语,五台山寺庙如雨后春笋般在台怀及周围纷纷建起,唐大中年间五台山有寺庙64座。巅峰时期在北齐,有寺庙72处。明万历年间又上升到90座,清初104座。“文革”期间,寺庙破坏剧烈,那时整个五台山仅有僧尼二三十名。改革开放后,拨乱反正,到今天,五台山的台怀周围又有寺庙50余处,僧尼达3000多人。依靠佛门弟子努力,许多曾遭损毁的寺庙纷纷重新建起。许多破败不堪的废寺也获得新生,几乎年年有寺庙新塑佛像金身开光。

五台山在清政府扶植下,接受了大批藏蒙地区喇嘛入驻,菩萨顶成为除西藏外的喇嘛的管理中心,统辖内蒙古、陕甘宁直达青海的所有喇嘛,直到民国年间尚在镇海寺驻有一连藏兵。今天去五台山,约有三分之一僧人是喇嘛,他们五体投地式的长拜,飞快转动的经幢是除北京(雍和宫)外内地看不到的藏传佛教特色。塔院寺高大的白塔可能是全国最高(56.4米),五台山有各种白塔几十座,这也是内地少见的藏族宝瓶式的宝塔。

东晋代县慧运创净土宗,北魏雁门昙鸾在交城玄中寺为立净土学说,派汾人法显西行印度求法,早于唐僧求经。

山西有我国“古代建筑的宝库”之称,这些建筑主要是佛教寺庙传承下来的,只有少量属道教、名人祠堂,还有极少数民居。

寺庙文化中重要一环是佛像,在彩塑佛像中,山西有三绝。一是晋祠圣母殿中宋代42位侍女塑像,与一般寺庙光塑菩萨不塑人的传统不同,这些侍女应该是宋代宫殿中人物的实录,她们姿态各异,神态如生,表情丰富,衣着流畅。梅兰芳大师观后长叹,那是活生生的古代侍女的标本,对他的京剧身段、架势是最好的实物范本,现被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对象。二是隰县小西天的“悬塑”,即把佛像放在殿堂柱上、梁上、墙上立体雕塑出来,看起来就像悬挂在空中。其中共有1030尊明代彩塑佛像,其中不乏神兽祥鸟,如孔雀、仙鹤、鹦鹉,还包括狮子、象、虎。这类悬塑在五台山金阁寺也见分布。第三绝是巨型铜佛,金阁寺大殿中释迦牟尼坐像两旁有高20米立佛各一,在金泥表层下露出铜质脚趾,过去认为是木雕像外包金泥,最后证明是巨型立塑铜像外包金泥。

晋祠圣母殿宋代侍女塑像

应县木塔

与佛教建筑伴生的为宝塔,这些宝塔均为单数层,三、五、七,直到十三层。其建材可以是砖木、琉璃,甚至是全木结构。山西省共有古塔200多座,闻名全国的有应县木塔(1056年),为最古老最高大的世界第一木塔,高67米,八角,明五暗九层,六层檐,由辽国仁懿皇后所修。这反映了北方少数民族一进入汉族区就被同化信佛。以前鲜卑族如此,后来辽金如此,元朝、满清也如此。

山西的名塔当有洪洞广胜寺山上的飞虹塔,它和五台狮子窝一样都是通体七彩琉璃塔。另有永济的莺莺塔,它有击石成蛙鸣的特殊声响效果,那是十三层屋檐对声波的梯次反射引发的。五台山显通寺里的铁塔、铜塔,太原的双塔(1608年)高55米,是我国最高的双塔。

2.道教文化

道教是我国自产的宗教,起于春秋时代的老子、庄子,盛于汉、唐,到宋、元达顶峰。佛教修来世,道教修今世。今世为求仙,求长生不老,但无论怎样修也见不到飞升上天。来世的事谁也看不到,因而它不如佛教求来世更具迷惑性。佛教给人以无限的希望,所以它的生命力远比道教兴旺。

道教除了经书外,道观是其主要实物遗留,当然还包括道观中所供奉的仙神。道教在山西省的主要道观有:北岳恒山的悬空寺、吕梁山区的北武当山、太行南段的珏山、中条山西段的五老峰,以及黄河边上永乐宫等6处。

我国的五岳传说是帝舜所封的,也有指商朝时代所封,反正到了秦始皇他就去祭拜五岳了。北岳恒山海拔2016米,在恒山山脉中,它不是最高,也不是次高,属第五,比最高的馒头尖低了400米,但在五岳中,则属最高。

和佛教建筑格式不同,道教建筑的特色有三点:一是大都建在山峰之顶,以更近天庭;二是小而分散,往往都是沿山道从山脚开始立石坊,向上一路孤立小殿直达山顶主殿;三是常有神物相伴,如北武当山有蛇龟二石,珏山有神鬼爬坡,北岳有飞来峰,五老峰有棋盘峰。

我国有八仙过海之八仙,他们都是凡人修炼成仙。北岳恒山为张果老出没之所,山道上有他坐骑所留下的驴蹄印,其实是古海滩的藻礁体上风化溶蚀的几个圆坑而已。张果老还曾娶唐玄宗之女玉真公主为妻,隐居五老峰,同样山石上有驴蹄印迹。五老峰还是传说中吕洞宾出生之地,他也在此修道成仙。五老峰的五老传说是伏羲真传弟子,为解释河图洛书真谛而留守此峰,后代代以五老相传。

悬空寺立于金龙峡的左侧,上凸下凹之百米悬崖下部。建于北魏,原为佛寺,从金代开始佛道儒三者合一,主持者时道时佛,清末到20世纪60年代前是道教。悬空寺其实并非悬空,靠岩壁凿石成孔,横梁楔入,靠外侧立木支撑,殿堂即建于此木梁上。真正悬空的是横排三幢楼阁,第二、三层楼阁之间有悬空走廊相连。人在上行走,楼板会晃动,令人心惊肉跳。

恒山悬空寺

晋城的珏山道观,山顶有两石峰凸起,犹如玉圭一双。中秋赏月,它以月从两峰间升起这一景观而诱人。

芮城永乐宫是为纪念吕洞宾而建的道观,元代所建,观中以面积达1000平方米的壁画而著称于世。1956年为建三门峡水库,芮城及永乐宫在水淹区之内,所以国家耗极大财物之力,才将永乐宫全都编号拆除,再在水淹不到的二级阶地上重新建造。那绘于墙上之壁画先加厚加固,后一块块切下,建好后再拼合成整体。这也是我国为兴修水利而第一座整体搬迁的古代建筑。

20世纪末,介休绵山由三佳集团出资开发,出资10亿元,在中山腰上开山修公路,新建道观面积逾10万平方米,共有7~8个建筑群,那多处高达五六十米的巨型宫殿需用电梯上下,全部装饰金碧辉煌供奉道教所有天尊。全山工作服务人员上千,有一个交通中队负责管理山中交通,有唱诗班(借用天主教之名)收男女青年各20名,着道装,奏道教音乐,唱道教经文。

绵山本来为供奉春秋时期忠臣介子推,重耳在流亡期因饥贫缺食,他割股哺重耳。但在重耳回晋当上晋文公时,他却隐身而退,入绵山而不出,文公想火烧绵山逼他出来就仕以报恩,不料因之将其母子烧死山中。故建庙以祭祀。如今介子推的介庙、介坟仍在,已属陪衬建筑,道教主持了绵山。

道教强调无为,个人修身养性,炼丹补身,后来又倡导阴阳调和,极端部分转化成房中术,深得帝王所好,所以在上层社会地位很高。和佛教相比,道教不建塔,少石窟,只有晋祠西北山龙石窟是道教所为,始于唐,元明时期有所扩建,共有8窟65尊石像,是国内最大道教石窟群。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