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案例分析

如题所述

1、学生主动参与,动手操作,在课堂上“动”起来。
爱玩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游戏能有效地调动学生手、口、脑等多种感官积极参与。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发挥教具和学具的直观作用,有意识地安排一些“摆一摆、画一画”的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际操作,把外界的运动与内隐的思维活动紧紧地联系起来。例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就为学生们准备了各种颜色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在引导学生“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猜一猜”、“剪一剪”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为下一步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作好了准备。整个学习过程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要方式,把数学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实践,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体现数学课堂中生命的迹象。
2、学生大胆质疑,积极讨论,在课堂上“活”起来。
学习往往围绕“学什么?为什么学?怎样学?采取什么途径学?”等方式而展开,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问为什么,诱发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并去深入思考。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讨论,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改变以教师“讲”为主的教学模式,变“讲”为“导”,让学生积极主动获取新知。例如:教学“长方形的周长”一课,长方形的周长公式的推导是重点,教师可出示一个长6宽3的长方形。然后提出问题:有哪几种方法可以计算出周长?小组讨论后得出四种方法:①(6+3)×2②6+6+3+3③6×2+3×2④6+3+6+3。然后引导学生讨论、比较,哪一种方法最简便,得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即C=(a+b)×2,这样逐步引导学生讨论,学生的思维被不断地激活着,学生由被动的客体转为主动的吸取者,成为学习的主人,展现生命的活力。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