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佛语要请教一下

菩提本非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佛对我说:你的心上有尘。我用力地擦拭。
佛说:你错了,尘是擦不掉的。我于是将心剥了下来.
佛又说:你又错了,尘本非尘,何来有尘
我领悟不透,是什么意思?
我想这是从神秀和慧能那两个偈子引申出来。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的确,要能够参透这两个偈子的确很难,就是正确的理解也不易。
参悟不透...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
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
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
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
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现在只能从字面上去理解它,惨悟不透!
心本无尘,尘即是心。无心无尘,人便死。
我曾经思考过一个问题:
人觉得一个东西好吃,事实上嗅觉比味觉占更大的比重
所以象狗这样嗅觉灵敏的生物,在饮食上远比我们快乐
这样的想法到底对不对?..如果错了..错在哪里?
其实尘在外,心在内,常拂之,心净无尘;
尘在内,心在外,常剥之,无尘无心;
心中有尘,尘本是心,
何畏心中尘,无尘亦无心??正如慧能所说的 仁者心动

又如道家所说的 道可道非常道

它们的道理是一样的
佛家讲究万物在心 追求修世

道家讲究无牵无挂 追求避世

佛家想超脱今世 道家则是修行今世 而追究其原理来说都是一种修行

而最楼上的说的是一种超脱

却不是刻意的寻求

主旨在心

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参考资料:http://www.xici.net/b296377/d31362329.htm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5-10-23
释迦牟尼悟道时说:奇哉!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但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
同理,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为六祖慧能,接法衣前,对
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
时时勤擦拭,莫使惹尘埃.
而作的对应偈子。
意为,一切众生,万法生自心中,不假外求,本得圆满。譬如真金蒙垢,垢非能改真金之性也。不出外垢,真金之性亦本自不动。
但本偈偏空寂,从空中生有,才得圆满。

参考资料:《坛经》
第2个回答  2005-10-22
《坛经》行由品第一
“别驾言:‘汝但诵偈,吾为汝书。汝若得法,先须度吾,勿忘此言。’
“惠能偈曰: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书此偈已,徒众总惊。无不嗟讶,各相谓言:‘奇哉!不得以貌取人。
何得多时使他肉身菩萨。’
“祖见众人惊怪,恐人损害,遂将鞋擦了偈。曰:‘亦未见性。’众以
为然。
“次日,祖潜至碓坊,见能腰石舂米,语曰:‘求道之人,为法忘躯,
当如是乎。’乃问曰:‘米熟也未?’
“惠能曰:‘米熟久矣,犹欠筛在。’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

讲的就是这个这个故事。神秀的偈子五祖评价:未得性。
所以惠能写了这个。
第3个回答  2005-10-22
不用说出处,字面意思等等,那就等于是在喝水解渴前还要念几遍大悲咒一样。只会让人离真相越来越远。
其实这话就是教训世人凡事不要太执着。很多时候只是凡人庸人自扰而已。
还有,你打错了。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若尘埃。啊!
第4个回答  2005-11-03
少林六祖慧能偈语.
菩提树下是佛祖悟道的地方.

菩提树本来不是树,明镜台也不是台.
本来什么都没有,怎么能染上尘埃呢?

慧能写这个偈语之前北宗六祖神秀有偈语.
身是菩提树,
心是明镜台.
时时常拭免,
不使染尘埃.

慧能的主要是针对神秀的偈语说的,证明慧能更加的心中无物.有更高的悟性.

请教一句佛语
这是一句禅语,不是佛经原话。全句是: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林中。心不动则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则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意思是:人生在世间时时刻刻像处于荆棘丛林之中一样。处处暗藏危险或者诱惑。只有不动妄心,不存妄想、心如止水,才能使自己的行动无偏颇。...

请教"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这句佛语
这句话完整的是“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是句佛语. 意思就是你付出了爱,到最后,爱会回到你身边的;你对别人施予福,到最后,福气还是会来到你身边的.就是希望人们可以以爱待人,对人多施福.实际上讲的就是因果循环的道理,也就是中国的一句古话,“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

请教一句佛语
我觉得是这样 佛家讲求看破 讲求心意的空明 这几句就是说若心内无物任其自由来去 则心内舒畅 万物不染

请教一个佛教用语,"善现",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最好能说的通俗点._百度知 ...
善现是佛教中的一个用语,它描述了对于所有法(即事物和现象)能够以真实的方式理解和展现出来的状态。这个词也可以称作善见、善现住或善现用,它涉及到用智慧去观察一切事物,并且清楚地了解它们的真实本质。在《俱舍论》中,善现的定义是通过三种智慧——闻慧、思慧和修慧——来观察和理解法(事物...

劝朋友忘记一件事情 用佛语怎么说,请教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

请教‘积德虽无人见,行善自有天知.’这句话出自哪里
来自佛语“积德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后来传着传着就变成这句了。

佛系销售语录
54、要寻找完美的世界,须从内心去寻找。其中之一是“独立”,是情感的独立,不依赖别人的认同。——海涛法师55、【禅心佛语】容人、助人是人际相处之良津;知恩、报恩是人格追求之美德;宽厚、诚信是做人处事之根本。56、【佛心禅语】我曾经向一位德行极高的师父请教:“为什么像我这样善良的人还会经常感到痛苦,而...

无智亦无得,请教此句佛语密意何解?
这不算是佛语密意 无智亦无得,"智"作"般若"解。亦即智慧、能知的妙智。"智"为能求的心;"得"为所证的佛果或者所求的境界。佛果有四种,一缘觉、二声闻、三菩萨、四佛。二乘菩萨修行六度法门,上求法于诸佛,下普化众生,自己修行得利益,又以利益泽润他人。所以能如此,都因为以智慧为第一...

“如有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这是一句佛语,是什么意思呢?求正解...
“逃”是指 逃出 三界轮回。如果众生还有一个人还没有解脱,绝不要舍弃他,而自己独自享受涅槃清净的安乐。大乘佛法以发菩提心,修行救度众生为根本。一旦舍弃众生,就是退转了菩提心,失去了成佛的机会。所以说如有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有问题可继续详细交流 共同进步 南无阿弥陀佛 ...

请教一段佛经
尔时猎者具以闻王。国人咸知普感慈信。鹿之仁行有喻于义。莫不肃叹。为止杀猎。于是鹿还鸣群啸侣。以游以集各宁其所 佛语阿难。昔吾所更勤苦如是。尔时鹿者我身是。二子者罗云及罗汉朱利母是。其国王者舍利弗是。时射猎者汝身是。我之所入兴隆道化。种善无厌分德不住。虽在禽兽不忘菩萨。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