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角度的词语

如题所述

形容角度的词语: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推己及人、换位思考、身临其境、旁见侧出、东张西望。

一、设身处地[shè shēn chǔ dì]

释义:意思是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境地。指站在别人的处境替别人着想。

出处:宋朱熹《礼记·中庸》注:体,谓设以身处其地而察其心也。

白话译文:体谅,就是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环境而察觉自己的心情。

二、东张西望[dōng zhāng xī wàng]

释义:意思是形容这里那里地到处看。

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三巧儿只为信了卖卦先生之语,一心只想丈夫回来,此时经常走向前楼,在帘内东张西望。”

三、将心比心[jiāng xīn bǐ xīn]

释义:意思是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

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大学三》“俗语所谓将心比心,如此则各得其平矣。”

白话译文:拿自己的心去衡量别人的心,形容做事应该替别人设想。

四、推己及人[tuī jǐ jí rén]

释义:意思是用自己的心意去推想别人的心意。指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

出处:出处 《论语·卫灵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朱熹集注:“推己及物。”

白话译文:"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不要推给别人“朱熹集注:”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

五、身临其境[shēn lín qí jìng]

释义:意思指亲身面临那种境地;也作身历其境。

出处:明·袁宏道《八识略说序》:“向非身临其境,恶能穷其边崖,指其归宿者哉!”

白话译文:如果不是身临其境(亲自到那个环境中)(此“境”指佛法“八法”中所指的具体境界),怎么能够走到它的尽头(边缘),(并且)指出佛法的指归(指的是佛法的本质)呢?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1-02

1、莫衷一是

【拼音】:mò zhōng yī shì

【释义】: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

【出处】:清·吴趼人《痛史》第三回:“诸将或言固守待援,或言决一死战,或言到临安求救。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白话释义】:各位将领有的说严守城池,等待援兵,有的人说和敌人决战,有的人说到临安求救兵。大家各有各的看法,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见。 

【近义词】:无所适从。

【反义词】:一针见血。

2、 各抒己见

【拼音】:gè shū jǐ jiàn

【释义】:抒:抒发,发表。各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出处】:唐·李翱《李文权文集·陵庙日时朔祭议》:“先儒穿凿,各伸己见,皆托古圣贤之名以信其语,故其所记各不同也。”

【白话释义】:先儒穿凿附会,各陈述自己的见解,都是古代圣贤的名字以信他的话,所以每个人的记载都各不相同。

【近义词】:各持己见、各抒所见。

3、百家争鸣

【拼音】:bǎi jiā zhēng míng

【出自】: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凡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联合诸侯。"

【白话释义】:各个学派,犹如群蜂出巢纷纷兴起,他们著书立学,名重一时,各派在政治上、学术上展开自由争论。

【释义】:是指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战国(前475年—前221年)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家族流派之间争芳斗艳的局面。

【近义词】: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广纳百家、百家齐放。

【反义词】:噤若寒蝉、强求一律、一家之言、孤芳自赏。

4、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拼音】:rén zhě jiàn rén,zhì zhě jiàn zhì

【出处】:《周易·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释义】:指对待同一问题,其见解因人而异,各有道理。

【反义词】:异口同声。

5、众口难调

【拼音】:zhòng kǒu nán tiáo

【出处】: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一:“补仲山之衮,虽曲尽于巧心;和傅说之羹,实难调于众口。”

【释义】: 众人口味不同,很难调和得使大家都满意。亦比喻人多意见多,很难协调统一,使人人都满意。

【近义词】: 莫衷一是、见仁见智。

【反义词】:一模一样、毫无二致、如出一辙。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11-11
见仁见智 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出处:《周易·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见智见仁 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出处:《周易·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旁见侧出 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表现的形象。
出处:宋·苏轼《书吴道子画后》:“道子画人物,如以灯取影,逆来顺往,旁见侧出,横伪斜平直各相乘除。”
越凫楚乙 同一只飞鸿,有人以为野鸭,有人以为燕子。比喻由于主观片面,对于事物认识不清而判断错误。
出处:《南史·顾欢传》:“昔有鸿飞天首,积远难亮,越人以为凫,楚人以为乙,人自楚越,鸿常一耳。”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仁者见它说是仁,智者见它说是智。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出处:《周易·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