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恋父情结(Electra complex)的含义
也称“爱烈屈拉情结”。指女孩亲父反母的复合情绪。相传古希腊神话,爱烈屈拉公主因母亲与其情人谋杀了她的父亲,故决心替父报仇与其兄弟最后杀死了自己的母亲。弗洛伊德借此来说明儿童性心理的特征。认为小女孩对父亲的深情专注,潜意识中有一种取代母亲位置的愿望。特别是到了性器期发现自己没有男性生殖器,故埋怨并妒忌母亲占有父亲的爱。
朱智贤主编的《心理学大词典》这么释义:“女儿亲父反母的复合情绪。弗洛伊德把小女孩对父亲的深情专注,想把母亲置诸一边,取代她位置的愿望,即‘爱父嫌母’的潜在愿望,称为恋父情结。”
2.过度者的表现
这是大家听得最多的“情结”:一个女孩在成长的过程中,始终无法与父亲实现心理分离,结果,与母亲的关系疏远不说,与同龄男性的正常交往乃至婚恋也常常会受到严重影响。这样的女孩总在有意无意寻找父亲式的恋人,但即使找到了,相处也会成为问题,因为恋父的女孩性格大多内向、娇气、任性,而且往往出现性的阻抗。
3.创伤体验
过早失去父爱的女孩,常常会将对于父亲的感情转移到现实中某个人物的身上,这个人物便会成为父亲的替代品,但他又不同于父亲。在父亲的光环效应下,“他”的形象往往更加高大起来,成为无可替代的“情圣”,供奉在女孩记忆的深处。因为“他”与特定的时期联系紧密,而那个时期对女孩子来说刻骨铭心,所以无形之中,后来者便始终会让女孩觉得缺少共鸣。
4.不安全感
在童年期失去双亲中的任何一方,都会严重破坏儿童内心的安全感。不安全感导致的最直接反应,是防御心理加重,常常拒绝或者回避一切不确定的因素
“情结”不等于“爱情”,但是懵懂的女孩分不清,所以,青春期里的特殊情感就变成了“沧海水”或者“巫山云”,令之后的感情黯然失色。正如桑妤所说,她并不是真的想固着在单身的状态里,但是爱情似乎打了结,总也理不顺,更不消说婚姻。要想“破茧而出”,只有先解开情结。
【对恋父情结的几个建议】
[编辑本段]
1.将父亲还给母亲
首先要明白,“恋父”并非一件见不得人的事情,它只是说明我们在心理上依恋父亲的时间比一般人更长一些、程度比一般人更深一些罢了。要让这种依恋不影响自己的正常生活,我们就必须让自己成长起来,明白家庭之间不同角色的分工和定位,然后,以一个成熟女儿的身份来看父母。实际上,家庭之中,最基本的关系是婚姻、而不是父女,相对于父母而言,我们是配角、不是主角,所以我们必须“心理断乳”,不再像个小女孩那样将父亲当作神话来依附。
2.将老师还给历史
青春期的女孩子“爱”上老师,是常有的事,因为身心的发育需要一个寄托“异性崇拜”的对象,而年轻的男老师自然是“近水楼台”。青春期过去之后,大多数人会郝然一笑、然后释怀,继而开始真正的恋爱,但也有人会越来越将这段经历完美化、绝对化,以此来逃避真爱的繁琐。其实,我们始终看不到好风景的原因,正是因为我们不肯前行——放下孩子气的迷恋,我们才能得到爱情。
3.让爱做主
挣脱了自己吐的“丝”,我们接着要学会的是如何面对生活。爱情和其他任何事物一样,从来都不会是完美的,都可能是磕磕碰碰的。能够领略爱的美妙的人,首先一定是一个接受不完美、愿意冒险并且能够为爱负责的人,恋爱之前,他或者她会做的第一件事情,是解开自己心中的“情结”,然后,让爱做主,引领自己的身心到达快乐和幸福的彼岸。彼岸有多远并不重要,因为风景其实早在旅途中。
“至于能不能找到像父亲或者老师的人,”结束咨询之前,我对桑妤说:“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是否具备了真正去爱的能力……”
【恋父情结分析测试】
[编辑本段]
与你相撞的人,正是你内心深处希望的恋爱对象,那么,他多大?是什么样子的人呢?这个测试可以帮你检查你有没有“情结”。
1.同年龄的人
你所昐望的情人是跟你在思想或言语方面,没有代沟、能平等相处的人。例如:同事、同学或者同一个俱乐部的成员,都是适合你的对象。
2.大哥哥型
你是那种会被有信赖感的人所吸引的人。恋爱时,你希望对方疼爱,但还不至于到达恋父恋母的状态,所以,适合你的人选应该是家中的长男、长女,或者至少有点“老大”派头的。
3.叔叔型
你有恋父情结的可能性比较大。仔细想想,你与长辈的相处有没有影响到你的恋爱与择偶呢?如果有,就要马上调整了;如果没有,那么就在合适的大龄人群中寻找能够给你安全感的恋人吧,只要处理得当,任何模式的爱情都可以快乐幸福。
4. 比自己小的人
你属于那种想疼爱别人的人,容昜被别人的可爱或纯真所吸引,所以,排行老幺的人应该很适合你,让你的母性得到充分施展。换句话说,有点“恋母情结”的人,也许正是你的合适人选呢!
【“恋父情结”的心理分析】
[编辑本段]
这是一位近不惑之年的女士,一张清秀的长脸,布着过多的皱纹,忧郁的眼睛吐露着她内心的苦楚。咨询师给她沏了一杯茶。她出于礼貌,微微地呷了一口,便奏起她的心曲:“我的女儿今年12岁,小学就要毕业,性格内向,学习成绩好,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老师说她很懂事,可是,她在家里却不时出现一些叫人无法理解的行为。就拿上星期她爸出门的事来说吧,她不让她爸离家,她爸刚一走,她就丧魂落魄,坐立不宁,茶饭不喝。我关心她,她冲我喊‘讨厌’。她爸一回来,她一切恢复正常。她爸给她买了东西,她高兴地跳了起来,搂着她爸亲个没完。当她发现她爸爸也给我买了东西,而且比给她的贵重时,她竟歇斯底里般地哭嚷,弄得我们夫妻俩目瞪口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会不会是精神上出问题了?我们想带她到精神病院去看一下,又怕影响不好,所以先来心理咨询。”
在咨询师的启发与诱导下,这位女士又理出如下三条线索:
其一,亲父。对父亲言听计从,甚至违心地讨好父亲。“小时,她爸给她洗澡,她爸洗澡时也带她一道洗;后来,一年大一岁,仍坚持要她爸给她洗澡,她爸洗澡时她非进去不可。弄得现在她爸怎么也不敢在家洗澡,到她洗澡时她爸就得躲开。”
其二,反母。对母亲不怀好意,甚至贬而后快。“一次,家里来了朋友,她对朋友的小孩不够礼貌。客人走后,我批评她几句,她竟冲口而出:‘你有什么了不起,除了眼睛比我大,还有哪儿比我强?’你说这是什么话!”
其三,幸灾乐祸。“当我们夫妻争执,特别是她爸责斥我时,她就幸灾乐祸,扮鬼脸。”
问题至此,和盘托出,咨询师指出:
第一,该女的行为是“恋父情结”,与精神病风马牛不相干。所谓“恋父情结”,朱智贤主编的《心理学大词典》这么释义:“女儿亲父反母的复合情绪。弗洛伊德把小女孩对父亲的深情专注,想把母亲置诸一边,取代她位置的愿望,即‘爱父嫌母’的潜在愿望,称为恋父情结。”
第二,“恋父情结”的机制,《心理学大词典》释义“恋父情结”时指出:“……在性器期,她逐渐认识到自己没有男性生殖器,因而埋怨母亲并妒忌母亲占有父亲。”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个体性心理的发展,经历如下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口腔期。从出生到l.5岁,动欲区是口,婴儿从吮吸吞咽中感到快感和满足。
第二阶段:肛门期。从1.5-3岁,动欲区是肛门,幼儿从排泄中得到快感和满足。
第三阶段:性器期。从3-6岁,动欲区是外生殖器,幼儿开始注意性别,出现好奇心。
第四阶段:潜伏期。从6-12岁,幼儿的性欲潜伏下来,避开异性,以同性为伍。
第五阶段:成熟期。与青春发育同步,男女均从与异性接触中寻求乐趣。
个性发展到“性器期”,混沌初开,开始注意起两性的差异。女孩发现男孩有小雀雀,站着小便,像只骄傲的公鸡,说有多神气就有多神气,而自己小便必须蹲着,无比委屈,感到矮人一等。从而埋怨起生她的母亲来;而母亲又是父亲的疼爱对象,于是,在埋怨的基础上又添了一层妒忌。据研究,女孩这种对母亲的埋怨与妒忌的交织情绪,发展成为反母亲父的“恋父情结”,一般需要三个条件:一是家庭里阳盛阴衰;二是父女相依为命,或父女亲近超过母女的亲近;三是女孩个性内向,心理稚嫩,富含“嗲”气。
“恋父情结”是性心理障碍,亦称性心理倒错,即生理上进入“潜伏期”或“成熟期”,而性心理却严重滞后,仍停留在“性器期”,犹若蝌蚪变青蛙,变成了青蛙却仍留下蝌蚪时代的尾巴,不成熟。
“恋父情结”的要害,是可能阻碍长大后走近异性,走向婚恋。困于某种原因,即使走进婚恋,亦身在曹营心在汉,无法全身心地投人婚姻生涯,因为她仍在深深地依恋着父亲,无法实现把感情从父亲身上转移到丈夫身上。
【“恋父情结”的对策】
[编辑本段]
第一,性的教育。实际上,就是性的补课教育,包括这样两个方面:一是性的社会角色教育,让孩子明白“男女有别”,教育孩子从依恋父亲中解脱出来;二是帮助孩子走向同龄同性伙伴,结交同性朋友,为将来青春期结交异性朋友做好垫铺。
第二,行为配合。孩子的“恋父情结”,既源于其婴幼儿期父爱的过溢与母爱的不足,因此,矫枉时必须过正:一方面,作为父亲,应坚定而巧妙地暂时疏远女儿;另一方面,作为母亲,则应急起直追,行为上亲近。再亲近女儿,满足女儿的爱欲依附。
【从精神分析理论看如何应对恋父情结】
[编辑本段]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恋父情结”是性心理障碍,亦称性心理倒错,一般源于3~6岁的时候没有得到正确的关爱和适当的教育。“恋父情结”的要害,是可能阻碍长大后走近异性,走向婚恋。基于某种原因,即使走进婚恋,亦“身在曹营心在汉”,无法全身心地投人婚姻生涯。因为她仍在深深地依恋着父亲,无法实现把感情从父亲身上转移到丈夫身上。所谓“恋父情结”,朱智贤主编的《心理学大词典》这么释义:“女儿亲父反母的复合情绪。弗洛伊德把小女孩对父亲的深情专注,想把母亲置诸一边,取代她位置的愿望,即‘爱父嫌母’的潜在愿望,称为恋父情结。”
恋父情结的发生,只要留心,在很早的时候就可以发现端倪。比如有的孩子将父亲常用的东西(如雨伞、打火机)带到幼儿园,吃饭、睡觉、游戏都抱着他,老师一旦乘她午休时将其拿走,儿童就会大哭,有的甚至用头撞地,直到昏死过去。对于其他人的同类物品,她并不接受。这个时候,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正视这个问题了。如若不然,待年纪大了以后,那种情结有可能变得更强烈,难以控制。
小兰今年12岁,小学就要毕业,性格内向,学习成绩好,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老师说她很懂事,可是,她在家里却不时出现一些叫人无法理解的行为。一次,家里来了朋友,小兰对朋友的小孩不够礼貌。客人走后,妈妈批评她几句,她竟冲口而出:“你有什么了不起,除了眼睛比我大,还有哪儿比我强?”当父母发生争执时,特别是当爸爸责斥妈妈时,她就幸灾乐祸,扮鬼脸。
有一次她爸出门她不让她爸离家,她爸刚一走,她就丧魂落魄,坐立不宁,茶饭不吃。妈妈关心她,她就冲妈妈喊“讨厌”。她爸一回来,她一切恢复正常。她爸给她买了东西,她高兴地跳了起来,搂着她爸亲个没完。当她发现她爸爸也给妈妈买了东西,而且比给她的贵重时,她竟歇斯底里般地哭嚷,弄得父母俩目瞪口呆。
另外由于小时候小兰的爸爸给她洗澡,她爸洗澡时也带她一道洗;后来,一年大一岁,她仍坚持要爸爸给她洗澡,爸爸洗澡时她非进去不可。弄得现在她爸怎么也不敢在家洗澡,到她洗澡时她爸就得躲开。”
【防止孩子产生恋父情结】
[编辑本段]
如果我们问一个3岁到6岁之间的孩子:“你是谁?”他(她)都会告诉你,他(她)叫什么名字。如果我们问:“你是男孩还是女孩?”孩子一般都不会答错。
这说明,3岁以上的孩子都出现了两项看来不起眼,却至关重要的心理发育。首先,通过自己所独有的名字,孩子已经能够把自己和别人区分开来。他(她)已经具有初步独立的自我。也正是在3 岁以后,孩子能够初步地自己照顾自己,在生活需要方面开始摆脱对父母的完全依赖。其次,通过大人的灌输,孩子已经能够分辨男女并能把自己划进男或女的范围。这就是最初步的性别角色的形成,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能顺利地发育到这一步。
可惜,非常多的父母都不知道或忽视了这是第一步,而且是进入危机之门的一步。在3岁到6岁期间,孩子必然会在感情上更加依恋父母中一方。这时只能有四种可能:恋父、恋母、全恋或者都不恋。
人们习惯上把这看作亲情问题,如果孩子不依恋自己,许多人会以为是因为自己亲得还不够,于是加倍弥补。有些人觉得无所谓,尤其那些感情较好的夫妻,常常觉得孩子亲谁都一样。其实,这是孩子在进行性别角色方面的认同。也就是说,既然孩子知道自己是男是女,也知道父是男母是女,于是男孩子就需要格外亲近具有男性心理特征的父亲,把父亲当作本性(全体男子)的典型代表,从他那里学习男性特有的性格气质和举止神态,将来才能成为一个被社会所承认的男人。同样,女孩也需要亲近女性化的母亲,以便学会如何做女人。3岁到6岁的孩子不会去崇拜高仓健或毛阿敏,他们唯有学习父亲或母亲,将来才不会变成“娘娘腔”或“假小子”。
理想的状况应该是,男孩跟父亲认同,女孩跟母亲认同。如果颠倒过来,就容易形成孩子的“性身份障碍”,有可能发展为排斥甚至仇视异性,严重的可能形成同性恋的潜在内因。如果孩子“不偏不倚”地依恋父母双方,那么这并不是好事。它表明,孩子弄不清应该依恋谁、学习谁。这实际上跟孩子对父母都不依恋是一样的,容易导致将来“性身份障碍”缺乏作为一个男人或女人应有的自信、自爱和自律。这同样可能造成“男不男,女不女”,带来“性身份障碍”那样的后果。
许多父母总以为这是危言耸听。当然,真的发展为同性恋的孩子确实为数甚少,但是看看婚恋障碍严重的那些男女,不那么极端的情况都相当普遍。有些小伙子怯于接近女性,有的则有“女性崇拜”或“恐惧女性”情绪,甚至影响婚后性生活。有些姑娘内心企求“丈夫如父亲”式的对象,有的则痛恨自己身为女人甚至扩大为仇视所有男人。追根寻底,都与他们在成长中过分依恋异性父母或谁都不依恋有密切关系。
现在许多父母仍在不自觉地重蹈复辙。人们总以为爸爸更亲女儿、妈妈更亲儿子是天经地义,却忘了自己格外亲子女的时候,还应该加倍地鼓励和引导男孩去崇敬父亲、女孩去理解母亲。有的夫妻展开“亲情争夺战”,都希望独生子女更亲自己,却忘了自己和孩子的性别。许多母亲自以为看透了男人(其实只是自己丈夫)的“弱点”,立志要亲手把儿子培养成真正的男子汉。有时父亲处怕女儿沾上她妈妈的“毛病”。一些夫妻实行“二保一”,如果有个独生女,她与庸碌繁琐的母亲怎么能认同呢?反过来,精神上压倒对方的女强人,又让儿子向父亲学什么呢?最要命是一些自己性别身份就不甚合格的父母,再不注意性别教育,很可能代代沿袭心理上的中性人。
许多父母都注意了,不要给男孩穿花衣服,不要让女孩爬墙上树。但更为重要的是,应该主动地多跟同性孩子一起玩,把交流和示范融汇在共同玩乐之中。这是孩子“游戏期”性别角色培养的根本“秘诀”。父子共同“骑马打仗”、捉蚂蚁;母女一块儿打扮布娃娃、“跳房子”;这才是有益的天伦之乐。父母过于自我封闭,或者只会买好东西,开发智力,是无法促进孩子的性别认同的。异性成员组成的单亲家庭或者夫妻不和的家庭,对子女成长极为不利,其中重要原因就是这样的家庭无法较好地培养孩子的性别角色。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707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