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

如题所述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小学自主探索是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由“会学”到“创新”的培养目标,那么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呢?我认为教师要精心选择课堂教学策略,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自主学习
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课前让每个学生准备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各一对,以及几个平行四边形,进行摆一摆、拼一拼、移一移、剪一剪,看看能不能通过拼、接、移、剪成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自己动手寻找和推导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有的同学用一对三角形拼成了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有的同学用一个平行四边形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也有的同学只用一个三角形,通过割补方法转化为长方形。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实验,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从而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在教师创设的问题中,学生动脑探索,不仅获取了知识,而且学会了像数学家一样研究、创造,从而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
二、亲历建构过程,引导自主学习
传统的数学教学重结果,轻过程,学生不需要自主探索,只要认真听讲和记忆。这种教学方法排斥了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的思考性。而新课程强调的则是:数学学习必须重视建构知识的过程,使学生的探索经历成为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创造。教师要把探索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多开展一些探索性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信心。
例如,在教学“6 加几”时,教师投影了这样的一幅画:一群小学生排队回家,其中男同学6 人,女同学5人。先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引出需要解决“一共有多少人”。列出算式6+5,并鼓励学生发现、探索计算方法,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结果,学生中出现了一些新的计算方法,体现了计算方法多样化:
(1)把5 分成4 和l,4 和6组成10,10+l=11;
(2)把6 分成5 和1,5和5 组成10,10+1=11。
学生面对新的计算问题,教师不再告诉他们可以怎样算,而是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数学。学生不仅理解了所学的知识,掌握了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而且促进了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http://www.studa.net
三、解决实际问题,引导自主学习
数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课堂教学之中,促使学生在课外积极主动地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并由此体验到数学知识散发出来的魅力,进一步激发其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学生从课内到课外始终处于积极主动、自觉参与的学习氛围中,可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以“千克的初步认识”这节课为例。从表面上看,它似乎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活动并无太大的关系,然而,若能引导学生去参与购物活动,亲自感知食品的重量,就能找到所学内容与生活的“切合点”。通过购物活动,学生亲自称一称、掂一掂、抱一抱,充分感知l克、l千克,10 千克的重量,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趣味化,把单纯的数学概念引伸到生活活动中,学生就会感到数学离自己这样近,慢慢地就会亲近数学,理解数学,继而喜欢数学。学生拥有了这种积极的状态,对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实践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三、鼓励创新,升华自主探究
数学创造性思维寓于教学的各个环节,指导学生操作性思维形成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教学活动中,多让学生拼一拼,摆一摆,折一折,画一画,想一想,尽可能地动手、动脑、动口,唤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激起学生创造的“激流”和“冲浪”,学生就能冲出定势,从中发现规律,大胆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和想法,去品尝成功的愉悦。
我在教学“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一课中,新课快要结束了,为了更好地巩固与发展,我要求学生用小棒拼三角形。要求尽可能的少用小棒,拼出更多的三角形。几分钟后,得出了许多答案。然后一个火柴棍在翻弄的男孩突然大叫起来,“哇……下面还有一个三角形呢!”原来他用三根火柴棍直立起来,拼了4个三个三角形。当他叙述用的根数和三角形个数后,教室不约而同地拍起小手赞扬。从长时间拍手叫好张张微笑的小脸上,不难看出学生对创新的追求与向往。
总之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起,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能想,能做,会想,会说,会做,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怎样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1、创设问题情境,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既是学习认知的过程,又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经过努力成功地解决问题,必须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创设良好的活动情境。把数学知识融于生活实践中,使学生在情绪上引起共鸣,发现数学奥秘。使他们认识到数...

初中数学老师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增加课堂互动?
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解决数学问题时相互合作。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社交技能,还能促进知识的深入理解。互动式教学工具:使用智能板、平板电脑或在线资源等现代教育技术,可以让学生通过游戏、模拟实验等形式更加直观地学习数学概念。角色扮演:在讲解数学概念时,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进行备课,对课堂上的内容进行设计,通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欲望,希望通过自学看书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和自己不懂的问题,或者当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教师首先要表扬学生敢问的精神,同时要鼓励学生先通过自己的自学看书来解决问题,这样就能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在今后的学习过...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更好利用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借助异质小组的基本形式,通过小组同伴的沟通与交流,以小组目标达到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那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确保小组合作活动有效开展的基本条件是什么。怎样设计合作活动的目标、选择适当的内容 ...

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通过合作学习的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获得一些必要的数学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竞争意识、集体观念和创新能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良好的非智力品质的发展等方面实效显著,在《数学课程标准》中也谈到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初中几何教学中怎样进行合作教学
二、加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合作学习的有效措施 1.善于营造合作性学习的课堂氛围 为了更有效地协同合作,布置教室需要考虑很多方面,要让学生们坐得足够靠近,这样才能方便他们交换信息和小声地讨论问题,从而方便合作,又不会影响到其他小组。我们有的老师为了省事,往往是让学生以一排为小组进行合作学习,这样...

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
分组后,小组之间的总体水平基本相同,以保证各个小组公平竞争。每个学习小组选好小组长,建立组名、组号、组训、组微、组歌,以增强小组的荣誉感和团结精神。二、引导学生掌握合作的技巧和合理分工的方法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常出现合作混乱、合作时间过长、任务难以完成...

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习惯
在自主学习中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独立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初中数学自主学习可以按照下列几个步骤进行: 1、创设问题,学生自学生疑。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教学的关键在于“疑”,它是教学思维的动力,是思维的方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同样也是激发学生的支点。此步骤是整个自主学习训练的第一步。

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让他们按照座位分组,答题积分,然后规定分数最多的小组少写作业,积分最少的小组多写一份作业,每周更换一次座位组合搭配。奖惩结合,调动积极性。望采纳

数学教学中学生互助学习的做法有哪些
一、设置有效合作教学情境,点燃学生互助合作情感“火花”情感是人们解决问题、克服苦难、主动进取的“助推剂”。学生开展互助学习活动的根本原因,是借助集体的力量和智慧,找准问题的“症结”,进行问题的有效解决。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作为支撑。而初中生内心情感具有波动性和反复性。因此...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