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出自哪里?

如题所述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这个标题是一句民谚。其它方言区有没有类似的说法我不清楚,至少它流行于北京、天津这片。这句话涵盖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的人生智慧:我们看到那些痛哭流涕的人,就一定要去同情吗?答案当然是个“不”字。

对于一个心理咨询师来说,他面对的肯定就是“可怜之人”——主动诉说自己痛苦的人。当然,这些人并非都有可恨之处。但以笔者片面的经验所见,咨客咨询的动机本身就常常包含着几种人格问题,也即“可恨之处”。

一类就是过度自恋。高度关注自己,对他人漠不关心,这样就放大了内心的痛苦体验。他们拿到咨询师面前的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换成别人根本算不上什么问题。

另外,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如“希望周围的人都喜欢我”、“希望自己成为众人关注的中心”、“希望大家都真诚待我,对我讲实话”,表面看起来满正常,其实都是过度自恋的表现。这些目标谁也不可能实现,于是就陷入痛苦之中。凡因过度自恋而产生的痛苦,都属于自寻烦恼。

过度自恋型的咨客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他根本不在意咨询师的看法,只是想让咨询师认同他自己的判断。动辄与咨询师争辩,令你头疼不已。对于这种咨客,咨询师能有什么办法呢?除非你认同他的小题大作。

其次就是喜欢推卸责任。这类咨客认为,自己所有痛苦的根源都在于他人和社会。别人排挤自己,大家合伙陷害自己,领导埋没自己,等等。他们把心理咨询当成信访处,自己的内心痛苦往往只是个引子,通过它要给你唠叨许多所谓的不公平待遇。实际上他根本不是想解决心理问题,而得想得到一个认同:我无辜,我占理。既然他认为自己遭到这么多“不公平待遇”,心理咨询师又能作什么呢?

再次就是过度依赖型。他们把咨询师当成依赖的对象。不光长期咨询,甚至不分时间、场合骚扰咨询师。有个咨客半夜打电话给熟悉的咨询师,要她来解决自己和爱人吵架的问题。连起码的作人礼貌都没有,这种可恨之人难道一定要同情他?

有趣的是,遇到这种咨客,开始咨询师往往觉得是个收获:你看,他按时来,经常来,多好的消费者啊。天长日久后你会发现,他会象块膏药一样甩不脱。

笔者这些年遇到过不少心理咨询的过客。什么叫过客呢?就是主观感觉自己可能有心理问题,去心理门诊一两次后,认为自己完全没问题,或者完全可以自己解决问题,以后再也不登门。心理咨询业师遇到这类过客,可能会沮丧不已:唉,我又失去了一个顾客。但就其本人来说,极有可能是完全正确选择。(有几个还是笔者推荐去的。推荐的对象还不是江湖诊所,而是吃国家财政的心理卫生中心。他们去了一次后就回来质问我,那地方是不是要骗我钱啊!搞得我灰头土脸。)事实上,笔者见过的这些例子中,没有一个人的心理问题后来变得更严重。

这并不是说,来心理门诊的人都有“可恨之处”。确实有些咨客,如强迫症患者,有很清晰的症状表现。但由于心理咨询现在的收费模式(按时计费,而不是按件计费,按问题计费,必须要拖长咨客的咨询时间),客观上助长了一些性格上,甚至道德上就有缺陷的人,一些喜欢无病呻吟的人汇集到这里。这种情况下,心理咨询不仅没有正面作用,甚至是帮倒忙。比如一位“小鸟依人型”的女士,家人和同事都不愿意惯着她,搞得自己很痛苦。如果这样下去,她很有可能明白要自立自强。但她在心理咨询业这里找到了依赖对象。这时候,心理咨询是能解决她的问题,还是恶化她的问题呢?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05-02
鲁迅先生评孔乙己说的:“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第2个回答  2006-05-02
严格说来,没有完美的人,每一个人都会有他的可恨之处。况且,谁也不能讨好所有的人。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出处的上一句是什么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苦”这句话出自于民间。 鲁迅先生评论自己笔下的《孔乙己》的时候曾经用了这句话。鲁迅先生评价孔乙己:“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一言以蔽之,责人严苛,责己阔达,自私自利,立场灵活。细究其理,持之有故,然皆以辞词恕己。不欲得其意,空取其辞...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的下一句是什么?
出处 小说《孔乙己》是鲁迅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是《呐喊》中的一篇。小说中塑造了一个封建社会统治下一个麻木不仁、极其迂腐的孔乙己的形象。他生在贫穷的家庭环境中,但是又好吃懒惰,并且麻木不仁、缺乏同情心,整个人弥漫着腐朽、迂腐的气息,最后他的命运也是极其的悲惨的,被地主迫害。鲁迅后来和别人...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出自哪里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出自于民间俗语。鲁迅先生在评论自己笔下的《孔乙己》的时候也曾经用了这句话。这句话揭示的是生活哲学问题和对少部分人的批判,用通常道德标准衡量,一个人貌似可怜之人现实的不如意,一定是由于之前的过错或咎由自取造成的,知道自己错了还屡教不改和咎由自取即是此类人的...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苦。是什么意思。
出处:“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苦”这句话出自于民间。鲁迅先生评论自己笔下的《孔乙己》的时候曾经用了这句话。鲁迅先生评价孔乙己:“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一言以蔽之,责人严苛,责己阔达,自私自利,立场灵活。细究其理,持之有故,然皆以辞词恕己。不欲得其意,空取...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出处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出处是什么_百度...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出自于民间。鲁迅先生评论自己笔下的《孔乙己》的时候曾经用了这句话。鲁迅被称为现代中国的民族灵魂,他的精神深深影响着他的读者、研究者,甚至几代中国现代作家、现代知识分子。鲁迅也是20世纪世界文化巨匠之一。跟同时期的世界杰出文学家一样,鲁迅也在关注着民族命运以及人类...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出处下一句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句话出自古代中国的《战国策》。它的意思是,那些可怜的人通常有某种缺陷或错误,而这些缺陷或错误可能导致他们遭受苦难。这句话的真实性在现代社会仍然得到了证实。有些人生活在贫困或不幸的环境中,但他们依然拥有良好的品德和自尊心,他们不会抱怨,而是会积极地面对生活的...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的出处
《孔乙己》。根据查询瑞文官网显示,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出自于鲁迅先生的文章《孔乙己》中,揭示的是生活哲学问题和对少部分人的批判。

可怜之人有必有可恨之处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意思出处如下:意思:用通常道德标准衡量,一个人貌似可怜之人现实的不如意,一定是由于之前的过错或咎由自取造成的,知道自己错了还屡教不改和咎由自取即是此类人的可恨之处。出处:“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苦”这句话出自于民间。鲁迅先生评论自己笔下的《...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原话出自鲁迅先生,由来是评价自己笔下人物孔乙己。说到孔乙己,想必大家并不陌生。一个不愿付出劳动,总是做些偷鸡摸狗事情的读书人。还会在一些人面前穷酸的显摆学问。最后因为偷窃员外家的东西被打断了腿。他最后的命运可想而知。如果是这样的可怜人,又如何值得同情?她的可怜完全是自己一手促就,他的...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求原文句子
可是,偏偏这句叫“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的话,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让人们去批判这些可怜人。这是落井下石,还是理智行事呢?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意思是用通常道德标准衡量,一个貌似可怜之人现实的不如意,一定是由于之前的过错或咎由自取造成的,知道自己错了还屡教不改和咎由自取即是此类人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