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体曾对青年人中存在的“啃老”现象做过一项网络调查,一周之内竟有10万名网友参与,70%以上认为身边存在“啃老”现象,可见“啃老”确实已成了一件普遍的事。但什么才算“啃老”,就各有各的说法。据我分析,“80后”啃老族主要有这样几种类型:
1.完全型啃老族。这类啃老族一般家庭条件优越,从小舒适惯了,不喜欢工作约束自己,也缺乏基本的谋生知识和技能,是真正意义上的啃老族。在广东一般叫这种人为“二世祖”,多少含有一些贬低的意思。由于所有生活来源和用度都来自父母,故称之为“完全型啃老族”。
2.阶段型啃老族。这种啃老族一般在某些特定的时期依赖父母,比如说大学毕业没找到适当的工作,又不愿意从事一些薪酬少、强度大的工作,只好暂时呆在家中靠父母过活。如果找到合适的机会,他们大多数还是愿意出去工作的,故称之为“阶段型啃老族”。
3.资助型啃老族。这种啃老族多数有正当职业,收入基本能够满足个人生活所需。但如果遇上结婚、买房等人生大事,仅凭他们区区的一点收入是无法应付的,必然要父母予以资助,故称之为“资助型啃老族”。
4.消费型啃老族。这类啃老族通常是时尚人士,新新人类,喜欢追求新潮,对时尚、娱乐、精品、服饰等有特殊嗜好,许多属于追星一族。由于自身实力不能支付此类开销,只能打父母的主义,故称之为“消费型啃老族”。
5.居家型啃老族。这种啃老族基本上是单身,生活在父母所在的地区。虽然已经工作,但仍同父母住在一起,吃喝拉撒睡等一切开销仍需父母打理和操持,故称之为“居家型啃老族”。
说到“80后”啃老的原因,许多人归因于“80后”自身,认为是他们娇生惯养、不思进取造成的。其实,我认为更重要的原因还是社会、家庭等环境的因素。我曾经和一位“80后”年轻人的父亲探讨过这个问题,他为我算了这么一笔账。他的儿子生于1980年,今年27岁。22岁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一家企业做业务员,月收入1500元,除去日常开销外所剩无几。前年儿子升任所在部门负责人,收入增加到了4500元,由于工作需要购置了一台车,老两口赞助了5万块钱。今年他的儿子准备结婚,结婚就需要买房,但如今市区房价早已超出7000元/平方米,靠儿子一个人的收入,连首期都付不了。他的儿子看中了一套80平方米的房屋,首期款20万元是老两口出的,另外结婚父母还给了2万块钱。他的儿子很本分,也不是个大手大脚花钱的主,但一样加入了“啃老族”的行列,说明不全是个人的原因。
就总体而言,我不认为“80后”就是“垮掉的一代”,他们并不比"60后"、"70后"素质差。之所以给人以不好的看法,主要还是因为他们大部分都是独生子,从小生活条件优越,不太能吃苦。但我们不能用老一辈的观念来要求这一代人,毕竟社会经济发展了,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没理由一定要这一代人像过去几代人一样经历苦难。平和一点来看,大多数“80后”还是很努力的,并不是都那么心甘情愿“啃老”。除了完全依赖父母的“完全型啃老族”、盲目追求时尚的“消费型啃老族”我不太赞成外,其他几种倒也情有可原。咱中国人都讲究个家庭亲情,不像老外养育儿女18岁之后就撒手不管了。如果家庭条件允许,父母在儿女需要的时候给予子女一定的资助,也是很自然的事。当然,做儿女的在适当的时候应该给予父母相应的回报,不可将“啃老”看成是天经地义,更不可“将啃老进行到底”。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