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什么时候开始不发朋友圈了?

如题所述

01

昨看了一句笑话,在朋友圈上长期没有更新的人,不是在默默的牛逼着,就是被盗号了。但仔细想了一想,的确身边有几个积极向上的好友不怎么发朋友圈,而活跃在朋友圈里的总是那几个熟悉的面孔。

朋友圈这个名字起得很好,是把好友圈起来的小圈子,目的为了让朋友互相更好地了解自己。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伴随着不必要的社交,一面之缘留个电话,几次联系加个微信。朋友圈里已不仅仅是单纯的朋友,还充斥了各色人等,朋友圈不知不觉中成为了社交圈。

然后每天会有这样的“朋友”,遇到小问题就在上面吐槽几句,兴致起来的时候,转发一些鸡汤感动自己。去旅游,玩不是最主要,赶紧分享,恨不得写出一篇游记。发微商广告集赞,“麻烦给我投个票”。转发时事新闻,挥斥方遒指点江山。就连睡前还不忘跟全世界说句晚安,不然会失眠。

想看的朋友动态,常常被潮水般的繁杂信息淹没,翻了很久才蹦出一条想看的动态,逐渐乏力的你会发现,低质量的社交,不如高质量的独处。

02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朋友圈变成一个人的履历。即使我们都知道朋友圈经营的形象是“想让人看到的自己”,不知不觉就会给人贴标签。所以越来越不喜欢透过朋友圈的数张图片和只言片语交代自己的近况。大抵是完美主义使然,觉得分享朋友圈需要考虑一大堆因素,实在麻烦。

满怀心机地拍摄出一张张自认为高逼格的照片,斟酌如何配文才能显得自己有内涵,然后在发送之前,还要考虑将哪些人要屏蔽。

这条状态会有人点赞吗?

这条状态会有人评论吗?

观点不能太激进也不能太颓废。

万一别人觉得我矫情怎么办?

别人看到会怎么想我?

??

一轮折腾下来,分享的欲望早已荡然无存。有时候一旦过了发表朋友圈的最佳时间点,往后就再也懒得去分享了。

于是,能发的也就越来越少。这种“不敢发”的心态,并非少数。犹如得了“零赞恐惧症”、“没人搭理恐惧症”以及“戏精上身”的人将自己的存在感寄于他人的眼中,活在自己精心包装的朋友圈里,活在他人的点赞和评论当中。

03

设置朋友圈可见这个功能常常让人为难,有时候谨慎地编辑配文,尔后觉得不妥又迅速删去,总是纠结在哪一条该设置个人可见,哪一条又可开放。所以在一次又一次左右迟疑过后,与其自寻烦恼,还不如闭嘴来得轻松。

其实,你大可不必那么在乎不会关心你的人,压根你发啥都可视而不见,管你的隐藏或删除。只有在乎的人才会经常去看你的朋友圈。

刘同在《你的孤独虽败犹荣》写道:你写了成百上千条微博、朋友圈或日志,有些是写给专门的人看的。但往往这个人看不到,不会看,也不想看。直到有一天,另一个不相关的人突然跟你说:你写的所有东西我都看完了,好心疼你呀,啊哈?你看,真正在乎你的人读的不是你的某条心情,他们想读的,是你的整个人生。

喜欢一个人,没有讨好你的天份,但比谁都认真。明明是为了让某个人看到才发朋友圈的,可是他从来不点赞不评论,然后就没有发朋友圈的欲望了。

而真正放下一个人、一段入过心的感情,并不会去删除对方的所有,也不会将其拉黑,任由躺在通讯录里,只是少了一种去点开的心情。凑巧看到了他在朋友圈发的欢乐或忧郁信息,也会替之开心和难过,只是免了现身去参与的说说。

04

马克鲍尔莱恩曾说:“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明白每天发生在自己身上99%的事情,于别人而言根本毫无意义。”

生活里的快乐,不外乎两种:

一种是遇到着实开心的事,吃到好吃的、穿了好看的,受到了表扬,涨了工资??另一种是成功证明了自己很快乐。一种是知足常乐;另一种是越匮乏,越炫耀。

而炫耀这种行为,有一个前提:炫耀的事件大大“超出”了炫耀者的日常。比如月薪2000的普通妹子,有一天被土豪带着灭了一顿高大上的晚宴,饭桌上的她很难按捺得住:靠,得赶紧发个朋友圈啊!她很清楚,这事儿在自己生活里有多罕见,自己朋友圈里的人多么难以企及。

炫耀,本质是对自我圈层的超越。但肯定的是,你的现实生活一定没有比在朋友圈里的样子过得更好。

我非常赞同李尚龙《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里的一句话,仿佛在描写大多数人的朋友圈。看起来每天熬夜,却只是拿着手机点了无数个赞;看起来起那么早去上课,却只是在课堂里补昨天晚上的觉;看起来在图书馆坐了一天,却真的只是坐了一天;看起来去了健身房,却只是在和帅哥,美女搭讪。

过得好,不用证明,过得不好,不用让不相关的人知道。生病了就吃药,寂寞了就睡觉,不要总发无关痛痒的朋友圈,没那么多人想看你这样或那样的状态。因为即使看了也未必问候,所以干脆收起自己软弱矫情的一面,反正也没人会在乎。努力挺过去,我们的未来都是光明。

05

不可否认的是,我们花大量时间在朋友圈上,却并没有真的圈紧朋友。微信好友越来越多,能交心的却越来越少。

这里已经变得不再是“朋友”圈的朋友圈,似乎发了也没有什么意义。真正想要关心的人或事,会通过私聊传递,而那些无关紧要的点赞之交,更是不用花心思经营。

安妮宝贝在《春宴》一书中写道:“人的生活中,大部分都是擦肩而过没有维系的人,即使倾谈也不过是自说自话。真实而深入的关系很难建立,并且为数极少。”

你在乎的点赞和评论,也许只是他人眼中的“朕已阅”。现实中的生活也并不会因为别人的点赞和评论而变得更好。

通过朋友圈刻意营造出来的表象,往往是感动了自己,更多时候也只能换来旁人匆匆一瞥的尴尬。后来,和朋友唯一的联系,就是朋友圈点赞。

06

有些人不习惯通过朋友圈来展示自己的生活,并不是因为他们活得僵硬无趣,而是他们更倾向于在现实中与身边的

人发生互动,从而达成真实社交的目的。而任意一款社交媒体,都无法弥补人与人之间面对而坐、相聊甚欢的愉悦感受。

我觉得发朋友圈并不是为了给谁看,也不是为了取悦谁,只是等头发花白时还能再看看年轻时做过的每一件事,每一张照片,人老了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回忆。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9

最近一年,发朋友圈的次数越来越少了,有时候两个月都不会更新上一次,而且

越来越对朋友圈失去了兴趣。

因为以前朋友很少,都是自己比较亲密的好朋友,同事,同学,那大家都非常关注,但加了很多陌生人之后,我发现这个圈子越来越复杂了,而且有的时候也特别没有意义,比如朋友圈当中有一些是炫富的,今日买了个某某奢侈包包,明日海外买了个表,又给老爸老妈买的什么保养品等等,有一些装X的,逼格倍感特高,还有一些比如矫情派,小题大做的,这些都是我不喜欢朋友圈的原因。

当然也有一些做微商的,我会私下的去屏蔽掉,但是会发现,朋友圈混杂了太多无营养的垃圾,所以垃圾桶应该及时倒掉!

还有刷朋友圈,是一件非常浪费精力和浪费时间的事情。也许你会感慨,别人都在旅游,路上风景一片美好,也许你会幻想一下自己,但真的,一点卵用都没有。看来看去,那终究是别人的生活,而你真的不拿起一本好书,认真的翻上三五页,你会发现,书中所带给你的知识,远远比朋友圈带来的要深刻得多,而且你也会获得深刻的启发。

这也是我最近这一年很少发朋友圈的一个直接原因,我发现发朋友圈,真的太浪费时间了。而那些给你点赞的人,也未必都是真心的,没准人家只是好奇或者随手误点了一个赞,所以千万不要觉得那些点赞就是对你个人的肯定,你的肯定一定是源于你内心的,不需要任何人来给你做任何评价!因为人生都是自己的,请不要在乎别人的眼光,让别人来衡量你的成长!

第2个回答  2020-09-19

大概是从大学毕业,步入社会之后。因为相比而言,学生时代还是比较简单纯洁的,基本只要考试过科即可。其余的不会造成特别重大的影响,毕竟毕业后就会各奔东西。而且青春年少,所以可以放肆的发各类朋友圈,也不用在意外界的看法,毕竟热血青年大家都理解,可以尽情的享受青春。

步入社会后,开始见识到了人心险恶。加上职场斗争残酷,你似乎能够表达心意的朋友圈,很可能成为他人利用陷害你的工具。对于别有用心者,可以断章取义的截图你朋友圈的内容,或者个别对话,最后对你进行举报。

俗话说,祸从口出。朋友圈往往就是他人对你的突破口,对于有经验者,可以从你的朋友圈看出你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由此设计一套针对你的方案。也许你不知不觉就落入他人的陷阱而浑然不知。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当你转发某条内容或者发表什么看法时,都可能被别人截图记录下,然后最后成为指控你的证据。想一想,细思恐极。

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不愿意表露自己的情绪。毕竟克制情绪也是成长的一步,尤其微信里都有领导同事,过多的让他人知道自己私生活很可能带来不好的印象。尤其对于公职人员来说,更要小心谨慎。否则捕风捉影的朋友圈内容都会成为埋葬你前程的把柄。

一个最简单的例子,现在互联网如此发达。你在朋友圈随便发什么话,尤其是吐槽或者揭露类的。你不敢保证会不会有好友把它截图发表在网上,结果引起大家围观。如果火了,将会对你带来格外不好的影响。

总而言之,不是不发朋友圈了,而是学会保护自己了。朋友圈内含玄机,不是一般人还真玩不转。

第3个回答  2020-09-19

不能说不发了吧,是会更加的注意发布的内容和数量,虽然说朋友圈是个人向外面展示自己的空间和平台,但也是让朋友们看到你日常行为的一种方式,如果你的朋友圈都是一些广告或者毫无内容的东西的话,确实会让很多人看了不舒服,然后屏蔽掉你的。

一个人成熟从哪里开始,个人觉得从不发朋友圈或者说不随便发朋友圈开始,朋友圈发布什么内容可以代表这个人的什么性格,你可以一天发十条内容,你也可以十天发一条内容。

记得刚上大学那会,是在11年左右,那会微信刚刚兴起,谁也不知道微信会引领一个时代,成为不可替代的社交软件,那会发朋友圈真的很疯狂。

记得刚玩微信那会开始,特别是13年上大学了,那会是真的发朋友圈特别勤,什么时候做什么?今天吃什么?今天心情怎么样?今天发生了什么?等等都会发朋友圈,后来朋友都跟我说不用问我一天干什么,看我朋友圈就知道了。

现在回过头看看,虽然当时很幼稚但是能回忆起过去的点点滴滴,我觉得是很有意义的,至于什么时候开始不发朋友圈了,我觉得是工作之后了吧,这时候已经是个长大的孩子了。

工作后学会了如何克制情绪,即使再大的委屈,再苦再累也不想让别人知道,这可能就是强迫自己成长,不轻易把喜怒哀乐表现在脸上,不知道大家是否跟我一样,现在的朋友圈基本都是跟工作有关,真正个人日常部分越来越少见。

以上。

第4个回答  2020-09-19

当一切都显得索然无味的时候,朋友圈没有朋友了。

微信刚开始流行起来的,并不如QQ空间,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微信的不断优化,微信的用户体验越来愈好,而用户数量激增,最终占据了市场份额。

朋友圈的使用度也随之发生着变化,主要有3个阶段。

龟速增长

腾讯刚开发微信的时候,微信的用户不足1w,这时候朋友圈的使用度更是寥寥无几,这段时间QQ空间的使用体验完胜朋友圈,当然这与用户习惯有关,用户乐忠于使用QQ空间发布动态,毕竟QQ空间在朋友圈出现之前伴随了我们大概10年+的时间,并且在朋友圈的功能极其有限,刚开始的时候甚至不能发布其他资源链接,会自动屏蔽掉,这时候朋友圈的使用几乎是无增长,用户基数小转化率再高,也不能行成规模;

飙升时期

腾讯迅速推广微信,并且可以直接使用QQ账号登录微信,增加了用户体验,而后随着微信的功能优化,特别是语音的功能的全方位发布,这让所有的想要节约话费小伙伴迅速转移至微信阵营,微信使用基数不断增加,而用户朋友全体搬至微信,QQ自然被遗弃了,而同样的app,用户自然愿意留存微信,朋友圈使用度自然被推动了;

索然无味

随着微信使用的逐渐增加,微信好友不断增加,微商、自媒体、广告、小程序、H5等不断出现,出现了大量的信息噪音,而随着我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以及不断地重复刷屏内容,因此累觉不爱,朋友圈的使用度自然降低,甚至直接关闭朋友圈。

这个时代,无论是朋友圈还是其他社交平台都充斥着商业广告,而我们最重要的能力是屏蔽信息噪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