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蜀国由盛至衰的转折点?

如题所述

我觉得转折点有相互都有联系。
第一,首先蜀国当时势如破竹出秦川,收取汉中。但是关羽见川蜀战事报捷,关羽安奈不住自己求功之心,曾《隆中对中》也曾说,“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于是就出师北进,但是荆州却被吕蒙所袭,关羽一死,蜀国的对东吴的戒备就需要有了,而且荆州那物产丰富,道路顺畅,荆州一失,蜀国大半军事粮草都没了。对蜀国北伐的负担就更大了。
第二,刘备因关羽之死,心无报国之思。一心为关羽报仇,失去当时北伐的主动局面,将士无心了,挥师东进,结果夷陵之战,却被陆逊一把火,灰飞烟灭。蜀国精锐失去大半,等于多年积累的军事力量受一大大挫折。其中张飞也死了,蜀国大将已去其二,之后大将相继离去。于是蜀国当时北伐的力量又需重新储备。
第三,蜀国贤能提拔不足,孔明亲力亲为,虽处事得当,但是也让其他人表现的机会。 君主无能。蜀国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第四,司马懿逐步占据魏国之权,孔明北伐步履蹒跚。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8-27
第一。是关羽攻襄阳、宛城。而丢生了荆州。

第二。是刘备大兴全国之兵发动夷陵之战。若胜。则国势大涨。若败则跌入低谷。刘备败了。

第三。蜀国人才的匮乏。导致诸葛亮北伐还在用跟随先主的人才。外来人口只有姜维和夏侯霸。没人人才的国家能强盛么。

第四。诸葛亮的不断北伐。最终仅仅得到了几郡之地。而且就这几郡也未能保住。几乎是在空耗国力。只舍而不得。

第五。蜀国的土地少。人口就少了。人口就少了。你相同的赋税。别人人多。当然收的多。你人少就收的少。如果你增加赋税。百姓苦不堪有。很有可能流失到别的国家。导致你的损失。

第六。土地少。粮食就种的少。国家就没钱。

第七。诸葛亮病逝后。有一个由衰至盛的转折点。就是继承诸葛亮的蒋琬、费祎、董允。三人。三人先后为大将军。三人采取的都是休养生息。国家的生气才恢复了一些。

第八。姜维的不断北伐。未得到一寸土地。反而空耗国力。加上皇帝的昏庸。黄皓专权。姜维身为一个国家的堂堂大将军。竟然被一个宦官逼的屯田避祸。

最终导致国家的灭亡。
第2个回答  2012-08-28
转折点是马谡战败失街亭。。该事件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发生的。当时魏国轻视诸葛亮,且刘备已死,曹睿和众臣皆认为刘备已死便无大患。谁知诸葛亮利用这个时机,使用反间计离间司马懿和曹睿,而后北伐之路无阻碍。可是傅仪以全家性命担保让司马懿出山,正当此时,只会纸上谈兵的马谡自命不凡,空谈兵书理论,最后被司马懿大军包围,从而失了街亭。街亭失守,蜀军粮道受到威胁,诸葛亮只好放弃这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能够战胜魏国的机会。
从此以后,虽然魏蜀两国互有战争,可蜀国却越打越弱了。
第3个回答  2012-08-27
看从哪个方面看这个问题了

说到蜀汉政权
不得不说的是,蜀汉政权其实是要分成三个不同的时期

第一个是刘备执政时期
关羽失荆州之前,蜀汉政权的军事力量是最强的
而夷陵之战(也就是陆逊火烧连营)之后,蜀国的军事力量由盛转衰

第二个是诸葛亮执政时期
那么我比较同意前面有说的“马谡失街亭”

第三个是刘禅执政时期
那个时期基本上属于积重难返,日趋没落,所以不存在盛,所以也就说不上由盛转衰了

PS:
如果纵观三个时期的总和
单以蜀汉一国而论
我比较倾向于“失街亭”,因为我认为诸葛亮执政时期,
在出岐山之前,蜀汉的军事实力已经超过了刘备时期

如果说做横向的比较
以三国相互之间的军事实力做对比来很衡量
“失荆州”前,是三个国家军事实力最接近的
“失荆州”才是蜀汉真正的转折点
第4个回答  2013-01-02
我觉得荆州和益州2者不能全有,不好守城。转折点一:关羽大意失荆州,钱财少了!之二:陆逊火烧连营,兵马数年基业付之东流!其三:失街亭,战略要点,兵家必争之地!其四:多次伐中原,均未成功,人困马乏!武将大将都死去,和其他两国武将实力悬殊。其五:刘阿斗不是明主,臣民再厉害也没用!请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