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栏目主讲人之一王立群,凭借着通俗易懂的语言备受观众们的欢迎,红了将近14年,但是他却因为赏析一首小学的古诗《山行》被大教授质疑,可是王立群真的错了吗?
一千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一件事情都有不同的见解,所以不见得王立群是真的错了,他只是用自己的想法理解了这首古诗。
历经波折的读书之路
出生于安徽省六安市的王立群,20岁的时侯,他第一次参加高考,报考了清华大学的土木工程系,天不遂人愿,当时的政治原因,王立群没有被清华大学录取,而是辗转到了河南开封成为了一名小学教师。
既来之则安之,作为小学教师的他认真负责,想要教授更多的东西给孩子们,为了让学生们学习到音乐,他自学了风琴然后教给学生们,王立群在小学教书了7年之后又去了初中教书。
1977年的时候国家宣布恢复高考的政策,王立群听说了这个消息很兴奋,但是咨询过后发现他并不符合报名条件,失望过后的他只能回到了学校继续教书。
直到一年之后,国家恢复了研究生的考试,王立群又重新看到了希望,他立即决定要报考研究生,并且报考了他后来喜欢上的的中国古代文学专业。
因为王立群多年都没有接触过高中课本,所以直接考研对他来说,十分的困难,但是他励志一定要考上研究生,他重新拿起了放下了很多年的课本,然后刻苦学习,皇天不负苦心人,最终他如愿以偿的考上了河南大学的研究生。
遇见《史记》,成就后半生
王立群没有被清华大学录取对他来说是一个转折点,因为在小学教书的时侯,他遇到了改变他一生的书本《史记》,也就是这本《史记》让王立群喜欢上了中国的古代文学,最终成就了如今的他。
在小学教书的时侯,学生们砸了小学的图书馆,图书馆里面一片狼籍,许多书籍也被学生们扔的到处都是,王立群看到了被扔出来的《史记》十分心疼,但是因为当时时局的原因,他没敢直接捡回这本书,于是趁着晚上,夜深人静,没人注意的时侯把这本书捡回了家。
带回《史记》之后,王立群就开始读这本书,他背诵了许多书内的文章,对古代的人物也都有了认识,因为当时政局的原因,他对史记中的故事感触颇深,现实推动他读懂了这本书。
他对历史也有了自己的独特见解,慢慢的他对中国古代的历史也是越来越感兴趣,想要了解更多的关于历史的东西,于是在恢复了研究生之后,他决定要去学习中国的古代文学。
进入百家讲坛栏目,成为主讲人
王立群很喜欢河南大学,所以研究生毕业之后的王立群选择留在了河南大学担任讲师,他给学生讲授的第一节课就是他热爱的《史记》。
在此后的时间里,他越来越有经验,成为了大学的教授甚至博士生的导师,他的身份地位都发生了改变,但是唯一不变的是他最喜欢讲授给学生的就是《史记》,可见王立群对这本书究竟有多么情有独钟。
在2005年,央视的著名历史栏目《百家讲坛》来到了河南大学在这里寻找一位主讲人,许多人都争相报名了,王立群因为自己独特的见解在众多的应聘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了该栏目的主讲人。
王立群拥有扎实的历史知识还有很好的文学素养,所以他讲的内容很充实,同时他很重视观众的体验感,他把枯燥乏味的历史用幽默简单的语言表现了出来,王立群成为了该栏目的主讲人之后,很受观众们的喜爱,可以说是大火,直到如今还是很有热度,从2006年到现在,他已经火了将近14年了。
对古诗的独特的见解遭到了大学教授的质疑
王立群火了之后,很多栏目都开始邀请他当做嘉宾,包括曾经热度很高的的《中国诗词大会》,但是也就是在《中国诗词大会》上对于一首很简单的诗歌的赏析,让王立群遭受到了大教授的质疑。
唐代诗人杜牧的七言绝句《山行》是小学课本里会采用的一首诗,诗的内容大概是作者在秋天的时候,登上了寒山看到的美景,很好被理解,但是王立群在诗词大会上赏析这首诗时表示:“古代诗歌中关于节序的诗往往分两类,一类是伤春,一类是悲秋,看到秋天,特别是晚秋感叹特别深。
这首诗是作者本人对生命这个过程的一个触动,要热爱生命的每一个过程,善待生命的每一个过程,春夏秋冬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王立群对这首诗的赏析遭到了大学教授孙绍振还有很多网友的质疑,大学教授撰文表示王立群对这首诗的理解有问题,这首诗明显是杜牧写的赞秋的诗,而不是王立群所说的悲秋。
因为王立群是公众人物,所以一时之间,王立群受到了很多的质疑,但是王立群对这首诗的理解真的错了吗?
也不见得是这样,王立群并没有表明他对这首诗的理解是悲秋,而是说古人喜欢在秋天感叹人生,他认为这首诗是杜牧对于生命过程的触动,这也是他对这首诗的一个独特见解。
诗的首句确实可以让人们体会到悲秋的感觉,后面的诗句写到了作者在看到了山里的人家之后心情逐渐恢复,对于红叶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成为了喜秋。
杜牧通过写红叶写出了他对于生命过程的触动,不论在哪个阶段,都要热爱生命,所以说王立群对于这首古诗的认识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反而他的认识比一些学者更高了一个层次,所以说,王立群对于这首诗的赏析是没有错的。
古诗是后人对于前人感情的理解,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见解,也许对于这首诗的赏析喜秋是大势所趋,但是王立群的见解还是很有道理,甚至升华了这首古诗。
我们应该感谢王立群,感谢他让我们明白了这首诗的另一种含义,同时,也希望他的《百家讲坛》栏目可以带给我们更多更精彩的历史分析,让我们可以更多地了解历史。
百家讲坛王立群,因小学古诗被同行质疑,两人孰是孰非?
王立群对这首诗的赏析遭到了大学教授孙绍振还有很多网友的质疑,大学教授撰文表示王立群对这首诗的理解有问题,这首诗明显是杜牧写的赞秋的诗,而不是王立群所说的悲秋。因为王立群是公众人物,所以一时之间,王立群受到了很多的质疑,但是王立群对这首诗的理解真的错了吗?也不见得是这样,王立群并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