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名言“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你怎么理解。

请高手给予指点一二。。

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进步的。民族文化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自然有精华和糟粕之分。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由欧洲发达国家以及以其移民为主的发达国家主导的,它们以雄厚的科学技术实力和大规模的资金为依托,正在积极地向其它国家宣传它们的文化和观念,希望将现在的世界改造成欧美化世界。面对这样的形势,我们一方面要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另一方面要剔除和摒弃民族文化中的糟粕部分,尽力抵挡欧美国家发动的咄咄逼人的同化攻势,以独特的思路、坚定的信念和切实可行的措施推动国家积极、独立地向前发展。
对待传统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推陈出新。
对待其他民族文化或曰世界文化,要博采众长。同时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句口号在而今眼下吼得着实响亮,我们诚然不能抛弃民族传统于现今之复苏,渐而受到重视的喜悦心情,然而又有谁来想一想其中更深的含义,又有谁来仔细咂摸这话中的各个方面呢?!首先,“民族的”,是指民族的什么?民族的纹样?民族的雕塑?民族的语言文字?还是民族的血统?

我们习惯称自己为“中华民族”,称自己国家为“中国”。然而自己国家历史文化传承绵延了五千年之久,难道其精华就只是那些纹样、丝绸?!若用纹样一物而言,商朝青铜2S纹样的狞厉与汉朝瓦当的平和难道就只是A与B的关系,只是作为商朝与汉朝辨识的标签吗?看到了A,就知道是商朝,哦,中国;看到了B,就知道是汉朝,哦,中国。那不也就是说以后“时尚”一词中包含了“中国风格”一词,而“中国风格”一词中又包含了“商朝风格”和“汉朝风格”了?!毕竟纹样的不同嘛!或许两种纹样还可以同时与一件牛仔裤合流,达到一种“中西文化的强烈碰撞”效果¨的确触目惊心。

难道从商到汉就没有一点内在联系了吗?!难道五千年的中国文化都只是这种种不同符号的堆砌吗?若宇宙万物有一个本体的话,这些中国的传统符号也有它的同一个来源的。那就是精神,一个民族的精神。这个民族的精神便是这些符号的本体动力,这些符号也只不过是它的各种形式的体现,是表面现象而已。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庄子说:“道通为一。”

精神的形成才能驱使人类的有意识的行为,才能形成文化。文化也只是精神物质化积淀的时空关系;而每个民族皆有其独特的精神,正如每个人都有其各自的性格、爱好一样。所以,这个“民族的”不仅指的是那些古迹文物、纹样符号,更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更深一层就是指的这个民族所特有的精神。而因为其特殊性,才有不可复制性,也就是有唯一性,再加上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它具有“世界性”是当之无愧的。这里,“世界的”也就是说世界各族的不同的璀璨文化,更深一层也就是他们的精神。而在现今的中国设计里,我看不到那“中国精神”,我只能看到精神的尸体被肢解、悬挂、卖弄。就象一只手离开了身体便失去了”手”的意义一样了。

而当今设计界将这句口号吼得如此响亮,我却深感忧虑。

“民族的”固然是“世界的”,却生出好多设计师贩卖起本民族的符号了。东贴一个纹样,西拼一个绣片,甚至把唐卡、广东绣片和破烂的牛仔裤一并使用,仅仅为了追求一种视觉效果,并还发出“使东西文化碰撞至极”的令人发指的感慨。

于是“民族的”唯一性的好处就在这时体现出来了,因为中西文化必然是差异较大的两种文化,西方人的世界里对东方绚丽的文化还是感兴趣的,于是一件普通的牛仔裤在贴上了一块绣片后变得新奇起来,那是因为绣片本身就有神秘、传统的概念,所以西方人就觉得好奇,即便是真的觉得好看,那也是绣片的功劳。

也许十个设计师会把同一块绣片放在同一条裤子的十个不同的位置,而老外依然会对这其中的任何一条感兴趣。

他们笑了,我们于是就有人说,“民族的”就是好,使我们加快了国际化进程,打开了通往国际化的大门。

这是一个十分危险的观点。

因为,这种观点的目的是为了“国际化”。我并不是要阻止中国文化飞扬于世界,而若是为了这个目的,必定会有取悦于彼的意思,设计师就不会站在本民族的立场上去想问题。而会根据“国际”的喜好与口味来制作与定位,他们说好才是好,可是你怎么知道他们没有说好的就是不好,而他们说好的就真是好呢?纵然你用的元素是“东方”的,而也是用的“西方的”思维,是西方人眼中认为的东方,而最危险的便是自己也认为这西方人眼中的东方就是真正的东方!这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使自己的文化渐渐消失,而成为附属在一条烂牛仔裤上的老绣片展现的历史的陈迹而已。

中国人为什么要这样的不自信,难道真如萨特的(东方学)的开篇语那样:“东方人不能由他们来言说自己,只能由西方人来言说他们。”

难道中国的文化只能靠这种妥协的取悦来发展吗?!那要是有一天外国人对绣片不再感兴趣了呢?!我们是不是就不再“国际化”了呢?!

设计和语言文字一样。用现代语言,可以表达深奥的佛学思想,而用古体文言文也同样可以叙述康德的哲学。一种精神的存在,并不是在于它用了什么语言来表达,而是在于精神本身。因此,这种一味倾向“国际化”的误解,结果只能是用文言文来讲康德的哲学,虽然之乎者也,却依然换汤不换药,并不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长期的益处。

然而,“民族的”不是“世界的”吗?!
我们只要换一种角度来想一想这个问题便可以了。

既然民族的都是世界的,我们就只用考虑怎样将民族的再发展了。而要发展民族的文化却既不能脱离当前国际的环境,又不能失去民族的根本,更不能有违历史的洪流。也就是说要把重点放回到对自身文化的重视,这种重视是真正的重视,可以说是一种爱,而必知之深才能爱之切,才不是商业性之爱,是一种深入的关怀,他会去了解中国文化的来龙去脉,就象了解他的知己、爱人一样的仔细、真诚。只有这样,才愿意为其发展贡献最真诚的力量,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成为中国文化的脊梁,为民族文化之发展作出贡献。

而欲对自身文化真正开始重视,必要打破“国际化”的神化,我们应当相信,我们可以作得更好。“国际化”固然重要,而民族之文化精神不灭则更为重要,民族文化不灭,才能永远做到“国际化”。

所以我们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而要把握“民族的”,必先了解其历史。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从根本上来说是不一样的:一个强调人与自然之和平之和谐,另一个却强调征服的快感;一个讲究用心来体验,一个却讲究抽离的实验。

而当西方人之坚船利炮将世界搞的乌烟瘴气之后,其思维意识也就成了“主流意识”。就设计而言,西方之审美则成为主流的审美。他将各民族的文化用“元素”二字组合本身就是很霸道很唯我独尊的。因为元素必然要靠一定的结构方能组合成物质之具体形态,而一件衣服用“中国元素”一词势必表示其主要结构、思维模式还是用的西方思维模式,而中国那么源远流长的文化也不过是元素。若不是这种模式,钻石还是钻石,煤却还是煤。

若硬要以结构与元素的关系来说的话,我们中国设计师为何不去穿那些“渐欲迷人眼”的纹样而去深入了解中国文化,了解其思维模式呢?当我们重新掌握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思维模式之后,是不是就该轮到杂志上大篇幅的出现“西方元素”一词了呢?身在那时的中国设计师若看到西方各设计师也为了“西方元素”这个词高兴不已,又会作何感想呢?

我深信那一天是会有的,正如我深信“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一样。最后想以两句话来结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7-03
你是提问很好,我的理解是这句话不对,民族的并不是世界的,真正属于“世界的”当是经过显性繁荣进而相对定型的易于全人类接受的艺术种类。因为这句话本身是针对艺术而言的。
举例,新中国冠以文学语言艺术大师的,分别是:鲁迅、郭沫若、矛盾、巴金、老舍、曹禺、赵树理。
这七个文学语言艺术大师中,语言最有民族特色的是才华横溢的作家赵树理。
他的语言富有特色缘于极度追求地域性方言,贴近农民,但因此限制了被阅读的广泛性。很早就看过他的作品,老实说,那地域性极强的方言多的地方,恰恰是远离他家乡的我读不懂的地方,或至少没有读出他所期待的乐趣。
而他的比较通俗的大众化表达的地方,比如《登记》里开始的大段文字,我觉得完全可以和法国大文豪雨果的大段心里描写相媲美。
话绕远了,说正题,正是最具民族特色的赵树理,后来被逐出文学语言艺术大师行列,因为就文学作品的世界声誉而言,赵树理没法与其他几位大师相提并论,尽管他对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极不正常的政治运动有着同时代人难以企及的清醒认识和抵触。
鲁迅有惊世骇俗的才华,他的汉语表达深刻精准风趣幽默,但不受方言限制,翻译成外国文字也便当,所以有外国人惊叹:中国人就是再这么说还有一个鲁迅,一个民族能出这样优秀的巨人,一定不容小觑。

再举例,中国的民族乐器,是纯民族的,有许多优秀的曲子和乐手,可就连中国的指挥家也感叹中国的民族乐器音准很难掌握。中国在世界上有名的演奏家从朗朗、李云迪、吕思清、马友友到盛中国、傅聪等,都是钢琴和小提琴,这两件被誉为乐器之王和乐器王后的乐器,无疑是全世界各民族最为熟悉的。今天,当你面对“钢琴和小提琴是属于哪个民族的”,会满脸狐疑,因为尽管发明钢琴和小提琴的人也有具体的民族,但通过古典乐派艺术家们的努力,这两件乐器已经贴上了“世界”属性的标签。

就中国民歌手的标识和文化含量而言,阿宝最具代表性,他埋没民间若干年是个遗憾,他的成功是看似偶然里的必然。
他本来可以成为活跃于世界乐坛的重量级歌唱家(当然不是现在这样无可奈何状态下另辟蹊径的民族唱法,而是正宗的美声唱法,因为当年的他曾被英国的一所著名的音乐学院以第一位中国人而录取,可恨的是他的家乡吃拿卡要的官员硬是设置重重障碍,没有成行)。
成名后的阿宝执着于民歌艺术的探索,才能远不及他的民歌手被国家专业文艺团体录取为正式编制的人员,而阿宝面对军队艺术团体进团就给师级干部待遇的条件却无动于衷。
现在的阿宝是民族的,也屡屡出国表演,可最多是欧美人士在艺术欣赏的正餐间的几盘点心而已,中国的歌唱艺术有世界声誉的还是叶英、迪里拜尔、范竞马、刘巍巍等西洋歌剧人才。原因吗:阿宝是民族的,其余几位歌唱家是世界的。

绘画界,中国画的表现手法很好,伊朗的致密画让人惊奇,许多民族都有各赋特色的绘画流派和作品,但真正禀赋“世界属性”的还是油画。

究竟民族的能不能成为世界的,甚而至于由外在的力量来决定:如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文化的宗教的诸多因素。不管你承认不承认,中世纪以后的欧洲是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中心,英国强大了,英语才成为当今世界的第一语种。

如今的中国经济十分强劲,学汉语的老外多了,无形中推销了中国文化。假如200年以后的中国像现在的美国这样“一强独大”,二胡、葫芦丝、水墨画也可能成为世界级的,那是与单方面强调“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无关。

但愿我们的民族有那样的一天。
第2个回答  2012-06-23
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进步的。民族文化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自然有精华和糟粕之分。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由欧洲发达国家以及以其移民为主的发达国家主导的,它们以雄厚的科学技术实力和大规模的资金为依托,正在积极地向其它国家宣传它们的文化和观念,希望将现在的世界改造成欧美化世界。面对这样的形势,我们一方面要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另一方面要剔除和摒弃民族文化中的糟粕部分,尽力抵挡欧美国家发动的咄咄逼人的同化攻势,以独特的思路、坚定的信念和切实可行的措施推动国家积极、独立地向前发展。

有句名言“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你怎么理解。
第三,从文化体系的角度讲,民族的也就是世界的,说明了世界是一个不能分割的有机整体,各个民族在对自己的建设中也应该考虑到世界其他民族的需求,积极的和各个民族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这样才能使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蓬勃发展。最后,民族的也就是世界的,世界时一个整体,我们应该以积极的姿态融入...

有句名言“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你怎么理解。
对待其他民族文化或曰世界文化,要博采众长。同时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句口号在而今眼下吼得着实响亮,我们诚然不能抛弃民族传统于现今之复苏,渐而受到重视的喜悦心情,然而又有谁来想一想其中更深的含义,又有谁来仔细咂摸这话中的各个方面呢?!首先,“民族的”,是指民族的什么?民...

如何理解"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是鲁迅先生的名言,出自《且介亭杂文》。 结合当年鲁迅先生说这话时的时代背景,这句话意在强调的是尊重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因为世界本身就是由不同民族的多元文化组成的,世界的本质就是多样化,而每个民族文化都是独一无二的,只有先尊重自己的文化,保持自己文化的独特性,才能获得文化在世界...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谁的名言
鲁迅先生说的,上世纪三十年代,鲁迅在 “且介亭文集”中写道,“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意思是,只有来自民族大众的东西,经过千百年提炼升华,才具有生命力和持久力,才能被世界认同。

...的艺术性和思想性,论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之观点
世界上有众多的民族,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世界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没有民族的也就没有世界的。民族文化是有其特性的,这是人类各民族文化的共同点。文化有其特性,才有生命力,才有其独立存在,否则何以立足于世界?在经济呈现全球化趋势的潮流中,世界文化仍然多元化地存在着。大哲学家罗素说过:多种...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还有一句话是什么?
按:“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句所谓“鲁迅名言”,数十年来,曾被无数作者反复引用,其传播率是极高的。但是,据鲁迅研究专家袁良骏先生《“地方色彩”·民族性·世界性》一文考证,这其实有以讹传讹的成分。因为翻遍《鲁迅全集》,也找不到这句话。《鲁迅全集》中确有一段和这句话颇相似...

鲁迅说过“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吗
近年来,盛行一句所谓鲁迅的“名言”:“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但是,查遍《鲁迅全集》,也找不到这句“名言”的踪影.其实,鲁迅的原话是这样的:木刻还未大发展,所以我的意见,现在首先是在引一般读书界的注意,看重,于是得到赏鉴,采用,就是将那条路开拓起来,路开拓了,那活动力也就增大……现在的...

在全球视野下如何看待中华文明和域外文化的关系
首先,对于文化艺术而言,“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特别是在当今全球化越演越重,经济一体化浪潮越发汹涌之际,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利用、传承与变迁、创新与调适成为民族研究与工作中的重大课题。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能够体现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演进的自觉水平。文化作为民...

如何理解“你是什么样,世界就是什么样”这句话?
其实这句话很好理解,大概就是说,一个人自身的性格,会影响他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对世界的对待方法,然后就会导致他的生活世界朝着他认为的那个方向一点点的靠近,所以在他的意识里,他认为是什么样的,他的世界就是什么样的。往深层里说就是一个人的生活环境所形成的三观,导致他的世界的形成。就...

马克思主义文化和儒家思想有什么共同点
2 二者都排斥寻找世界始基和构建终极体系的“形而上学”,自觉地将历史作为其理论阈限。 马克思哲学不是一个抽象的逻辑体系,而总是与具体的社会历史过程相联系。同样,中国古代儒家道家对于中国文化的最大贡献就是将上古氏族社会的巫术礼仪理性化、经验化和情感化了。天、帝、神、鬼等超越人事的神秘存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