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为:没有一个执着的自我形象;想着我是菩萨一言一行都要按照一个标准去做,与世间格格不入,这样就不能接近、亲近众生,如何度化众生。
诗句出自《金刚经》,即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以及无寿者相,实际上这四相都是讨论同样的事物,就是“我”。人相就是别人之相,总在你的对面的别人,菩萨要有此相,如何度你,你会想他为什么要度我,对他有什么好处,他想占我什么便宜,在你的对面是永远无法度你的。
所以菩萨须无人相。六道轮回,菩萨要有任何一道的相,就难以度化其他道的众生,现鬼相、畜生相,人会轻慢他,很多人是以貌取人的,现人相、天人相,三恶道会觉得高不可攀,现阿修罗道会吓到人及三恶道众生,所以菩萨须得无众生相。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来自印度的初期大乘佛教。因其包含根本般若的重要思想,在般若系大乘经中可视为一个略本;本经说“无相”而不说“空”,保持了原始般若的古风。本经六种译本中,通常流通的是鸠摩罗什的初译。如印顺法师所说,此后的五译是同一唯识系的诵本,比如菩提流支、达摩笈多等,都是依无著、世亲的释本译出;只有罗什所译为中观家(般若系)的诵本。又如吕澄说,罗什传龙树的般若学,所以能“心知其意”;到玄奘新译般若经,《金刚经》其实已“面目全非”了。
《金刚经》在印度有唯识家(无著、世亲)的论释。传入中国,三论、天台、贤首、唯识各宗都有注疏;然而中国佛教深受真常唯心一系大乘的影响,各宗表面上阐扬《金刚经》,实际上阐扬常住佛性和如来藏。又在三教合流环境下,明清以来,三教九流都来注解《金刚经》,杂合浓厚的真常理论和儒道信仰。又受密教影响,《金刚经》被附加密咒形成读诵仪轨。此外,民间还出现各种离奇的灵验感应录。般若经典《金刚经》被真常化、儒道化、迷信化之中,在中国特别的盛行起来。
金刚经强调,前观所化境的众生不可得,此处内观发心能度众生的菩萨──我也不可得。依修行次第:先观所缘色声等诸法,人天等众生,皆不可得不可取;但因萨迦耶见相应的能观者未能遮遣,还未能现证。进而反观发菩提心和修菩萨行者──心亦不可得,不见少许法──色心有自性,可为发菩提心者。这才萨迦耶见──生死根拔,尽一切戏论而悟入无分别法性。中观广明一切我法空,以离萨迦耶见的我我所执为入法的不二门。这样降伏其心,能安住大菩提心,出三界而住一切智海中。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金刚经
(一)无我相:不要有贡高我慢,不要有为自己打算的心。
(二)无人相:不要妨碍或障碍他人,凡对人不利的事都不要做。
(三)无众生相:视万物为一体。
第一种无我相:
人可以通过宗教的行持,达到某种程度的经验,他会了解到那个平常经验的“我”,实际上只是一个虚幻的东西,主观或永恒的我原本是不存在的;它的存在只是因为身体的感觉、身体的需要,以及那不断流动的念头。这即是《金刚经》中所提到的“无我相”。
第二种“无人相”:
人的存在只是通过“我”的感觉反映到其他人及物的存在。基于自己的感觉,使我们经验到自己与他人的相对待。因此站在《金刚经》的立场:假如进入无我,自然也就无人了;如果我自己本身并不在那儿,同样的,他人也不存在了。这只是因为我们与他人及事物之间发生了种种的关系,我们才感觉到自己的存在。
我们知道目前这个世界上人口众多,但是,与我们每一个人自己相识的,是非常少的。我们所能深刻经验到确实存在的他人,仅是那些在利害得失之上与我们发生关系的人。
其他数十亿生活在这个行星上的人口,我们几乎不知道他们的存在;不论他们是否存在,至少并没有真正影响到我们什么。所以,他人只存在于他们与我们之间的关系上。当我不存在时,其他的人也就不存在了。
第三种的“无众生相”:
包括所有那些或许没有必要与我们有关系,却仍然和我们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的一切众生。那些修行已到达很高境界,而且已经能够解除他们本身的问题和困境的人,自然会对所有的众生产生很大的悲愍心。
他们从已经解脱自己的问题,而去负担起众生的问题,于是众生的问题就成了他们自己的问题。这仍是有我的层次。
扩展资料
在《金刚经》中有提及四种相,即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以及无寿者相,实际上这四相都是讨论同样的事物,就是“我”。
这里所提到的我,就是指那些属于我或虽不属于我,而却期望得到和不要得到的东西。除了那些我们已经拥有而不希望失去,以及拥有却想除去的,还有那些我们没有却想得到或害怕得到的东西之外,没有什么是可以被称为“我”的。
然而大多数的时间,我们并没有觉察到我们希望除去或得到一些什么东西,我们只意识到自我的存在。首先我们知道自己的身体以及它的需要,由于我们的身体需要某些物品,才感觉到“我”对这些物品的需要。身体使我们注意到我的存在。
意思为:没有一个执着的自我形象;想着我是菩萨一言一行都要按照一个标准去做,与世间格格不入,这样就不能接近、亲近众生,如何渡化众生。
诗句出自《金刚经》,即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以及无寿者相,实际上这四相都是讨论同样的事物,就是“我”。人相就是别人之相,总在你的对面的别人,菩萨要有此相,如何渡你,你会想他为什么要渡我,对他有什么好处,他想占我什么便宜,在你的对面是永远无法渡你的。
所以菩萨须无人相。六道轮回,菩萨要有任何一道的相,就难以渡化其他道的众生,现鬼相、畜生相,人会轻慢他,很多人是以貌取人的,现人相、天人相,三恶道会觉得高不可攀,现阿修罗道会吓到人及三恶道众生,所以菩萨须得无众生相。
扩展资料:
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是佛陀在《金刚经》里所讲的很重要的法教。我们在修学佛法的过程中,解脱路途上最大的束缚,最严重的障碍就是执著,佛教徒视执著为大魔。
执著的另一个名称叫相。相的字面意思是,所显现的一切事情都是相,但佛经中相的意义就不一样了。金刚经里所讲的相并不是显现的意思,而是对自我和对万法显现的执著的意思。显现本身并没有好与坏,对于一个真正的修行者来说最大的束缚并不是显现本身,而是对于显现的执著。
噶举祖师帝洛巴对那若巴大师说:“显现不会束缚你,束缚的是对于显现的执著,你务必断除执著”。显现对我们有利还是有害,要看我们对显现是以什么样的心态来看待。西藏的大瑜伽士密勒日巴尊者说:“外境所现一切法,不明其性陷迷惑,执境为实自作缚,悟后诸法成幻化,助益此心为友伴,究竟义中不可得,此即无生之法身”。
相分为四个:我相、人相、众生相以及寿者相。多数修行者由相上往往会执迷不悟。譬如小乘行者在我相和人相上经常迷惑,破不了烦恼障,所以极难证得阿罗汉果;大乘行者在众生相和寿者相上容易迷惑,断不掉所知障,所以极难证得佛果。因此我相和人相会障碍获得解脱,众生相和寿者相会障碍证得佛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金刚经
接下来师父给大家讲“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 无寿者相”。实际上这是菩萨经文里的东西。现在讲佛法, 就是讲菩萨的东西了。“四无相”,就是破参明心,破掉 你心中的迷惑。“无我相”,就是没有我的。我把这个世 界上的东西都看穿了,我脑子里就只想到救人家,没有我 自己的。“无人相”,没有人的。整个这个世界都是空的, 我看出去是没有人的,都是菩萨,境界提高——无我相、 无人相。“无众生相”,就是叫你不要有对比心
。如果你 看出去是这个众生,那个众生,实际上是你心中有对比, 有对比就有分别心。“无众生相”就是要你有平等心。什 么叫“破参”?“破参”就是开悟,破除迷雾、迷障。 “迷障”就是很麻烦的事情,让你很迷惑的事情。“行 道”,这个“道”指的是学佛的这条道理,“行道”是说 我们在走的这条道路和见道。“见道”是说我见证了这条 道路。现身说法是法布施,功德无量。“修道和证道”, 再去修,再去证悟这个道,就是证实这个是真正佛菩萨的 本性。所以修心谈何容易啊!
最后给大家讲,学佛的境界就是法喜充满。就像我们 现在一念《大悲咒》,一念《心经》,实际上就是和菩萨 接气,开心了,法喜充满。生病也好,灾难也好,实际上 就是你的增上缘。有了这些东西,你才能去破它;破了它, 你就跳了一级。它是一个阶梯。没有这个阶梯,你就平平 淡淡的;有了这个阶梯,你跨上去,你不就升了一级吗? 人的孽障总得要过啊。你不过的话,哪有平平淡淡一辈子 的?孽障来了,愁眉苦脸的,人肯定会生病。
你知道病来 了,就想:“我的孽障来了,我要跨过去,吃苦耐劳就是 来化解这个冤结。”有了苦才有甜。不去除孽障,哪来的 甜?人就是这样一节一节地承受着这种冤结啊。看看你这 辈子做了多少坏事啊!你现在做的坏事、动的坏脑筋,到 了下辈子你再投人的时候也是一节一节在还嘛。
我们是众生,众生一定会被污染。只要是人,你不能 说你很干净;你只要是人,你一定会被污染。在人道,一 定会被污染。只要是人,你的思维就会不干净,你就有贪 瞋痴,你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杂念出来。在人间,开悟的圣 人要修到没有烦恼,要不知道烦恼,要没有受想行识,就 是没有感到特别开心,也没有感到特别痛苦。人家骂我, 我也没有感受;人家讲我好,我也没有感受。师父今天讲 你们徒弟了,你们不开心了,那就是你有“受”,你就不 是一个圣人。无“想”,就是脑子里不要去想。出事了? 没事,不想。难过了?不想。过去痛苦的事情,不想。有 什么好想的?每想一次痛苦的事情,就在你心中扎上一次 针。
多少人被师父一点,马上眼泪下来了。为什么?师父 点到他心里去了。真正有本事的人,想都不要去想。 “行”,我没有行为了,我这个人已经没有行为,好行为、 坏行为都没有了。“识”,意识,我脑子里不乱想,我没 有意识。控制意识到无意识,你就成功了。一般人都是先 是有意识,然后才会有想象力。
怎样区分意识和幻想?意识有三种。一是下意识。下 意识是毫无准备的一种意识。比如说,人家说你脸上怎么 会这么脏啊?“啪”的一下,你的手会去摸一下脸,这个 叫下意识。心理学上还有一个叫上意识,上意识是准备好 的意识。比如说一个特工,他想“情报局会不会叫我的真 名啊?”“啪”,叫你真名了,你装着不知道。想,已经 是意识流出来的东西了,才成为想象。有一个词叫“意识 流”,就是说意识顺着自然地流动、自然地出来的东西。 比如说我今天想象(意识中):“我饿了吧,今天这个阿 姨给我做饭就好了 ……她来了,她会给我烧素京都排骨 …… 她做菜挺咸的……”这就叫意识流。
你的意识会顺着原始的 逻辑一直流下去,所以人家说你这个人意识流。其实意识 流跟泥石流也很像啊,很自然地往下流淌。意识能够控制 你的大脑神经。一个人的意识感觉到他要生癌症了,他的 脸一下子就不一样了,马上神经抽动,心脏难受,浑身手 脚无力。好了,就是意识控制你的神经、经络、脉梢。
但是想象的话,要转好几个弯。当一个人说“我在想 这件事情的时候”,其实脑子已经转了很多了。师父现在 给你们讲的这些东西对学佛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东西,是学 佛的人要克服的人间的毛病。要修到没烦恼,不知道烦恼, 没有受想行识,没有人间的杂念困扰着你。不要把人家的 什么话都当成真的,不要把人家的什么话都往意识里走, 这很重要。不管人家说什么,笑一笑。对人家好,要往意 识里走;人家对你不好,就不要往意识里走,否则伤害自 己。你们要学师父的精神——不要被自己先压倒,人不要 自己把自己压倒
。所以师父给你们讲一句话:“真正限制、 妨碍、埋没自己的,永远只会是你自己。”“我怕那个事 情啊,我不敢啊,我不能去做。”妨碍你了吧?真正妨碍 你修心、念经、做人的就是你自己。不要被自己心中的障 碍阻扰你自己,是你害了你自己。很多人最后说“我恨我 自己啊,是我害了我自己。”人有好心不一定能够解决问 题。师父就是好心救度全世界的人,可是有些人不相信, 师父有好心有什么用?救得了他吗?
菩萨所证悟的道理是什么?就是让你不要有烦恼,不 知道有烦恼,没有受想行识。这就是道理。想都不要去想。 很多人给你说“这个人怎么怎么”。想都不想,笑笑。想 什么?有本事就自己管好自己。妨碍你自己的、阻碍你自 己的就是你自己。很多人常说“我无所谓啦”,这也是阻 碍他自己啊。跟老板吵架之后,心想“这有什么,我就说 实话,让他这样好了,我无所谓了”,这也是他阻碍了他 自己。若心有定,就是如果你的心定得下来,好坏都一样。
澳洲总理给东方台写信了,是好事吧?师父开心了。可是 没过几天,总理下台了。但师父心定得下来,总理写信来 了,哦,没喜乐;过两天下台了,对师父也没有影响。那 就没事了吧。人命在呼吸间,要力除偷安、懒惰。偷安就 是说自扫门前雪,很多人只管自己平安,不管别人。不肯 念经、不肯修心都是懒惰。要记住,只要是弘法,什么事 情都可以做。只要为了这个目的拼命地去追求,就会有功 德。
恭录 认实禅学 摆正意识(部分)
什么叫: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是佛教中的概念,是一种超越世俗认知,达到超越自我和他人,超越众生与万物界限的境界。详细解释:1. 无我相:“无我相”指的是超越对个体存在的执着认知。在佛教看来,世间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条件构成的,没有固定不变的实体。因此,所谓的“我”也只是众多因缘条件交织而成...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出处。
出自《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的意思是:没有一个执着的自我形象;想着我是菩萨一言一行都要按照一个标准去做,与世间格格不入,这样就不能接近、亲近众生,如何度化众生。《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来自印度的初期大乘佛教。因其包含根本般若的重要思想,在般若系大乘经中可视...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这句佛语是出自那一部佛经、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意思为:没有一个执着的自我形象;想着我是菩萨一言一行都要按照一个标准去做,与世间格格不入,这样就不能接近、亲近众生,如何度化众生。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以及无寿者相,实际上这四相都是讨论同样的事物,就是“我”。人相就是别人之相,总在你的对面的...
佛教里面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意思?
无人相:同样,他人也是因缘聚合而成,没有固定的身份或个体,你我之间的界限并非实有,故称“无人相”。无众生相:众生之间相互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生死轮回无尽,因此不存在孤立的“众生”概念。无寿者相:强调世间一切法皆为生灭法,时间并非永恒,生命长短相对,实则在无尽的虚空法界中,...
佛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
无人相,指的是放下对他人与社会的成见和判断。在佛法中,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有着自己独特的修行之路。无人相意味着接纳并尊重每个人的不同,不以自己的标准衡量他人。无众生相,意味着超越对万物的分别心。万物皆有灵性,众生平等。无众生相强调的是对所有生命无偏见、无歧视地尊重与爱护,体现了...
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怎么理解??
1. 无人相,指的是在佛教中,修行者应当放下对自我的执着,认识到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我”。这个“我”是不断变化的,是由五蕴和合而成的,没有独立存在的实体。因此,无人相即是指无人有我,我无他,一切众生都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2. 无我相,进一步指出了在佛教修行的过程中,要认识...
什么叫: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
在佛教经典《金刚般若波罗蜜》中,"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一教义,揭示了一种超越世俗观念的深刻洞见。"相"在此处指的是现象或观念,强调的是对事物本质的超越,以及对个体、他人和生命有限存在的超越认知。无我相,意味着打破对自我存在的执着,不拘泥于"实我"的外在形象,而是...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出自哪里?
出自《金刚经》。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就是对一切境界不思量、不分别、不执著!简单的说就是:不执著于我(自己),不执著于他(他人),不执著于所有众生,乃至于不执著于有生死的一切。《金刚经》来自印度的初期大乘佛教。因其包含根本般若的重要思想,在般若系大乘经中可视为一个略本...
什么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宣化上人法语:(一)无我相:不要有贡高我慢,不要有为自己打算的心。 (二)无人相:不要妨碍或障碍他人,凡对人不利的事都不要做。 (三)无众生相:视万物为一体。 (四)无寿者相:大家都应该有要求生命存在的权利,不应该夺取别人或其它众生之性命。
佛教帝来!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出自哪里?什么意思?_...
1. 无我相:指不要执着于个人形象的认知,不要把自己限定在一个固定的身份或形象中。在佛教中,强调超越个人存在的狭隘视角,达到对宇宙万物的整体认知。2. 无人相:意味着不应局限于对他人的固定看法和刻板印象,不对他人抱有过多的执着和偏见。3. 无众生相:指不应将注意力过多地放在其他生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