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自《大涅盘经-第十二》。八苦乃众生轮回六道所受之八种苦果,为四谛中苦谛之主要内容。
2,生总是苦乐参半,知其乐,忘其苦。明其心,苦其志。追其型,忘其意。所说,所想,所做,所为,所用,所弃,所喜,所怨,所忧,所虑。皆为人之五行,心志之所发。那么人生百味有多少是苦的?生老病死,爱恨情仇,悲欢离合,阴晴圆缺,坎坷迷离,伤痛落失,众叛亲离,流离失所,凡此种种都为苦之表象。
生、老、病、死,是自然生理上的痛苦;怨憎会、爱别离、五阴炽盛和求不得,是精神上的痛苦。怨憎会,就是和怨恨、憎恶的人或事物在一起,无法摆脱,是一种痛苦;爱别离,和自己亲爱的人分离,是一种痛苦;五阴炽盛,五阴即色、受、想、行、识五种。‘炽’,火热也。盛,众多也。阴,障蔽也。
是说这五种法能障蔽吾人本具妙觉真心,使之不得显现。求不得,想得到的东西却总是得不到,又是一种痛苦。
扩展资料
佛陀为什么要讲无常、人生八苦。佛教的本质是让我们看到事物的真相,不需要过于的想要,得到,执着不放。而是要我们加倍努力地创造,奉献自己的价值,造福社会,互助互爱;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宇宙法则,也是因果关系的道理。
有舍有得,付出了一定就会有收获。如果我们足够勤奋的付出,我们会有种豆得瓜的意外奖励。相反,只为投机、坐享其成,也会得到种豆得瓜的惩罚和不劳而获的狂喜。等到真正醒悟的时候,人生荒废,机会难求。能够参透其中的道理,我们才明白佛陀真正的意思。
放下和放弃不是同一个意思,正是有那些苦,才叫我们不要去执着、贪恋。那些都是虚幻变化的。我们可以更加积极、快乐地创造,帮助自己开悟,也帮助别人开悟,最终就能解脱。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八苦
八苦乃众生轮回六道所受之八种苦果,为四谛中苦谛之主要内容。
一、生苦。一个人一生下来就哇哇大哭苦啊苦啊。因为有风刀刮身之苦,更有许多痛苦,唯有婴儿自己知道,他是哑子吃黄连,有口说不出。
二、老苦。人生在世都是由少而长,由长而老,这是发展规律。过去有位禅师说得好:‘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行步龙钟,假饶金玉满堂,难免老病衰残。’说来真是有许多痛苦临身。老年的人,是有著深刻的体会。
三、病苦。人生在世,四大不调,百病丛生,不但小病是苦,大病更苦,长年生病,真是苦中之苦,求生不得,求死不成,真是苦啊!医务工作者,更会有深刻体会。
四、死苦。人生在世,有生必有死,没有一个人是生而不死的,这是自然规律,千古不变的客观事实。任你纵有千般快乐,可是无常终要到来。所谓浮生易度,岂是久居;幻质非坚,终归磨灭。人至死时,四大分散,百苦临身,无常一到,万事皆休,苦不可言。我们人的生命,实实在在是一息不来,呜呼哀哉,千秋永别,万事皆空。佛经里说: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佛就是要解决自己和一切众生的生老病死的苦恼,坚决出家修行。
五、爱别离苦。我们人对于眷属父母、夫妻、兄弟、姐妹等都有恩爱。一旦生离死别,真是万分痛苦,所谓回天无术,代替不能,泪如雨下,心似刀割,悲伤惨痛,十分痛苦。古人说‘夫妻是缘,或善缘,或恶缘,因缘相会。儿女为债,或要债、或还债、无债不来。’我希望大家把这种道理认识清楚,自然会心安理得,离烦恼苦,得清净乐。
六、冤憎会苦。我们每当看到有冤有仇的人,心中非常痛苦。特别是眷属之中的冤家对头,或憎恨不和,分也分不开,离也离不了,生活在一起触目惊心,真是痛苦。古今中外,这类事例很多。
七、求不得苦。人生在世对于色、声、香、味、触五尘欲境,或是财、色、名、食、睡五欲环境,都是有所希求,千求万求,求而不得,真是痛苦。譬如人们求功名显耀,反而名落孙山,求人丁兴旺,反而断子绝孙,求发财致富,反而贫穷困苦,求长寿健康,反而夭亡短命,这是所求不如意,所愿不从心,痛苦万分。
八、五阴炽盛苦。这就是色、受、想、行、识五阴烦恼之火,在我们心中焚烧,我们常时感到心中郁塞、焦燥、苦闷,有口难言,说不出的痛苦。上面所讲这八种苦,都是人人亲身感受,无法避免的苦恼。三界之内的众生,尤其是人道众生,都是随业因而感受苦果,不单有三苦、八苦。其实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无量无边的苦恼。所谓‘千人千般苦,个个不相同。’各人痛苦各人当,各人生死各人了,各人业报各人受,各人吃饭各人饱,说明无量诸苦,皆由人们起惑造业的结果,要知道苦的来源,须要明了集谛。
扩展资料:
四谛中的第一条真理是苦谛。苦谛是释迦牟尼在彻悟之后,对人生现象的价值判断,认为现实世界中充满了痛苦。
四谛里「苦」的意义非常广,也许有人认为人生的苦乐是相对的,这主要是因为人们对某些特别的事物,各人感受自有不同,但人生许多重要的经验和大事,则是人人都有相同的感受,如生、老、病、死。
四谛中的苦谛所讲的,就是人生的根本痛苦与生命现象是不可分离的,所以具有普遍之真实性。人生苦之事实,不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人们都有一种本能,固执地相信这个世界总有某些事情是快乐的,决不能说一切都是痛苦的,这正是人们不能解脱的缘故。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这本书哪里有卖,书名是什么?
追答具体出处我也不清楚.但是网上搜就能找到很多资料.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佛说, 人生八苦, 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此...
1,《大涅盘经-第十二》中提到了八苦,这是众生在六道轮回中所体验到的八种主要苦果,也是四谛中苦谛的核心内容。2,生老病死是自然生理上的痛苦,而怨憎会、爱别离、五阴炽盛和求不得则是精神上的痛苦。怨憎会是与令人怨恨或厌恶的人或事物相伴的痛苦;爱别离是与亲人或所爱之人分离的痛苦;五...
人生八苦出自哪部佛经?
《长部阿含经》(卷25):“生是苦,老是苦,死是苦,愁、悲、苦、忧、恼是苦,怨憎会是苦,爱别离是苦,所求不得也是苦。简而言之:五取蕴即苦。”《中阿含经》(卷七):"诸贤!说略五盛阴苦者,此说何因?谓色盛阴,觉、想、行、识盛,诸贤!说略五盛阴苦者,因此故说。诸贤!过...
...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这是句话出自?越详细越好啊_百度...
人有八苦出自佛教语录《大藏法数》卷四十六。佛祖释迦牟尼说人有八苦,分别是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五阴炽盛、求不得。八苦乃众生轮回六道所受之八种苦果,为四谛中苦谛之主要内容。原文:一生苦。二老苦。三病苦。四死苦。五所求不得苦。六怨憎会苦。七爱别离苦。八五受阴苦。汝...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意思是,生老病死是人生不可逆的,相爱却要分离,这种怨恨会长久留在心里,追求却得不到,放弃又舍不得。出自《仓央嘉措诗传》中的《问佛》
...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是哪本书里的...
梁简文帝《菩提树颂序》:“悲哉六识,沉沦八苦,不有大圣,谁拯慧桥。”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离别、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意思是,生老病死是人生不可逆的,相爱却要分离,这种怨恨会长久留在心里,追求却得不到,放弃又舍不得。出自《仓央嘉措诗传》中的《问佛》
“爱离别,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不思量,自难忘。”出自哪个词人
爱离别,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来自四圣谛,十二因缘。讲八苦六苦三苦原文: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不思量,自难忘 来自苏轼的《江城子》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
“求而不得,舍而不能,得而不惜!”这句话出自哪里?
这句话原是出自《仓央嘉措诗歌全集》。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后经网络改编成为现在的样子。意思大概就是想要却得不到,想放弃却做不到,终于得到了却不知道珍惜。这三种人生形态,也许是悲哀,不过也应该人的欲望所致,欲望少了,追求的少了,就不会...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这句话的意思:如果一个人不能够顿悟(参透佛的道理)那么他的智慧(思想)也就不会打开(获得),如果一个人能够顿悟(理解佛得道理)那么他就打开了他的智慧,真正参透了世界。这句话是佛教的经典禅语,讲的是关于佛家的顿悟思想,出自《六祖坛经》中的《般若品第二》章。般若念bō rě,也作班若、波若...
"佛说, 人生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此句出自哪里?
佛教经典《大涅盘经-第十二》中提到,人生常伴有八苦,这八苦涵盖了四谛中的苦谛,是众生轮回六道所承受的苦难。其中,生老病死是生理上的痛苦,而怨憎会、爱别离、五阴炽盛和求不得则是精神层面的苦。怨憎会,即与厌恶之人相处的痛苦;爱别离,与亲人分离的哀伤;五阴炽盛,指五蕴(色、受、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