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级中国历史(人教版)上册复习资料,全部啊.

7年级中国历史(人教版)上册复习资料,全部啊.期末考试了,所以需要.

一、 选择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C】
A北京人B山顶洞人C元谋人D半坡人
2、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是【B】
A印度B中国C埃及D伊拉克
3\下列关于北京人的表述,其中正确的是【D】
A约生活在一万八千年前B模样基本同现代人一样
C使用骨针逢制衣服D已会使用天然火,保存火种
4、“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中的“轩辕”是指【C】
A蚩尤B舜C黄帝D炎帝
5、我国长江流域的原始农耕居民的代表是【A】
A河姆渡人B半坡人C北京人D大汶口人
6、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B】
A水稻B粟C小麦D玉米
7、如果你去古城西安旅游,就近你还能【A】
A参观半坡遗址B参观河姆渡遗址C参观大汶口遗址D 参观北京人遗址
8、下列原始居民能建造干栏式房屋的是【B】
A半坡人B河姆渡人C北京人D大汶口人
9、为方便饮水,下列古代居民已开挖水井的是【D】
A大汶口人B北京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
10、在山顶洞人的洞穴里,发现骨针。下列推断不科学的是 【C】
A已掌握磨光技术B已掌握钻孔技术C会缝制服D会捕鱼
11、被后人称为人文初祖的是【B】
A炎帝B黄帝C尧D舜
12、下列人物中不是通过禅让制成为首领的是【D】
A尧B舜C禹D启
13、禹建立了夏朝,下面说法错误的是【C】
A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 B我国的原始社会结束了
C禅让制正式废除了D这是我国奴隶社会开始的标志
14、北京人适应自然的能力增强的显著特征是【D】
A手脚分工明显B过着群居生活C制造和任命使用工具D使用火
15.河姆渡氏族与半坡氏族,在粮食培育、牲畜饲养的品种方面以及住房建筑结构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B】
A.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别 B.自然条件的差别 C.地域和民族性格不同 D.生活时代不同
16..商朝时期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发达,主要依靠 【C】
A.生产工具的改进B.良好的自然环境C.先进的奴隶制生产方式 D.农作物品种多
17.牧野之战的性质是 【C】
A.周和商两个国家间的民族战争B.周和商两个国家争当霸主的战争C.平民和奴隶反对商朝统治的战争D.奴隶主贵族领导的推翻暴君统治的战争
18.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C】
A.废井田,开阡陌B.奖励耕战C.建立县制D.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买卖
二、 填空
1、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是【禹】
2、与黄帝部落结成联盟,打败蚩尤部落的是【炎帝】
3、被誉为“人文初祖”的是【皇帝】
4、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的是【舜】
初一历史上复习提纲

元谋人:生活在(云南的元谋),距今(170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元谋人)的活动揭开了中国历史的第一页.
火的使用的作用: 取暖.,照明,驱赶野兽,,吃上熟食减少疾病增强体质。
北京人山顶洞人
约70万年前-----20万年前生活. 在北京西南周口店约18000年前. 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
具备人的基本体质特征,保留一些猿类的特点。前额低平,眉骨突出,嘴巴前伸牙齿粗大。和现代人基本一样
能打制石器(称为 旧石器)掌握了磨光,钻孔技术
使用天然火 人工取火
把兽皮用骨针制作衣服
有衣服,装饰品,产生了爱美的要求
过着群居生活过着群居生活,已进入了氏族公社

第6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1、西周初年,周天子将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等,这种制度叫做分封制。

2、犯罪的囚徒和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使用奴隶进行殉葬在中国古代一直比较盛行。

第7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3、春秋时期,周天子依附于诸侯,主要是因为诸侯比周天子强大。

4、春秋五霸中最先称霸的是齐桓公。主要原因:齐国注重发展经济改革内政,任用管仲为相。

5、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王”是指周王(周天子).

6、退避三舍成语出于春秋时期的晋楚争霸。

7、古代有九鼎之器,历史上有楚庄王“问鼎中原”的故事,汉语中有“一言九鼎”,九鼎在古代象征着王权。如铸造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就是为了体现国家权力。

8、战国时期的“合纵连横”实际上就是各国之间的外交活动。纵横家有点类似于今天的外交家。所谓“合纵”是指南北向国家联合共同对抗秦国。所谓“连横”是指秦国利用六国间的矛盾,联合东西向国家,分化互解六国的联盟,各个击破。

第8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

9、人们通常在贵族的田地中集体耕作,古书称为“千耦其耘”。

10、春秋时期,铁农具广泛应用,在此之前的农具主要是木与石。

11、战国时期的农业有“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的现象,这反映了个体农业的发展。

12、春秋战国时期开始进入铁器时代。牛耕和铁农具开始出现,表明了社会进步。锐利工具和先进技术推动了生产发展和社会变革,地主剥削农民的新型封建生产关系开始确立。

13、被秦孝公作为人才引进、受到重用、任用变法的人是商鞅,秦孝公死后,商鞅惨遭车裂而死。

14、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就是改革旧的制度。

15、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的秦国,商鞅变法对生产搞得好的人,仗打得好的人有奖励。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国家,为打败六国奠定基础。

16、商鞅变法主要内容:(1)编制户口,加强刑罚;(2)奖励生产;奖励军功;(3)承认土地私有;(4)推行县制;(5)统一度量衡。

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

17、甲骨卜辞(即在龟甲兽骨上用刀刻的甲骨文)主要记录占卜的结果。

18、商周时期,王室贵族遇事无论大小都要问凶吉,问凶吉的主要方式是占卜。

19、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20、古代用铜、锡、铅的合金制造青铜,在铜里面加入锡主要是为了调节硬度。

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2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大教育家孔子。

22、孔子,春秋末年鲁国人,思想主要是“仁”和“礼”。提倡“为政以德”。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国。

23、孔子提倡不论社会地位高低,贫富贵贱,人人都应该有接受教育的机会。这直接体现了他的“有教无类”思想。

24、孔子鼓励学生要独立思考,敢于坚持正确的意见,也就是“当仁不让于师”。

25、 “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反映了孔子的谦虚好学。

26、孔子的弟子们把孔子的言论整理为《论语》。

27、百家争鸣反映的是思想与学术自由。

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28、战国时期,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主要是为了防洪和灌溉。都江堰位于今天的四川省。

29、编钟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制作编钟的材料是铜。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

30、 “秦王扫六合”中的“六合”是指当时的六个国家,意思是秦始皇实现了国家统一。

31、陈胜、吴广是农民起义者,率900人起义,两三个月就发展到几十万人。这说明秦朝的暴政使得民不聊生、人心思变。

第14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

32、秦统一全国后,规定全国货币的标准样式为圆形方孔钱。

33、秦统一全国后的“书同文”就是统一文字。秦始皇规定以小篆文字作为标准文字通行全国。秦朝时的程邈,曾因罪被关在狱中,经十年钻研,创造出一种在当时比小篆更简便的字体,叫“隶书”,后来秦朝又将隶书作为标准文字通行全国。

34、秦朝的御史大夫的主要职能是监察百官。

35、古代人修筑长城主要用于军事防御。秦王朝修建长城主要是为了防御匈奴。

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36、西汉汉武帝的时候将儒家思想定为治国的指导思想,在此后中国两千多年专制王朝时期,占据统治地位的思想都是儒家思想。

37、汉武帝“推恩令”的结果是削弱了地方势力。

38、西汉时期,为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督而在各地派驻刺史.刺史直接对皇帝负责,因而虽然官位不高却可以监察郡国长官。

39、西汉武帝时兴办了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太学。

第17课先进的科学技术

40、造纸术发明前,人们一般用竹木简或帛做书写材料,这些材料的缺点是笨重和昂贵。西汉前期,纸张的出现引起了书写材料的一场革命。东汉时期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41、东汉的华佗研制出“麻沸散”并为病人实施过开腹手术。“麻沸散”是一种药剂,做外科手术时用于全身麻醉。

第18课昌盛的文化

4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一语出自《史记》,作者是司马迁。司马迁写《史记》一直记述到当朝皇帝的功过是非,这是可贵的精神。

43、道教是中国本土产生的宗教。

44、最能体现秦朝军事成就和雕塑艺术的重大考古发现是秦始皇陵兵马俑。

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45、赤壁之战发生在三国鼎立形成前的东汉末期,由刘备、孙权联军对抗曹操,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赤壁之战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具有决定性意义。

46、曹操被后人称为”乱世之奸雄”。

47、三国鼎立局面之所以出现是因为三国之中谁也无力单独消灭对方。

48、东汉末年,辅佐刘备,实现在西南地区建立蜀国的是诸葛亮。

49、三国时期,统治长江中下游地区包括今广东地区的是吴国。

第21课南方经济的发展

50、秦汉时期,我国绝大部分的人口分布在黄河流域。

51、东汉末年后的几百年里,为了躲避战乱,北方人民大量南迁,,为南方地区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先进生产技术、先进生产经验,促进了江南地区迅速开发。

52、南方的建康人口达到百万,成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繁华的城市,建康即是今天的江苏省南京市。

第24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

53、我国古代的石窟艺术是伴随着佛教的传播而兴起来的。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主要反映了佛教的宗教文化。我国现存的古代石窟艺术遗址主要的艺术表现形式是雕塑与绘画。

54、王羲之被称为”书圣”。东晋顾恺之的绘画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成就最高的。

东莞地方历史

55、东莞作为县级建制始于秦朝。

56、今天东莞的范围基本确定于明朝。

57、明末名将袁崇焕是我市石碣人。

58、明清时期,东莞著名的书院有莞城的宝安书院和石龙的龙溪书院。

59、19世纪末,企图扩大界区而遭到东莞雁田人民激烈反对的是英国。

60、1830年出版的《岭南丛书》是东莞茶山人邓淳编著的,被认为是广东的百科全书。誉为广东第一宗大型水利工程的是北宋时修建的东江大堤。

61、参加武昌起义的两名东莞籍革命志士是蒋光鼐和李章达。

62、元初和清初东莞著名的抗元、抗清将领分别是熊飞和张家玉。
还可以吗?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