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修建乐山大佛?

古人为什么要修建乐山大佛?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6-20

修建乐山大佛不是为了治理水患,而是宗教的秘密。

 

一   乐山大佛不具手印,很奇怪;再加上大佛身后也没有护法、护卫尊者,更奇怪;乐山大佛身前确有两尊(外国人样子)武将,是另一怪;大佛的佛像造型,典型的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学生坐姿,是第三怪;公元625年路过此地的李白、公元665年路过此地的杜甫没有说过乐山大佛的事情,就连当时韦皋的“女秘书”薛涛,也没有说过乐山大佛的事情,但是他们都说过距大佛不足100米的凌云寺的事情,是怪上加怪。

二   按乐山县志记载,现在的三江会流是在明洪武27年(1394年)大渡河的堰塞湖冲毁嘉州城以后形成的,本地人称为明城;也就是说,唐朝时,三江汇流没在大佛位置;况且,乐山大佛的修建,在当时算是特大工程,但是,唐朝没有任何正史和野史记载;镇水之说,来源于大佛右侧崖壁上的碑文(个人估计,按照碑体石材的风化程度估计,该碑应该是明代中晚期的伪作)。

 

因此,按照佛教的文化推测,乐山大佛的修建,是纯宗教的原因;按时间推测,如果和《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的成碑时间相近,哪就很好推测了,下面是本酒鬼的推测:

——最大的佛就有最大的缘。佛教最大的缘,应该算是释迦牟尼灭度成佛。

 

站在乐山大佛位置,看峨眉山日落,只有春分或秋分的时候,太阳才从山中间落下(夏至在最北落下,冬至在最南落下),如果有特殊天气,在乐山大佛位置能够看见峨眉山佛光。也就是说,可能是海通等某位或多位法师,在公元713年的春分或秋分前后的某一天,曾经看见过这一奇观,这才是当年凌云寺几代僧人前仆后继90年开凿乐山大佛的真正原因。

图解:

以图中间的光环为界,图左最高处是峨眉山万佛顶,图右最高处是峨眉山金顶。左半图,极象一仰面朝天的道士的头部剪影;右半图,极象一侧卧的释迦牟尼的头部剪影。

第2个回答  2017-07-05
修建乐山大佛,是为了航运需要,避免船毁人亡。
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
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九十年。
古代的乐山三江汇流之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聚凌云山麓,水势相当的凶猛,舟辑至此往往被颠覆。每当夏汛,江水直捣山壁,常常造成船毁人亡的悲剧。海通禅师为减杀水势,普渡众生而发起,招集人力,物力修凿的。
佛像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开始动工,当大佛修到肩部的时候,海通和尚就去世了。海通死后,工程一度中断。多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捐赠俸金,海通的徒弟领着工匠继续修造大佛,由于工程浩大,朝廷下令赐麻盐税款,使工程进展迅速。当乐山大佛修到膝盖的时候,续建者章仇兼琼迁家任户部尚书,工程再次停工。四十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捐赠俸金继续修建乐山大佛。在经三代工匠的努力之下,至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前后历经90年时间才完工。
乐山大佛有非常巧妙的排水系统。乐山大佛的两耳和头颅后面,具有一套设计巧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对保护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佛像不至为雨水侵蚀。
第3个回答  2018-03-30

1、乐山之下为两江交汇处,往来船只多有舟覆人亡之事。唐时有僧人倡建佛像以教化水神。建像后船只往来得保平安。用来镇住水中的妖魔鬼怪的,原来是在一个庙里的,庙依山而建,由于时间太久,庙不存在了,就剩下大佛了。

2、乐山大佛具有一套设计巧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对保护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大佛头部共18层螺髻中,第4层、第9层和第18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正胸有向左侧也有水沟与右臂后侧水沟相连。两耳背后靠山崖处,有洞穴左右相通;胸部背侧两端各有一洞,但互未凿通,这些水沟和洞穴,组成了科学的排水、隔湿和通风系统,防止了大佛的侵蚀性风化。

3、沿大佛左侧的棱云栈道可直接到达大佛的底部。在此抬头仰望大佛,会有仰之弥高的感觉。坐像右侧有一条九曲古栈道。栈道沿著佛像的右侧绝壁开凿而成,奇陡无比,曲折九转,方能登上栈道的顶端。这里是大佛头部的右侧,也就是凌云山的山顶。此处可观赏到大佛头部的雕刻艺术。大佛顶上的头发,共有螺髻1051个。远看发髻与头部浑然一体,实则以石块逐个嵌就。

4、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发髻1051个,耳长6.7米,鼻和眉长5.6米,嘴巴和眼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9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在大佛左右两侧沿江崖壁上,还有两尊身高超过16米的护法天王石刻,与大佛一起形成了一佛二天王的格局。与天王共存的还有数百上千尊石刻塑像,宛然汇集成庞大的佛教石刻艺术群。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12-21
为何想要开凿高71米,气势恢宏的乐山大佛?
它最早的发起人是海通和尚,这位大师心系百姓,看到因江水泛滥,众多人流离失所,为了镇住“水妖”,海通和尚立志要开凿一尊大佛安稳民心,经过漫长的10年募捐后,又过了8年由大佛的头至胸部开凿出来,大佛的胸至膝部在由地方政府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组织完成,这段时间用了7年。由此之后“莲花座上及于膝”、“丹彩以章”、“金宝以严”整体上色等工程,也都由他继任主持建造完成,耗时约15年。

这些加起来也没90年呀?
要知道,在古代战争频繁,即便在唐代也有著名的“安史之乱”,就足以让工程停工。再加上如此浩大的工程量,资金筹措绝对是少不了的,这么大的动静皇帝肯定需要知晓,恩准后才能着手。实际上开凿大佛时间有30余年,地方主持开凿约22年,将近承担了3/4的工作量。资金方面,虽然有民间集资,但这只是杯水车薪而已,地方官员先后拿出自己积蓄、筹钱、以及动用地方财政的税金来建造完成的。

如今虽已过去一千多年,但是这尊坐东向西,肃穆慈祥的大佛,依旧坐在那里看尽岁月流逝,仍能保持初心。

为什么要修建乐山大佛?
1、乐山之下为两江交汇处,往来船只多有舟覆人亡之事。唐时有僧人倡建佛像以教化水神。建像后船只往来得保平安。用来镇住水中的妖魔鬼怪的,原来是在一个庙里的,庙依山而建,由于时间太久,庙不存在了,就剩下大佛了。2、乐山大佛具有一套设计巧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对保护大佛起到了重要的...

为什么要建造乐山大佛?
因为乐山大佛位于三江汇流的地方,水很急,船到了这里经常船毁人亡,一个和尚路过这里,认为是水里有妖怪作怪,所以建了个大佛镇妖。开发建设:古代的乐山三江汇流之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聚凌云山麓,水势相当的凶猛,舟辑至此往往被颠覆。每当夏汛,江水直捣山壁,常常造成船毁人亡的悲剧。海...

为什么要修建乐山大佛
修建乐山大佛,是为了航运需要,避免船毁人亡。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九十年。古代的乐...

乐山大佛的来历
乐山大佛的创建始于唐朝时期。当时,为了镇守水患,保障当地百姓的安宁,唐玄宗李隆基下令修建这座大佛。据传,佛教在当时非常盛行,人们希望通过修建佛像来寻求心灵的寄托和安宁。乐山大佛的建造,不仅体现了佛教文化的影响,也反映了古代四川地区人民对抗自然灾害的智慧和决心。乐山大佛的雕刻工程浩大,历时多年...

乐山大佛的由来和历史
1. 乐山大佛的建造起源于海通和尚的愿望,他希望通过修凿大佛来减缓水势,利益众生。海通和尚发起这项工程,并聚集了人力和物力开始修筑。2. 海通和尚圆寂后,他的弟子们接手继续修建大佛。这项浩大的工程始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历时90年,直到唐德宗贞元19年(公元803年)才最终完成,被誉为...

乐山大佛的实际用途究竟是什么
1、乐山大佛修建的初衷是为了解决水患的问题。乐山大佛之下是一条水势湍急的江流,在当时,这条江危及到了附近老百姓的生存问题。乐山大佛的头发是一层层的圆形的发髻,可就在这看似普通的发髻中,其实却暗含玄机,这发髻共有18层,在第4层、9层和第18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分别有石灰垒砌修饰,远...

乐山大佛为什么修建?
佛像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是海通和尚为减杀水势,普渡众生而发起,招集人力,物力修凿的,海通死后,海通的弟子接手修筑。直至唐德宗贞元19年(公元803年)完工,历时90年。 被诗人誉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乐山大佛景区由凌云山、麻浩岩墓、乌尤山、巨形卧佛...

海通法师为什么修建乐山大佛
因为当时在三江汇合处,波涛汹涌,常吞没过往舟船,当时人们认为是有水怪的原因,所以海通法师建议修凿大佛以镇水怪。自从修建了乐山大佛后此处的水势确实平缓了许多,据考证是因为修大佛是开山凿石许多山石掉入江河,将河底的深坑和漩涡填平了

修建乐山大佛的原因
乐山大佛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古佛弥勒。照《弥勒下生经》所描述,弥勒佛像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就要求他的五官、头、手、脚、身都具有不同于一般人的特征。乐山大佛整个形体超凡脱俗,头上的发髻、阔大的双肩、高而长的眉毛,圆直的鼻孔都是按照佛教典籍的规定修建的印度佛像的“宽肩细腰”...

为什么要修建乐山大佛?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