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外阅读如何进行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07-05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在当今信息量激增的社会里,让学生学会搜集,处理信息,培养学生较强的课外阅读能力至观重要。一、激发兴趣,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动力兴趣是需求的内驱力,只有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已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一)、榜样激励。榜样能使学生产生看齐的向上心理。平时,老师可以有意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一些名人名家:如文学家高尔基、伟大领袖毛泽东、大作家老舍、叶圣陶、冰心;也可以在班中树立典型来激励学生,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肯读书,才能有较高的阅读能力,鼓励学生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语言营养,精神食粮。(二)、赏析片段,激发兴趣。教师撷取文中精彩片段,有声有色地向学生朗读,或介绍文章的开头、结尾,来激发学生对文章阅读的兴趣。(三)、活动激趣。开展与课外阅读有关的活动,在有趣、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可以开展与课内阅读有关的收集活动,以课外促课内,相得益彰,体验收获的喜悦。还可以定期举办各类主题竞赛,如故事大王赛、诗王竞赛、手抄报赛、成语接龙赛,.以此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二、指导课外阅读,提高课外阅读效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只有正确合理的选择自己所需的作品,快速准确的运用阅读方法,做好读书笔记,课外阅读才有效率,才有收获。(一)、做好读物推荐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都差。如今的课外书包罗万象,良莠不齐,并不都适合学生阅读。作为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读物推荐工作。在读物推荐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教育性原则:读一篇文章、读一本书都要给学生一定的心灵启示,能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指导学生的行为习惯。现在,学生中流行口袋书、漫画书。这些书中,有些充斥着暴力、色情,极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指导学生选书时的正确价值取向。(2)、益智性原则:学生选择的书必须能开发他们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开拓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学识。(3)、趣味性原则:小学生毕竟还是个孩子,我们没必要让他们去读那么深奥,令人费解,学生不感兴趣的文章,只要价值取向准确,不管是动漫书,还是小人书,学生喜欢、爱读,都可以让他们尝试。遵循以上原则,我们就可以从以下四个途径向学生推荐书籍:(1)、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我们推荐读物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如上完了《卡罗纳》,我们可以让学生阅读《爱的教育》,学习了《景阳冈》,可以向学生推荐《水浒传》。(2)、推荐与年龄特点适宜的书籍:小学六年,跨度较大。我们推荐读物时,不能一刀切,必须根据每一级段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向学生提供书籍名单。如:三、四年级的孩子,他们的识字量比较丰富,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我们就可以向他们推荐《格林童话》、《儿童科幻小说》、《十万个为什么》、等书籍。(二)、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方法阅读方法一般包括精读、略读。精读即抓住重点词句,细细揣摩,较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略读即先看序言、提要、编辑大意和目录,以了解全文的性质、内容和规模,再阅读全文章节标题及段落首句和尾句,最后浏览全文,综述大意。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常用的是略读。根据阅读目标的不同,我们又可以把略读分为游览式读书法和筛选式读书法。培养学生阅读方法,我们要遵循课内带课外,扶放相结合的原则,切忌拔苗助长。要让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顺序,即先初读,感知课文大意,然后精读品析,最后评议摘录。(三)、辅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摘抄型:摘抄好词好句,科学珍闻,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提纲型:在读过一本读物后,把其中的要点或基本内容提纲挈领写下来,掌握读物的内容及作者的思路,从中学习表达事物的方法。感想型:再读完一本读物后,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及感想和体会,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想象型:主要是续编故事,改写故事,发展联想和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思维。我们要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极大的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学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积极拓展渠道,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让学生徜徉在书海中,在书的海洋中去积累语言,亲近母语,陶冶情操。
第2个回答  2018-10-09
一、兴趣是课外阅读最好的老师
我们通常看到现在的小孩子并不怎么喜欢读书,读书的质量也很不好,他们通常只是为了应付教师和父母的任务而读,只要父母和教师走开了,他们就做小动作,拿着书本也是为了做样子,不会全神贯注地去阅读,虽然他们也知道阅读重要性,但是还是打不起精神去阅读。这种阅读质量令人担忧,也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小学生的记忆力是最佳的,所以,教师和父母应该在这个黄金时间段重视他们的阅读效率。
在长期的教学经验中我发现课堂上教师讲故事会引起学生们的阅读兴趣,效率随之变高,而没有讲故事的课堂学生的学习效率会变的很低,在许多情况下,不管是小孩还是大人都喜欢通过故事来接受一种结论或者定义,在小孩课外阅读时故事是儿童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门户,所以儿童的课外阅读就应从他们最感兴趣的故事入手,从听故事开始,逐渐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找一本有插图的故事书,不要一人一本,家长和小孩子一起看,浏览一遍之后,问小朋友在浏览的过程中什么最深刻,再看第二遍,在看书的时候家长把认为难读的词语指给他们看,让小孩子自己再读一遍,集中精力对文章的结构做出判断,品味其中的好句好段。然后再复述一遍,等到孩子读完或者复述完一个故事后记得表扬孩子,得到家长的表扬后,孩子有更大的兴趣讲故事。在碰到小朋友自己讲故事后都要给予表扬,慢慢小朋友就会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孩子们在学校的殿堂遨游知识的海洋,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置身于大自然怀抱的学习会有一辈子的深刻的记忆,尤其是在孩童时代,可以让孩子在学习的时候同大自然结合起来,运用摆事实讲道理的形式,帮助孩子理解接受知识.在课外阅读中我们要提高孩子们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就像交际能力一样影响人的终身发展。在玩的时候世界就是个美丽的窗口,是一本活教材,老师或者父母循序渐进地介绍人物景点、水库运作原理、火车活塞推动产生动力,培养孩子善于发现和追问的习惯,解决孩子眼睛里十万个为什么问题,帮助孩子体验个性化地阅读,提升终身阅读的习惯。
二、课外题材的选用
小学生对曲折离奇的故事以及小说非常感兴趣,如果这些小说有插图的话会让他们更加爱不释手.男生喜欢人物传记、科幻小说、历史故事、天文地理,女生喜欢民间故事、寓言小说,家长和教师在拓展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时应该考虑他们的性别因素,提高他们的情操和美好的人格修养。
推荐的书籍必须和学习的课文有紧密的联系.例如学习了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司马光》、《称象》之后,我马上让孩子们去阅读在他们理解能力接受范围之内的其他名人小时候的故事作品;再如学习了小英雄《王二小》之后,我就让孩子们去阅读其他抗日小英雄的故事作品。这样会起到一箭三雕的效果,不仅探究了其他作品的魅力,而且还延伸自己的眼光,增加了自身生活以外的体验,进一步巩固了课文的知识,夯实了语文基础,达到诱发学习兴趣的目的,所以家长要随时根据孩子们学习的课文为孩子推荐与之相联系的读本。
复述是对自身阅读的检查和评价的一种方式,通过复述,促进小孩子对阅读的理解,有助于阅读的效率最优化;通过复述,教师和家长能明确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及时对他们的问题做出引导和补救,复述也是小学生对自己所读文章或者作品的回顾,通过复述来检验自己的掌握程度,对文章的结构是否了解,对作者的创作以及思路是否烂熟于心,复述是阅读过程中最有效的程序。
随着社会生活快节奏的发展,我们接收的信息量和信息面也越来越大,像老夫子那种摇头摆尾的阅读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的生活,小学生要学会快速浏览自己身边的文字或者文本,家长在陪孩子玩的时候不要忘记这种潜意识培养,让他们学会快速接触事情的方法,培养一种随时随地都默读的方式。
三、营造阅读的环境
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是提高小孩子课外阅读能力的前提,孟母三迁也就说明了这个道理。目前我们处于一个快节奏的发展过程之中,网络、游戏等充斥了文化市场。学生们的自我控制不够好,使他们把大量的时间投入到网络中导致成绩下降或者厌学。外面的高节奏也不是高墙可以堵到的,喧嚣的社会已经进入到了他们的内心,使得减少自我反思和独自体会的时间。家长要尽最大的努力为小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气氛,作为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平等的教育环境。在布置课外阅读时教师应该适可而止,要让学生从事轻松愉悦的阅读才是最有效率的方式,而不是为了完成任务。
父母是学生的启蒙老师,父母做什么孩子也会在那种氛围中不由自主地学习父母的生活方式。在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时,父母担当重大的任务,父母要树立正确地读书习惯,掌握怎么科学的阅读,要以身作则地影响孩子向良好的爱读书方面发展;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观点,掌握正确的方法,父母同背书,同逛公园,在玩的时候把与之相联系的知识传授给孩子,全力营造家中浓郁的阅读氛围。
四、课外阅读注意的要点
每天早上大声朗诵课文,有的学生喜欢默记,但是默记较之大声朗读逊色,原因是因为默记容易走神,另外,小学生的心智还未发育成熟,理性默记的方法还未培养完善。但是在选文章时不要选择超过他们智力、生活经验之外的文章,那种文章虽然记住了,可是忘记的也快,大声朗读是为了积累知识和培养他们的语感能力。
养成他们查字典的良好习惯。查工具书是一个良好的习惯,碰到不认识的字,如果只认半边,那不会有进步,问家长也不会增加长久的记忆。所以一定要养成孩子们向不说话老师请教的好习惯。
培养小学生的思考能力,在读完一篇文章后要及时跟踪问孩子读了什么,复述一下情节,他的理解是怎么样的,或者利用里面一个好奇的情节抓住他们求知的好奇心。宋理学家朱熹曾说:“问渠哪得清如水,唯有源头活水来”,可见知识的更新使人的思想更加超前,所以小学生应在老师和父母的循循善诱下,高效率利用课余一点时间学习好丰富多彩的知识,为自己的人生扬帆起航。
结束语:
目前,在课改的大背景下,我们的教育体制已经面向素质教育,但是传统教育仍像一具猛兽啃噬着我们新的教育体制,束缚了小学生的手脚,甚至束缚了孩子放眼世界的眼光,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之下我们的教师和学生也不可能完全抛弃我们传统的满堂灌教育方式。积极有效的引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能够增加他们的知识面,帮助他们更快的接受新鲜事物,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是一种良好地人性化地教育方式。
第3个回答  2019-01-05
”“我们应该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古人也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朱熹就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
< xmlnamespace prefix ="o"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课外阅读不仅对大家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对人的道德素质和思想意识也有重大影响。“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这句话是有道理的,作为学生的我们学生更应“多读书、读好书”
,从小养成“好读书”的习惯。
一、要有充裕的读书时间。
每天的午休时间,让学生带来课外书,在教室里看,有精彩的段落,你还可以当场推荐给同学们,或者摘抄到自己的《采蜜本》上,也可以制作成卡片,贴在教室里;晚上的语文家作,我要求学生必须看半小时书,然后将看的页数和书名反馈在作业本上,有条件的,可以家长检查后签字;自从实行“一篇课文两课时”的课改以后,每周又多出了一节语文课,我将它改为“课外阅读指导课”或“课外阅读汇报课”
。规定的集体阅读时间是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必要保证,但自由阅读的时间也必不可少,每天的课余时间,周末的休息时间,都成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实践证明:给了学生充裕的读书时间,课外阅读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才能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
二、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作为课外指导者,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创设读书的大环境:首先,在校园中拉起竖幅:“爱书吧,它是知识的源泉!”“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一类名人名言;在橱窗中出“新书推荐”板报。其次,布置漂亮的新书展览于图书室,并组织学生前去参观,学生就会被那色彩缤纷的封面和插图,妙趣横生的内容所深深吸引。另外,在教室中,设立图书角,推荐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报刊书籍,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文化氛围。2、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大量阅读提供充足的时间。还可以开设阅读指导课,着眼最基本的方法、技能的传授,帮助学生选择读物,指点学生科学利用休闲时光读书等。
3、开展有关活动,如举办书籍交流会,让学生拿出自己心爱的书籍,推荐给对方,同时也从对方的书中找到自己喜爱阅读的书籍,从而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或者在教室里最醒目的地方布置《书海拾贝》专栏,张贴学生自己从课外阅读中的所得的收获。
第4个回答  2019-01-28
你好,针对你的问题,我给出以下建议,
第一点:阅读需要有兴趣,所以尽量给孩子买一些他感兴趣的书籍,培养他阅读的习惯
第二点:可以跟孩子一起阅读,给孩子营造一种阅读的氛围
第三点:可以适当设置一些奖励,鼓励孩子去读书
以上就是我的建议,希望能帮到你
第5个回答  2018-11-21
1、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和进行课外阅读。 
2、教会学生看作者简介、引言导读、故事简介、目录部分,让学生学会读整本书的基本方法。
重点:指导学生如何选择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  
难点:指导学生有计划地、合理地进行课外阅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