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有什么害处?

要尽量从各方面具体分析,写文章用
求原创

中庸之道讲的到底是什么,中庸真的是指让你平庸吗?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25
我们的祖先倡导中庸,中庸之意其实就是在处理问题时不要走极端,而是要找到处理问题最适合的方法。当然中庸思想也是有缺点的,带给人们的,很多时候是墨守成规。中国封建社会的牢靠,跟中庸思想脱不了关系。它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却制约了思想的起源和文明的发展。很多时候那些优秀的思想以及制度,在诞生初期,很难被人们理解、接受。固然就被贴上极端者的标签。中庸思想不善于探索新的领域,更适合继承与发展。 极端之路未必就是坏的,未被实践前,就不能否认它的价值。我们人总爱犯一个毛病,利用自己的无知去评判事物。或者说对自己知道的深信不疑。中庸思想让我们失去了挑战一切的心理。所谓权威是不害怕挑战,真理也不怕被挑战。 这个世界要革新前进就不得面对极端。就如同在中世纪的宗教中质疑神的存在。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5-05
中庸哪有什么害处,中庸的意思其实就是在处理问题时不要走极端,而是要找到处理问题最适合的方法。是一种处事方法,处事方法就是一种手段,手段会有错吗?关键看你怎么去用这个手段。凡事都要把握个度,不是谁都能把握好这个度的,所以很少有人能正在做到中庸的。现代人很多都把中庸错误理解了,用中庸来给自己所作所为当借口而已。鲁迅《华盖集·通讯》就说:“遇见强者,不敢反抗,便以‘中庸’这些话来粉饰,聊以自慰。”所以说,中庸没有害处,错误理解才是害处啊。国人太喜欢做文字功夫了,拿这些词来当挡箭牌,遮羞,不能客观的看待理解这些词。希望你写文章的时候能客观看待中庸。
第3个回答  2012-05-05
大家都知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话吧,这就明显的说明了我们国家现在的情况.有能力的总是受到排挤,只能忍气吞声装出一副弱智的样子,领导好象都看不得手下的人比他强,想方设法的抑制人才,就是因为我们的儒教的印象、教育体制制造出了这些危害国家的人,只有迅速的前进和科技的领先才是世界发展的趋势,装孙子就要挨打!有能力的人才,是国家的栋梁,一群把握中庸之道的人,怎么可能让国家充满动力?!充满生机?!充满斗志?!

中庸难免会缺乏大局观念“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中庸之道培养了大批乡愿之徒。乡愿是什么?乡愿就是和事佬,就是和稀泥,就是“不骑马,不骑牛,骑着毛驴走中游”的所谓的中间路线,就是毫无个人观点,唯主子之意旨行事的奴才思想。表现在政治上就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保命哲学,是一种道德极其败坏的行为。
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在一首《千年调》的词中这样描绘乡愿:“然然可可,万事称好。”“寒与热,总随人,甘国老。”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先驱章炳麟(太炎)先生在 1906年撰写的《诸子学略说》中直指“中庸之道”的实质是叫人做“乡愿”,即当两面派的伪君子。

中庸之道让一批昏君肆意虐民。因为孔子在《论语泰伯》中说过 “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的话。所以,这帮得了中庸精髓的人,便在昏君不理朝政,大肆虐民时,学会了一套“忍”的方法。什么万事忍为高,什么忍字头上一把刀,什么能忍则忍。什么“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对明君尽忠可以,对昏君暴君也可以尽忠吗?乃至清末权臣李鸿章也撰写了一幅“受尽天下百官气,养就心中一段春”的对联,来表明自己的忍。

中庸之道使人们不敢有创新意识,只能步人后尘甚至固步自守。中华民族本来是一个最有创新意识的民族,在中庸之道的流毒传播不广时,中华民族的创新和进取精神是最强的。他们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创造了辉煌,成为领先当时世界潮流的优秀民族。比如商鞅变法、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王安石变法、乃至后来的康乾盛世等,都是因为受中庸之道的影响小才得以发展起来的。

事例:抗日战争初期,一个班的日本鬼子掳掠了200多强壮的中国北方男人,而后不用捆绑的押解着他们准备去处决。因为天热,这一个班的日本鬼子又走了一多半去找水,只剩下三四个鬼子看着。我们愚钝到极点的同胞竟没有一个想领头反抗,逃跑的,而是听任其他的鬼子回来后,把他们押解到一个坑里活埋了。这是说的老百姓。同样是抗日战争初期,近百个日本兵,押解着五万名国民党军俘虏去燕子矶枪杀,可怜这五万名军人,不要说反抗,连逃跑的勇气也没有。我们在责骂日本鬼子毫无人性的同时,难道不对我们同胞的行为反思一下吗?他们为什么没有反抗精神?为什么安于当顺民而任人宰割?抗日战争,如果没有毛泽东辈的昂起头颅,挺直腰杆,以大无畏,不怕死的刚烈血性与日本鬼子拼杀,则未必只有八年。
第4个回答  2012-05-07
中庸有好有坏
坏处嘛,破坏了自我个性,人性得不到突破,无法在前进,就好像蚕用厚厚的衣服包裹自己,保护了自己,确也扼杀了自己。中庸的人显得没个性,在这个个性时代不合群;时间长了会失去自我,连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与最初的愿望想去甚远

中庸有什么害处?
首先,从哲学的角度,中庸没有什么害处!是在事物的发展中的一个状态,而且是一个稳定的状态!中庸是一种进可攻,退可守的状态。太极的阴阳鱼也是,阴进阳退,阳进阴退,平衡之处可以视为中庸,此处的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看似静实为动 所以,看问题不要执其一端。。。

为什么说"中庸之道害死人"??
中庸虽有好处,但害处更大,中庸的实质是要达到平衡。任何事物若稳定发展一定是处于平衡状态,平衡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收缩的方法,两种力量向内,相互抵消达到平衡,即中庸;另外一种是扩张的方法,两种力量向外达到平衡;中庸是采取了收缩的方式,抵消两种力量来达到平衡状态,结果虽然是平衡的,但另一个...

中庸有什么害处
事前预判,事中止错,事后修正,这是实干家的实干原则。但是儒家只有中庸,所以宋理宗时期最为明显,满朝大儒,面对敌人来求救,断然出兵报仇,正正好。面对宋末三杰,正好。面对大宋灭亡,正好,宋朝是打不过元朝的。所谓正正好。

为什么传承了两千年的《四书》没有被设置为孩子的必修课?
三、压力过大 现在的孩子学习可不轻松,除了繁重的学习任务,很多家长还给孩子报了各种兴趣班和补习班,所以孩子根本没有时间学习四书这类难懂的书籍。孩子还小,没有必要给孩子过大的压力,有时候压力过大的话可能会让孩子发展不健康。

关于“贵在中和,不争之争”与做人的道理。请支持中庸做人的朋友进来解答...
回答2:中道,是种思维和判断的方法,使自我的心更加清晰明确,思维更加敏捷,而后影响自己的行为。只要深入去做,去体验,应该能够达到自强自胜的境界。一切有为的期待、梦想,无不来源于正确的方向和方法,而中道,就是这样的方法,可以使我们不偏执,不退缩,完成对自我的力量、心理等基础储备,从而为...

弟子规全文?解释?
(古人一书难求,故有修补之举。) 非圣书 屏勿视 蔽聪明 坏心志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易解:不是传述圣贤言行的著作,以及有害身心健康的不良书刊,都应该摒弃不要看,以免身心受到污染,智慧遭受蒙蔽,心志变得不健康。遇到困难或挫折的时候,不要自暴自弃,也不必愤世嫉俗,看什么都不顺眼,应该发愤向上努力学习...

路边看手相的能说对是怎么回事。我没有告诉他任何东西,他只是看手相...
感情线上出现下三角表示容易有第三者的介入,如果成为四方格,则主经常制造一些不必要的感情麻烦来困扰自己,感情抑郁及苦闷,不时有自杀念头,但又怕死,有如吸毒者一般,清醒时则知道吸毒的害处,但当瘾发时又情不自禁地吸毒。 感情线下的职业线 感情线下,有一条平行且向横刻的粗线(从消极火星原——就是“手掌最...

什么是八股文
由宋而后,直至清末废科举,读书人自启蒙识字到开笔作文,主要的学习内容,就是四书、五经,学习这些,考试这些。八股文就是在这样的教育基础,学习内容下的产物。八股文的题目全出自《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八股文的形式,最早可溯源于唐朝的“帖括”。所谓“帖括”,就...

《弟子规》的翻译
(中庸:用功日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 求学当中,心里有疑问,应随时笔记,一有机会,就向良师益友请教,务必确实明白它的真义。(不耻下问) 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

为什么学易经没好下场(为什么会有人说学易经没好下场)
人之命运,万有不齐,确实会有不好的遭遇,但是这跟学《易经》有什么关系?学习《易经》只有好处,没有害处。孔子说,“乐天知命而不忧”,“自天佑之,吉无不利”,“无有师保,如临父母”这些对于《易经》的描述,哪一个不好呢?所以说所谓学习《易经》没有好下场,多是故意玄化,让后人望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