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里的烦恼具体指哪些内容呢

如题

这问题有层次之分,但是总原则不变,後学略说如下:

第一: 佛法里所说的烦恼,并不是世间人常讲的烦恼,世间人常讲的烦恼,都是世俗红尘累事造成的压力、情绪上的痛苦等,那些是真正的烦恼造成的结果。佛法中的烦恼,是引发众生轮回生死的烦恼、一直束缚众生的结,譬如贪、嗔、邪见,由於有贪,众生就会一直追逐五欲而无法止息,无法超越欲界的束缚,而邪见的束缚,也会让众生一直摭取自我是真实,而不断为了自我,产生了种种颠倒妄想、而起贪、起嗔、起慢、起忌妒等等无量无边烦恼。所以,佛法所说的这些烦恼,是根本烦恼。

第二: 接下来要认识烦恼,这些贪嗔痴、邪见等,其实本来就有了,但是你说它实有或虚空都不对,这些烦恼之所以会有,是由於众生的本心如来藏,本来就含藏了各类烦恼种子,只要适合的缘俱足,就会让烦恼起现行,譬如由於有欲界爱无明、我见无明为缘,那麼众生就会跟贪爱相应,贪种子起现行,就是贪,从现象来看,就会有意淫意贪、心淫心贪、乃至身体附诸行动去追逐所渴望之事物了。

第三: 烦恼的断除,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断现行,也就是种子还在,但是有智慧让其不运作现行;那第二种,种子也断、而且不会再因为薰染接触、而又产生新的烦恼种子如贪嗔痴等。
前者是阿罗汉,阿罗汉由於观察身心自我的虚妄、我见与我执都断除,由於这个解脱智慧的缘故,本心如来藏就不会再现起贪嗔痴等烦恼种子,可是其实烦恼种子还在、只是暂时随眠。
那後者即是 佛世尊,佛陀经过无量劫的菩萨道修行,断除所有烦恼种子,而且也不会再令烦恼种子重新培养,这才是真的常乐我净。

第四: 烦恼种子的断除先且不说,因为这个智慧甚深极甚深,不是我辈可以马上就观行修习的,至少要初地二地以上,才有办法真的断除烦恼种子,在此之前,都是以断现行为主。

那麼,要断烦恼现行,最快速的方式就是断一念无明,因为烦恼会一直现行,就是因为有一念无明在,譬如一念无明中的欲界爱无明,就是对於欲界一切境界,不知道其虚幻无常的过失,而认定欲界境界真实、可爱,有这个无明,就会因为欲界种种境界而不断起贪、起嗔,纵然你修定能入定,有这无明,就会让你不知道什麼时候突然蹦起一念而出定。

那这种一念无明总的来说有四种: 见一处住地无明、欲界爱无明、色界爱无明、无色界爱无明。
第一种是见所断烦恼,也就是在观念上、见解上的转变,而後三者是修所断烦恼,这必须不断在境界上历练而修断。

欲断一念无明者,一定要先断见一处住地无明,也就是我见,因为这也是烦恼现行的根本。那断除的方法,就是从我们五阴身心观行开始,众生是一直深深的认定身心自我真实,没有一刹那停止过,那麼,要破除这种邪见,就是要观察、确认自我身心的无常、虚妄、无我,如果能够印定五阴身心都是无常、是苦、无我、不自在不自主,那麼我见就能断除了。那详细的方法,有机缘再谈。

那这种方法,以世俗法来看,其实跟我们学习的过程是一样的,只是,我们都是学生,而断我见则是学死。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5-03
烦恼,
最简单分三:贪嗔痴
次简单分五:贪嗔痴慢疑
第三次分六:贪,嗔,痴,慢,疑,不正见
第四次分十:贪,嗔,痴,慢,疑;萨迦耶见,边见,邪见,见取,戒禁取

第五次加二十随烦恼,不提啦,

详细见《大乘五蕴论》或《大乘百法明门论》有论述,俱舍论的烦恼品则更详细

吉祥!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5-04
我说一点个人的见解 未经大德考证 仅仅是个人观点 仅供参考
烦恼都是由恶产生的感受 比如 贪婪 怨恨 愚痴
从医学生理学的角度看 这些负面的东西和产物 对于身心健康是有着极大地损害的 有一句话说得好 人不是因为健康而快乐 而是因为快乐而健康
从佛陀的教育中 可以得知 还不仅如此 这些烦恼不仅会贻害我们的健康 还会使我们堕落 你可以看看 马云 成就淘宝帝国的马云 他的淘宝能够笑傲江湖 完全是因为一直坚持着道德的操守 他说过 人的心胸是被委屈撑大的 更多的例子不胜枚举 生意上是如此 善有善报 有大成者必有大德 更广泛的看来 人生所有的大成就 都离不开道德 所以善的能量非常之大 大到不可思议
第3个回答  2012-05-16
烦逐外境,恼生内心。
见到外界的一切人,事,物后,使自己的心因分别执着而产生不快乐的波动,就是烦恼。
第4个回答  2012-05-05
无常、苦、无我、不净
生、老、病、死

佛教里所讲的三大烦恼分别是什么意思?
佛教里所说的三大烦恼分别是无明烦恼,见思烦恼,尘沙烦恼。具体如下:1、无明烦恼 “无明烦恼”又叫“无明惑”,是佛教用语。无明烦恼是根本烦恼,能障蔽中道实相的道理,菩萨破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无明断尽,就成佛。佛菩萨把障碍分成三大类,叫做烦恼,三大类的烦恼。第一个是无明烦恼,无明烦恼...

佛经中提到的六大烦恼指哪些?
一、根本烦恼: 佛经中提到的根本烦恼包括贪、嗔、痴,这三者被称为三毒。通常,人们可能会认为某人贪心、易怒或愚昧,但这些描述与佛教中所说的贪、嗔、痴并不完全相同。1. 贪:在佛教中,贪指的是对三有(欲有、色有、无色有)及资具(顺境)的执着和不舍。三有指的是欲界、色界和无色界,...

佛教中说的烦恼与违缘是什么意思?
烦恼,在一般人的观念中,通常是指内心的烦闷苦恼或焦虑不安。不过,在佛教中包含的范围要大得多,它不单指烦躁、苦闷、焦虑,还包括贪婪、执着、自私、傲慢、虚荣、妒忌、吝啬、错误的见解、怀疑、猜忌、生气、愤怒、憎恨、残酷、反感、愚昧、无知、麻木、散乱等等。用通俗话来讲,就是负面情绪、不好...

西游记中的九九八十一难在佛典中指哪八十一种烦恼?
烦恼,在一般人的观念中,通常是指内心的烦闷苦恼或焦虑不安。不过,在佛教中包含的范围要大得多,它不单指烦躁、苦闷、焦虑,还包括贪婪、执着、自私、傲慢、虚荣、妒忌、吝啬、错误的见解、怀疑、猜忌、生气、愤怒、憎恨、残酷、反感、愚昧、无知、麻木、散乱等等。用通俗话来讲,就是负面情绪、不好...

佛教“六根本烦恼”有哪些
烦恼即迷惑,人类因迷惑而造诸恶业,受种种的痛苦。这痛苦的来源,乃由六根本烦恼而起的。现略说明于下:一、贪—是贪爱、贪恋、贪著。对于五欲过分追求,或不义的窃取,或对于自我的财物与所学的理法,悭吝不舍,不肯惠施于人。只为私欲,损害他人,贪之为害,罪业深重,经云:‘死堕饿鬼,受...

佛教指牵挂恐怖忧愁是属于烦恼这一类吗
六不正见。 (六种根本烦恼)一忿,二恨,三恼,四覆,五诳,六谄,七憍,八害,九嫉,十悭,十一无惭,十二无愧,十三不信,十四懈怠,十五放逸,十六昏沉,十七掉举,十八失念,十九不正知,二十散乱。 (20种随烦恼)您说的牵挂恐怖忧愁属于烦恼,但要根据具体情况才能与以上分类对应。

请问佛教说的烦恼是什么?分别、妄想、执着又是什么意思?谢谢。_百度...
烦恼,在一般人的观念中,通常是指内心的烦闷苦恼或焦虑不安。不过,在佛教中所指的烦恼,包含的范围要大得多,它不单指烦躁、苦闷、焦虑,还包括贪婪、执着、自私、傲慢、虚荣、妒忌、吝啬、错误的见解、怀疑、猜忌、生气、愤怒、憎恨、残酷、反感、愚昧、无知、麻木、散乱等等。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负面情绪、不好的...

佛教里所说的108种烦恼各是什么
一、见惑八十八使 佛教中,三界的见惑有八十八使,这是指导致我们迷恋尘世的各种错误见解和认知。二、修惑十使 修惑是指修行者在修行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十个障碍,也称为十使。三、九十八随眠 见惑和修惑合称为腊态羡,又称为九十八随眠,指的是深植于我们内心的九十八种烦恼。四、十缠 除了...

佛教的108种烦恼都个是什么。
具体来说,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分别对应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之境。当六根对六尘产生分别时,各有好、恶、平(非好非恶)三种分别,合为十八种。再考虑染、净之分,合为三十六种。最后配以过去、未来、现在三世,合为一百零八种烦恼。三、念佛计数与打钟 在佛教中,念佛计数...

佛家所说的“嗔”所指的是什么?
佛教把人的烦恼分为“6种根本烦恼”和“20种随烦恼”,学佛的目的就是通过修行断除这些烦恼,这些烦恼断尽就可脱离六道之苦(成为阿罗汉、大菩萨和佛)。“嗔”是六根本烦恼之一,就是我们遇到不如意事升起的“憎恨”等心理状态。详细如下:六种根本烦恼:“贪”“嗔”“痴”“疑”“慢”“邪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