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要求的能力有什么?

它主要是学习哪方面的知识呢?培养的又是什么能力?

学习主要是了解各学派的经济理论及模型(一定的高等数学知识也是必要的),并通过课堂实例讨论加深对各种经济现象如失业率、商品库存等及经济手段如利率、税收等的理解和认识,最终达到能够预测分析经济发展趋势,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其稳定发展的目的。主要课程有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数量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等。

培养的能力有:

一是观察能力
很自然地,这是指经济学家要有能力在现实中观察出重大
问题,以及规律性与决定性的问题。这既包括现在正在发生的问题,也包括历
史问题。人们是否能够发现和解释历史的问题,直接关系到是否有能力解释现
在。如果没能力解释历史,往往也没能力解释现在。现实问题总是非常复杂的。
从学术上来说,如何找出现实或历史中最重要的问题,提出一个解释,这是很
大的挑战。面对这样的挑战,学者与非学者是如何区分的?什么是经济学者心
里特别重要的东西?我想,区别他们的一个标准,就是看他们心里有没有一个
理论的基准(benchmark)。好的经济学家要能在观察现实的时候发现问题,提
出疑问。也就是说有洞察力。好的社会科学家一定要有能力找到问题。提出一
个好的问题相当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半。所谓的问题,即是疑问。他所产生的疑
问、看到的现象,有没有什么规律,能不能解释。如果没有什么规律,那就谈
不上是经济学问题;如果这个规律能够被已有的理论所解释,也谈不上是问题。
观察到现象,且能发现里面有什么问题,这非常取决于学者心里存在的理论基
准。一个学者能抓到什么样的问题,就基本上决定这个人是个什么样的经济学
家。重要的经济学家抓到的是重要的问题。有理论素养的经济学家和非经济学
家的差别,就在于有没有理论基准。
经济学教育中大量的内容是机械的,问题在于,怎么培养人的观察能力。
这是教育中的重要问题。观察能力中,有一部分是可以培养的,有一部分是不
能培养的。从经济学教育的角度,我们现在只讨论可以培养的部分。要培养出
观察能力,其核心就是要透彻理解经济学理论基准。当一个好的学者对经济学
理论中提供的基准吃透了,这个基准就能帮助他判断什么地方是有疑问的,什
么地方并不是疑问。为了讲得更通俗,可以比喻为结晶。基准就相当于一种结
晶的基本结构。它是反映现实的一种理想的、简化的结构。有这样一个结晶在
脑子里,在观察现实的时候,就能依据它来判断什么问题是原有的基准解释得
了的,什么是解释不了的。解释不了的问题,就可能成为好的问题。这就是好
的经济学家所要做的事情。
历史上一个重要的例子是人们很熟悉的科斯定理,这是科斯暑期在美国打
工时发现的。他观察到一个重要现象,认为已有的经济学理论不能解释。他在
伦敦经济学院念本科的时候,学到经济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形成了他头脑中的
基准。经济学告诉他,市场在理想竞争状态下是最有效率的。在理想竞争状态
下,企业应该是无限小的,经济行为是由市场价格来协调的。可是,科斯观察
到,在通用汽车公司,大量的交易不在市场上完成的,不靠市场价格机制来协
调和运转,而是在企业内部协调的,是上下级调动的关系。什么是企业的边
界?是什么决定了什么应当在市场上交易,什么不能在市场上交易?当时学到
的经济学不可能给他好的结论。科斯虽然只是本科生,但他脑子里有这样一个
经济学理论的结晶,这就是相当于阿罗-德布鲁的“一般均衡理论”里的厂商理
论的基准。没有这个基准,就没有后来的发展。头脑里没有好的基准,就很难
发现问题,可以说有好的基准对观察能力很重要。
一个好的基准一定是抽象的、简单的。所以,当我们讨论经济学的限制和
经济学的指导能力时,绝不应该只由于某个理论有“不符合实际”的什么假设,
就断言它是不真实的,不适用的。实际上,往往正因为好的理论做了好的重要
的假设,才给了我们重要的分析力量。

二是分析能力

分析能力大体上分为两大类:一是理论的—其中包括数
学类型的分析能力和使用自然语言的分析能力。二是实证的—其中包括案例
(收集材料)分析和数学统计分析。经济学大部分使用数学统计类型分析工具,
虽然用非数学工具分析并非不可。为什么现代经济学发展的总趋势是使用数学
工具呢?其原因是,当人们不用数学工具时,推理、分析的能力会受到很大的
限制。只有当问题相对简单,或者人有用自然语言进行分析的天才时,才有可
能不用数学进行分析。当然并不一定数学的分析永远是最高超的。科斯数学上
一窍不通,高中数学考不过。但他有超凡的能力使用自然语言进行分析。为什
么今天的经济学主要使用数学分析能力,那是因为语言的能力非常难以具备,
使得只有少数天才方能达到深入。科斯是天才,马克思亦然。这样的人,不使
用数学工具,用哲学性方法思索还能把问题想透。但是,只有天才而且碰到的
问题相对简单,才有可能不用数学工具。如果要求学生都有科斯这样的分析能
力,可能一千个学生最多只能出一个经济学家。
在讨论到经济学家的培养的问题时,运用数学工具的分析能力是可以培养
的。如果是实证工作,除收集数据、案例之外,往往不可避免地要进行数据处
理,所以要有数学能力。这些因素加在一起,经济学需要有数学的帮助,需要
进行微观、宏观、数理、计量等一系列基本训练,才能帮助学生掌握分析的手
段。这些是当今成为经济学家的基本条件。但是,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要两者
并重,必须同时强调观察能力,而不能只强调数学,两者是互补的。

三是创造能力。

将创造能力从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中独立分离开并没有很
好的道理,我这样表述只是为了更强调创造力。前两者都要创造力,之所以要
分开,是想强调创造力的重要性,是因为只有具有创造能力,才能成为好的经
济学家。创造力指有创造性的观察能力和创造性的分析能力。创造性的观察力
是提出疑问,找到现有经济学中不能解释的主要规律。首先,有没有创造能力
去进行观察,能否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发现基本的挑战。其次,是有没有能力
创造性地进行分析,要有能力处理现有的分析工具没能处理的问题。德布鲁和
纳什其实是数学家,对经济问题并不十分熟悉,但对经济学有非常重要的贡献。
经济学毕竟是一个巨大的学科,有众多的分工。他们二人最重要的贡献是在分
析上,帮助经济学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分析工具,有创造能力的经济学家可以
运用他们的分析工具,从而帮助他们进一步推动经济学的发展。
总的来说,创造能力是最难培养的,因为这往往是不能训练的。可以训练
的一般是规则的、机械的。这也是为什么经济学中大量的训练是数学性的,以
应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可以训练,但创造力是没有系统的方法可教授的。
一般来说,创造力不能训练,只能培养。而培养大部分靠着环境的熏陶,没有
机械的办法。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4-30
经济运行和调控方面知识的,培养经济调控方面能力的人才。
第2个回答  2012-04-30
经济方面的知识和经济方面的能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