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一下二战时期各国陆军实力排名?

意大利军.德军.法军 澳大利亚军 比利时军.荷兰军.波兰军 .苏军 国军 日军.菲律宾军.泰国军.新西兰陆军.英军 芬兰军 挪威军 瑞典军 西班牙军 葡萄牙军 希腊军 罗马尼亚军 捷克斯洛伐克军 土耳其军 匈牙利军

  第一:美军

  美军二战中两线作战,总计歼灭轴心国军队(日本、德国)超过五百万,自身损失40万,全部为军人,无平民伤亡。美军最大限度地体现了消灭敌人,保存自己的精髓,把伤亡率控制到最小限度,美军对日军的伤亡比例为1:20,对德军为1:7,而且美军支援了全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借助二战使自己不但在军事上,而且在综合国力上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并延续至今,二战的美军不但以最小的伤亡打赢了战争,而且打出了一个超级强国。当然,美军的强大不仅仅在于打赢了战争,而且在作战素质、装备、各兵种协同作战能力、军官的战术指挥能力、后勤保证等等方面全面超过敌人和其他盟军,美军是二战当之无愧的第一强大军队。

  第二,英军

  很多人会笑,说英军居然也上榜,而且排第二?我说,你且慢来,听我仔细说。战争尤其是现代战争,绝不仅仅是陆军的较量,而是海、陆、空协同作战的一门科学。战争不但是要消灭敌人,而且要保存自己。英军在整个二战中,在西方国家中坚持时间最长,独立面对德国的时间最长,面临的威胁最大,英吉利海峡不过几十英里,可以说,英国长期面对几十英里外的百万德军,从直线距离来说,比德军迫进莫斯科还是要近,在美苏参战前,英已经单独和德打了一年多,并取得了不列颠空战的胜利,不但保卫了自己,而且大量消耗了德军的空军力量,而皇家海军则牢固地封锁住了全部出海口。敦克尔克是一场败仗,但英军能全身而退则是战术的胜利,二战中英军多次上演了类似的成功撤退,最大限度保存了自己,整个二战英国死亡38万人,几乎全是军人,平民伤亡极少。战后英国虽因种种原因而衰落,但始终保持了一个强国的姿态。

  第三、德军

  德军最大的贡献,在于开创了一种新的战争模式,其指导思想为用一次战役达到整个战略目的。德军有全世界最优秀的士兵和参谋机关,军官的战术素养能力一流,纪律严明,德军在战争初期的胜利除了先进的战术指导思想、优秀的士兵及军官、杰出的机动突击能力外,不能否认,德军在二战初期为了达到其战略目的,不惜背信弃义,对多个中立国进行闪击,比如其突破西线的“施利芬计划”,完全是以破坏比利时、荷兰等国的中立为前提。德军虽然战斗力强,但德军的后勤保障能力较弱,德军在进功苏联时,后勤保障居然靠的是60万匹马,这极大地限制了德军的战斗力,德军被包围后往往因后勤补给不力陷于绝境(这一点和苏军非常相似),与此相反,美、英军即便被包围,也能倚靠强大的后勤补给能力坚持乃至突围。而且德军最大的问题在于海、陆、空发展不平衡,陆军畸形强大,海、空军则与对手差距明显。在不列颠空战中,德军飞机在法国的基地距离英的直线距离不过几十里,而英国空军离德本土上千里,但英国空军依旧能够对德国本土进行远程空袭,到了四二年,皇家空军能一次出动上千架飞机对德国进行空袭,此时的德军飞机几乎已经不能对英国进行任何袭击。可以说,德军是一支畸形发展的军队,在战争中,德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五百万军人死亡,三百万平民死亡,全国十分之一的人口死亡,整个战争德国始终保持着高伤亡率,说明德军在后勤保障上能力非常有限。

  第四,苏军

  苏军在战争一开始其实是一支装备极差、训练无序、指挥无能的军队,人数虽多,但战术素养极差,其战略指导思想又不符实际,军官素质不高,在参战前与芬兰的局部站争就付出了惨烈的代价,在德军进攻初期,苏军联系崩溃,头六个星期就被消灭三百万人,被俘两百万人,飞机被消灭近两万架,坦克被击毁上万辆,若不是德军在进攻方向上发生争执而延误进攻时间,至少莫斯科是保不住的。整个战争期间,苏军保持了罕见的高伤亡率,死亡军人达1000万(一说还要更高),平民死亡1700万。苏军最后的胜利,是多种因素促成的,比如德国独自与美、英、苏三大国对抗,必然出现经济、军事上的力量分散;苏联幅员广阔,周旋余地大;美、英对苏联的大量援助;气候因素;人力资源因素;物产因素等等,还有,苏联和日本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以承认满洲国为条件之一),得以把大量苏军西调,所有这些因素,促成了苏联的胜利,但苏军的胜利是付出了极其高昂的代价获得的,苏军一个战役的死亡人数就超过美、英早整个二战的死亡人数,根据统计,二战中美英死一个人,日本就死7个,德国死亡20人,苏联死85人。所以,苏联的胜利伴随着极高的伤亡,而且苏军的胜利并未使苏联成为一个真正的强国,反而是这种畸形的胜利使苏联走上了畸形发展的道路,最终埋葬了自己,所以说,对苏军的战斗力不宜高估。

  第五:日军

  事实上,在美国参战前,日军面对的全部是近代化国家,日军自己就不是一支完全现代化的军队,他面对的对手更弱,中国是一个刚刚统一(名义上)不久的近代国家,陆军空有人数,海空军近乎无,军阀割锯,人民愚昧,工业近乎无,这样的对手,并不是检验一支军队的真正标尺。日军在二战中,面对的大量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其有限的胜利,靠的是偷袭这样的手段,在美国参战后,日军迅速失败,面对美军的进攻,日军付出了惨重的伤亡代价。就算在日军最强盛的时代,在诺门坎和苏军一遭遇就崩溃,相比苏军面对德军的狼狈不堪,说明日军是多么的虚弱,当然,日本的海军在某种程度上还是有实力的,但其实力非常有限,有限到一场局部海战的失利就一蹶不振,而且日军的后勤保障能力也极差,在战争中经常使自己的军人处于饥饿状态,相比美英两国的后勤补给工作,日军还不是一支现代的军队。

  第六:法军

  法军在二战的表现极差,短短六周就迅速败亡,一方面法国国内厌战情绪高涨,一方面对德国闪击比利时、荷兰估计不足,加上法国国土小,周旋余地不大,加之军事指导思想落后,装备不足,失败也就难免,但法军在敦克尔克为掩护英军撤退还是打得比较英勇,撤退到英国的自由法国空军也打得不错,二战法国虽然亡国,但人员伤亡不大,工业基础未遭严重破坏,社会精英未遭迫害,这些都为法国以后的复兴创造了条件。

  第七:意大利

  意军的表现只能用糟糕来形容,但在局部战场上,意军还是有一定表现的,比如在北非的阿拉曼战役中,在东线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意军表现都比较英勇,尤其在东线,意军第八军团与苏军英勇作战,伤亡达十万人,并非如某些人说的一触即溃。

  第八:中国军队

  中国军队面对的,其实本来就不是一支现代化军队,但中国军队依旧在绝大多数时间里丧师失地,一溃千里,虽然在局部地区局部战斗中有所表现,但作为一支军队,表现实在差劲,在战斗中伤亡惊人,后勤补给近乎无,各军队协调极差,各自为战,战争中大量主动投敌充当伪军,军队贪污成风,吃空饷成风,内耗不断,只是因为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面对的又不是一支真正的现代化军队,才得以保存半壁江山,直到美军参战,中国的抗日危局才真正得到扭转,但中国军队的表现,则无从谈起。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4-28
第一:德国;装备,士兵素质以及战略战术都是最出色的,士兵具有日耳曼人一贯的坚韧和严密的组织纪律性,对上级的命令能坚决的贯彻,下级军官具有很高的素质,上层军官团具有很强的普鲁士军官团的荣誉感和一贯的高素质。

  第二:苏联;陆军装备精良,T-34型坦克是少有的能和德国的豹式和虎式坦克抗衡的,冲锋枪性能优良。士兵的素质不高但极其彪悍和坚强,西伯利亚严寒的气候使斯拉夫人的性格坚强不屈,若换个国家在苏德战争开始几个月就投降了。

  第三:美国;装备精良,上层军官对参战时机把握准确。士兵战斗力很弱,纪律松散。

  第四:法国;装备落后,上层军官战略思想落后,但一直是世界上很出色的陆军,之所以在6周就败给德国只能说是对手太强。

  第五:日本;装备一般,上层军官团能力一般但下级军官执行命令坚决,士兵战斗极其顽强。

  第六:英国:装备不错,但除了在北非没有什么大战。

  第七:中国;没什么好说的。

  第八:印度:之所以列举它只是为了衬托一下下面的。

  第九:意大利:我一直在想它到底是哪一方的。

参考资料:http://bbs.shangdu.com/t/20100629/0100100314693/14693-1.htm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4-28
别的不知道,不过可以肯定意大利的出现给残酷和无情的战争带来了一些搞笑和浪漫。
如果德国战斗力是100,意大利估计是-100, 当年德国对法国宣战,意大利墨索里尼也想摘桃,德国宣战意大利也宣战,18个奇装满员的意大利师打德国打剩下的4个惨败不堪的法国师,结果英勇的意大利人一开战被法国人反攻打到了意大利境内。当法国投降的时候还占着意大利一块领土,后来德国占领了3/5的法国,只给了意大利不到200平凡公里的领土。墨索里尼很不爽!!咱两盟友你才给我这么点地,行你德国打法国我也去打别人,意大利打希腊。从阿尔巴尼亚出兵,墨索里尼说这不是打仗,这是武装游行,我只不过去雅典散散步,结果出动了百万大军散了半年的步被希腊反攻到了阿尔巴尼亚境内。英国支持希腊,揍他王八蛋的,结果希腊建造登陆艇扬言占领意大利。后来德国出面帮意大利,德国12个师里斯特元帅一个礼拜占领了整个希腊。
所以墨索里尼很郁闷,欧洲不行非洲总可以吧,于是40万意大利军队出兵埃及。埃及英军3万人,其中更多的是埃及人还有南非人,结果英军一反攻光意大利战俘就抓了8万6,一个英国坦克营29辆坦克,击毁缴获意大利坦克400辆,结果又是德国来帮忙,隆美尔将军带着两个轻装甲师一下就把英军击退了600公里。

----袁腾飞。
第3个回答  2012-04-28
意大利可以垫底,北欧国家的陆军还是可以的。
第4个回答  2012-04-28
德苏法日美英意比土捷荷澳西国芬希挪瑞葡波匈罗菲泰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