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如题所述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时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阅读是一项最重要的基本功。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担负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任务。教师要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指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独立思考,学会怎样读书,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阅读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那么,我们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呢?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首先,老师要帮助指导学生选择正确的读物,要求符合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富有时代气息,有利于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深浅适度,符合学生需求。这样的读物必然会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接下来就是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有很多。诸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电教手段的使用等等。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创设一定的情境,在班级里渲染适当的气氛是非常必要的。如:在介绍一些课文的时代背景时可以请学生分角色朗读或演一演,也可以请学生说一说或想象一下类似情况下的心情感受。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上的精神负担,使学生在教师的热爱、尊敬和期待中起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地学习,主动地去探索。在阅读教学中,师生应该是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进行读书、讨论、探究、争论的。教师应是一名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学生也正是在互相问答、互相讨论的相互作用的共同活动中,形成能动的学习主体。教师在教学还要注意倾听同学们的意见,使学生在课堂上敢说爱说,甚至提出不同的想法。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积极的参与。在这种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自然而然地发挥出来,同时也获得了精神上的愉悦。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内驱力被极大地激发起来,产生极强的学习动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够表现出超常的勇气、毅力和智慧。但是,学生的兴趣往往是不持久的,还需要教师注意调动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开展生动的阅读活动,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举行读书故事会、演说会、朗读比赛;也可以召开读书信息发布会、读书知识竞赛、举行读书笔记展览等活动。通过一系列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读书的魅力,在充满自娱的读书活动中感受到无穷的乐趣,使其学习的兴趣一直持续下去。学生一旦有了阅读学习的兴趣,就能够积极地去阅读学习。 二、指导学生使用正确的阅读方法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时应掌握适当的阅读方法。教师有意识的把方法渗透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之中,使他们经过一次次的阅读实践,一点一滴地逐步领悟方法,并且反复地练习运用。这样才能慢慢地形成阅读能力。常用的阅读方法有以下几种:1.一边阅读一边思考。这是阅读的基本方法。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在阅读的过程中,当我们遇到不懂的字词或一些科技名词术语时想一想,读到不明白的地方想一想。想一想全文主要讲了什么?说明了什么?自己得到了什么启示或教育?学会了什么?总之,一边读一边想,所想的问题随着阅读的深入应当由易到难,由小到大,有简单到综合。2.一边读一边画。就是指导学生在阅读时遇到疑惑或精彩之处用笔画一画、圈一圈。3.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有相当多的词语、句子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联系上下文琢磨,就能够确切地理解。例如《北大荒的秋天》中有一句话:“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这句话中的“漾”字该如何解释呢?字典有两种解释。一是指“水面轻微动荡”一是指“液体太满而向外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这里是指“水面轻微动荡”。4.联系生活的实际和自身的情感体验。语文课本内容十分丰富,许多课文所描写的事物,所运用的语言,与小学生的生活比较远,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遇到这种情况,就要启发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中去寻找、发现与课文描写的事物相同的经验,把二者联系起来,帮助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 以上这些常用的阅读方法必须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反复运用,逐步熟练,慢慢提高,最终形成独立的阅读能力。小学阶段,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就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并形成一边读,一边想、不动笔墨不读书、主动克服阅读困难、使用工具及勤于阅读的习惯。学生只有养成了这种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自己去读书并且有所获。这种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形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身受用。 三、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 当然,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还应该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由于家庭环境不同、经历不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在认知、情感、思维等各个方面存在着差异。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水平上的差异,所以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做到因材施教。教学目标要适度灵活,课堂提问要分出层次,练习设计要难易有别,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反馈评价等等。 总之,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这才是阅读教学的成功。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关键在“独立”,阅读过程中的思考、探索、领悟、获取、掌握以及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等都是学生自身的事,不能由别人代替。是需要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反复运用,逐步提高,最终形成独立的阅读能力。阅读教学中要坚持“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学会阅读。读的次数多、内容多、形式多,就有利于学生感悟和积累。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6-18
[摘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教师在努力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使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互相促进。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是延伸课堂教学,增长学生知识,提高审美情趣,构建多维的思维空间的重要途径。关键词:阅读培养兴趣教给方法获取引导古人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朱熹也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当今的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也越来越围绕人才和知识的竞争展开。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上占优势,谁就在发展上占据主导地位。人才源自知识,而知识的获得跟广泛的阅读积累是密不可分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教师在努力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使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互相促进。教师如何引领孩子摆脱野性,走进知识的海洋,进入文明的殿堂?唯一的途径就是让孩子学习,去品读大量的书籍。读书使人智慧,读书使人儒雅,读书使人卓越。因此,当新世纪拉开帷幕的时候,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不深思: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纷坛繁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掘,以渊博的知识去适应和面对未来社会的需要和挑战。因此,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是延伸课堂教学,增长学生知识,提高审美情趣,构建多维的思维空间的重要途径。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要抓好以下几点:一、培养兴趣,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自身的强烈愿望。一位教育家说过:“兴趣意味着自我活动。”要让学生乐于读,自愿读,把课外阅读作为自己学习、生活的需要,才能使其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1、推荐学生有兴趣的文章。兴趣是学生阅读的动力,枯燥之物谁也不想领教,嚼蜡之味谁也不肯品尝。我们不指望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肯去吟诵“之乎者也”,也不妄想他们会去玩弄“科学家”的天文数字。只有《天方夜潭》才是他们一千零一夜的美梦,只有安徒生的童话才是他们最亲密的朋友。“兴趣”是他们对课外读物最先的选择。因此我们可推荐《童话大王》、《上下五千年》、《故事会》、《科学家的故事》、《十万个为什么》等,当然也可推荐一些有关音、体、美之类的书籍,总之要合学生的胃口。2、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选择课外读物,必须注意适合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选择课外读物更应注意适合党的教育方针和儿童健康成长的需要,我们不能拿“毒花”去喂饱我们的孩子。众所周知,诸如《童话大王》、《十万个为什么》、《少年文艺》、《小学生周报》、《中小学生安全防范常识》等有趣味性、知识性和文学性的少儿读物,均是孩子们爱看的“花”;诸如《上下五千年》、《一强国之路二十年》、《中国澳门》、《热爱祖国立志成才》等有思想性的书籍也是他们必看的“精神之花”。3、引导广泛的阅读。鲁迅先生曾告诫少年朋友:“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他还说,“专看文学书,也不好的”,会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的糊涂虫,“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起文章来也糊涂”。这富有哲理的话,正是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的“金口玉言”。我们只有指导学生广泛地阅读文学、数学、理化、史地、生物等通俗少儿读物,才能实现博览群书、厚积薄发的宗旨。二、教给方法,指导阅读。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但是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只凭兴趣毫无目的、不苟方法地去茫茫课外读海中“潇洒走一回”其意义和收效也不得而知。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阅读的方法有很多种,我这里所要谈的是几种我们常用而又十分有效的阅读方法: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或上网查阅)。又比如,我们学习了《我和企鹅》之类的课文后,指导学生去图书馆借阅相关的资料,再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于写科学小论文,以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