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有原则的父母

如题所述

要做就做温柔、有原则的父母
在人情社会中,都希望自己的另一半是一个温柔体贴的人,所以温柔成为这几年最看重的词汇,就算身为已父母,也希望成为父母是个温柔的人。

人们觉得性格温柔的人相处起来,比较舒服。因为这样的人,情商比较高,能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冷静的处理事情。

温柔的人就算你错了事情,他不会去严厉地责骂你,一般心平气和的提醒你,无论你是怎样的人,他都能对身边的人有很强的包容心。

你是个温柔的人?

最近看到了一本书,《你的原则要有分寸的说出来》让我对温柔这个词有了新的理解。到底什么是温柔?比起温柔,坚持自己的原则和立场,哪个更为重要?

《你的原则要有分寸的说出来》是由一位日本心理学家本博明的著作,书中作者通过各种案例,让我们认识到没有表达原则对我们生活各方面产生的危害与影响,使我们能够表达自己的原则与立场,不再一味的迎合他人的期待,而牺牲自己。

本博明是日本著名的心理学家,专业大学教育心理学,任大学讲师、大学特邀研究员、大学副教授、人类科学研究所所长等职务。发表过多部著作,包括《透视性格》,《内向所以成功》,《酸葡萄效应,为什么总有人莫名其妙的讨厌你》等。

说起温柔,温柔也包括各种形态,会有真心的与虚伪的温柔。

父母对孩子百依百顺,孩子说什么都听从,这样的父母是温柔的父母吗?对孩子百依百顺,甚至有些溺爱纵容的父母,是真的温柔吗?

父母认为这样是重视孩子,育儿学家也提倡要进行“赞美式教育”,“不吼不叫地正面管教”,不提倡父母对孩子严厉责骂地教养方式,这样会造成孩子心灵创伤,使得身为父母,尽量扮演着温柔的父母。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南风和和北风比较威力,看谁先把行人的衣服先脱掉,北风把风刮得很大很冷,行人为了保暖把衣服裹得很紧。南风刮的风很温暖,行人走路渐渐觉得暖和,开始脱掉大衣,结果显而易见南风取得了胜利。

这个寓言故事,后来被应用到心理学,俗称为“南风效应”,与人相处要讲究方法,有时候心平气和,更能够解决问题,所以即使面对孩子在态度问题上,也希望父母能够温柔平静,不轻易对孩子动怒。与其对孩子大吼大叫,应该多与孩子进行沟通教导。

父母为了孩子,不想和孩子关系闹僵,害怕责骂孩子会造成孩子心灵上的创伤,小心翼翼的注意自己的言辞,甚至一味的纵容孩子。

美国心理学家哈丽雅特·布莱克写过一本名叫《取悦症:不懂拒绝的老好人》的书,她说:“做老好人是不断取悦别人的一种瘾,害怕和任何人发生对抗或者冲突,结果却让所有人不满意。”

父母便成了“讨好型人格”。为了孩子开心,不断得去迎合孩子的言行。非常在意自己在孩子眼中的评价,希望成为孩子眼中温柔可亲的父母,和孩子维系良好的亲子关系,不懂得拒绝,逐渐变得没有原则和底线。最终结局会怎样?

这不禁让我想到了《安家》这部电视剧中的一幕:一对老夫妻辛苦经营早餐铺,用半生攒下来的积蓄给儿子全款买了一套房子,媳妇希望房产证能加她的名字,最后得偿所愿,两人住在新房里。

老两口打算与儿子,儿媳同住,用板车拉着全部家当去找他们,却被亲生儿子从新房赶了出来,300多万的房款最后又回到了那个包子铺,在简陋的床铺两人合衣而眠,看过不禁让人又气愤又心酸。

父母一味的娇惯迎合子女,让孩子只会不懂得感恩,变得冷血又贪婪。这不只是电视剧才有的情节,在现实生活中,父母为了孩子省吃俭用,辛苦挣的钱都花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能生活的轻松些,可孩子并不以为意,付出再多也没落个好。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养育,作为父母总想给孩子最好的生活,可对于孩子却不能太过于溺爱,孩子做错了事情,因为是孩子所以无条件原谅。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不明是非,没有原则性。

筱懿在她的《生活课》一书中提到“没有分寸的爱会变成纵容和打扰,所以,对于妈妈,或者说对于女人吧,温暖特别重要,她是有尺度的善良,有节制的奉献,恰到好处的“度”让自己和别人都舒服。”

身为父母也要有分寸感,有原则,给孩子设置边界。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即使孩子会不高兴,也要懂得拒绝。而不是一味的的讨好孩子,到最后孩子却觉得父母没有威信,缺乏安全感,希望自己的父母可以依靠。

拒绝是每个人的权利,拒绝孩子要跟孩子阐明理由。要让孩子知道对与错,无论何时要自己的边界,不能因为对象是孩子,就放弃原则,可是就算这样,换来的却是不被孩子尊重。

在这样环境下成长的孩子,越来越多的人有着一颗容易受伤的“玻璃心”。年轻人变得经不起被严厉的对待,但凡被眼泪批评指责几句,内心就会觉得特别受伤,情绪特别低落。

当有人指出他们的错误,他们也很少会给反省改正,更多的感到内心不快,想要为自己辩驳,或者是干脆选择不直接面对。孩子复原力越来越低,遇到逆境容易一蹶不振。

东方人原本“棍棒教育”,因为借鉴欧美的方式养育孩子,通常用语言来表达对孩子爱意,善意,所以常会赞美孩子,可是东方人效仿之后常会变成溺爱。

要知道西方人自婴儿期孩子就独立睡婴儿房,他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父母通过语言拉近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即使他们还是孩子,还是学生,要也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

其实西方的父母以法国为例,他们以严格管教孩子为傲,他们认为父母必须对孩子有着绝对的掌控权,让孩子明白世界并非围绕自己打转,要能够忍受人生的失意,可以坚强的面对不尽如人意的人生。

曾有位法国网友分享他自己儿时的经历,在法国孩子做错事会受到戒尺打手指的惩罚。这种惩罚手段,在我国古代一直都存在。孩子做错事,伸出手掌,用戒尺打在手心里,以此来教育孩子。

可如今,大部分的父母都不想因为自己的严厉教育造成孩子心灵创伤,造成无法挽回的遗憾。

“所谓的心灵创伤,指的是遇到虐待等极端的事情而造成的伤害,而斥责造成的心情低落,一般都能马上恢复,所以完全没有必要在意心灵创伤不易修复的理论。”

真正为对方着想,不求回报才是真心的温柔。无论是想讨好对方称赞,还是不想被对方讨厌而不说重话,都是有所求的态度,不能称作是温柔。这种态度常常是以自我为中心,并不是为了对方着想。

温柔不等于纵容,真正的温柔往往伴随着严苛。想着为了对方好,能够有勇气说真话,人都希望受到他人的赞美,即使他人是刻意的吹捧也会很开心。

可是温柔也分“虚伪的温柔”和真正的温柔,身为父母的我们更要做个有分寸,有自己的原则,做真正温柔的人。若你对孩子没有原则,孩子对你就会没有底线。

《你的原则要有分寸的说出来》主旨讨论什么是温柔,温柔所带来的沉重压力。通过友情、爱情、亲情、同事情等各方面进行探讨什么是真正的温柔,什么是“虚伪的温柔”。这本书给我带来些许启发。

东方人重视人情,可是当今社会就算是父母都充斥表面化的温柔,不得不让人反思。温柔不是简单对孩子的称赞,一味的顺从,那样只会培养出任性冷漠的人,明知道孩子会受伤,做错事还是要严厉教育。

为了孩子好,即使孩子暂时感受不到父母的心意,还是要让孩子能够遵守规则,这才是身为父母的职责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0
再有原则的人,在父母这个身份上,也是没有原则的,即便有了原则,也会随时被打破,在儿女面前大多时候无原则可讲,只能说尽量做得有原则一些。
要做一个有原则的父母,首先要搞清楚怎么教育孩子,要从小就严格要求孩子,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孩子的卫生,学习,生活等方面。另外,要奖罚分明,比如孩子各方面都做得很好,那就要多给予奖励,希望他能继续保持,如果生活各方面习惯不好那就要多批评教育让她一定要做好,去除弊端,父母尽量不做自己或者家里无法满足孩子要求的事,不要让孩子养成虚荣心特强的人。
要做就做温柔、有原则的父母
在人情社会中,都希望自己的另一半是一个温柔体贴的人,所以温柔成为这几年最看重的词汇,就算身为已父母,也希望成为父母是个温柔的人。
人们觉得性格温柔的人相处起来,比较舒服。因为这样的人,情商比较高,能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冷静的处理事情。
温柔的人就算你错了事情,他不会去严厉地责骂你,一般心平气和的提醒你,无论你是怎样的人,他都能对身边的人有很强的包容心。
你是个温柔的人?
最近看到了一本书,《你的原则要有分寸的说出来》让我对温柔这个词有了新的理解。到底什么是温柔?比起温柔,坚持自己的原则和立场,哪个更为重要?
第2个回答  2020-11-10
要做一个有原则的父母,首先要搞清楚怎么教育孩子,要从小就严格要求孩子,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孩子的卫生,学习,生活等方面。另外,要奖罚分明,比如孩子各方面都做得很好,那就要多给予奖励,希望他能继续保持,如果生活各方面习惯不好那就要多批评教育让她一定要做好,去除弊端,父母尽量不做自己或者家里无法满足孩子要求的事,不要让孩子养成虚荣心特强的人。
第3个回答  2020-12-19
“爱孩子”和“立规矩”从来不是单选题

其实,管得太少和管得太严的父母在我们身边都不少见。一般溺爱孩子的父母认为,孩子要面临的压力已经很大了,趁着现在还小,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放纵孩子一下也不会对他造成什么影响。而太严格的父母则认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现在不从生活细节上管教孩子,以后怎么让孩子在社会上立足?

这两种观点听起来都有些道理,但问题就出在这些父母处理矛盾的方式不是综合考量,而是在“爱孩子”与“立规矩”之间做起了单选题。这种非此即彼的选择,必然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负面影响。

过度爱孩子的家庭造成孩子没规矩,不懂礼貌不懂尊重;后者则让孩子谨小慎微、循规蹈矩。

家长们有必要认识到:规矩和爱本来就是统一的。

我很同意这样一句话:“有规矩的自由叫做活泼;没有规矩的自由叫做放肆;不放肆叫做规矩,不活泼叫做呆板。”

听起来很拗口,但理解起来却不难:“比如牧牛场,周围用铁栅栏起来,牛在栅里吃草喝水,东奔西跑,这叫做活泼,放牛人不好干涉它;如果跳出栅外,就是放肆,就不得不干涉。不出栅,这就是规矩;如果在栅里,却不准它吃草喝水,或是东奔西跑,如此就是呆板了。”

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给孩子的爱,造成了孩子的自私与懒惰,让孩子缺乏最基本的能力与教养,那这种爱就是贻害无穷的。

相反,如果我们给孩子立的规矩,造成了家的淡漠和冰冷,让孩子的天性受到了压抑和扼杀,那么这种规矩就是毫无意义的。毕竟家的本质是内心的归宿,需要的是真诚的关怀和亲近,需要的是人情味儿和同理心。

欢迎采纳,谢谢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12-18
个人觉得要做个有原则的父母,首先要帮理不帮亲。怎么说,就是不要因为是自己孩子就一味纵容,是非不分。最简单就是父母对孩子要分对错,教育孩子也是。还要最好能和孩子朋友一样平等看待孩子,不是以为父母说的都是对的,孩子说的就是错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