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不安乞师与安,将心来与汝安,觅心了不可得.

谁知到为什么;;;觅心了不可得.

佛教讲究一切随缘,即有缘不觅给得,无缘便无处可觅.金刚经云:若菩萨生我相,生人相.生众生相,生寿相,即非菩萨. 那么观音菩萨为什么是菩萨而不是佛呢?因为观音菩萨有一颗对芸芸大众的大慈大悲心,所以他做不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的境界,所以成不了佛. 道教也讲究个无字,认为天地万物都离不开无,从无到有,从一到万,从生到死,即无我,我他,无天地之万物的无为思想,老子曰:我无为而民自化.从这点看有计划的去寻找到不如一切顺其自然. 从这两点来看,如果我们寻求的是物质上的东西,那么只要我们努力就一定会成功的,但如果寻求的是来自我们精神领域的,就不一定努力就等于成功,一切还是要看缘分.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1-25

1 净界法师《楞严经修学法要》

蕅益大师说,只要知道不住内,利根人就知道“觅心了不可得”,只就是我们一念的妄动,心境和合产生一个影像。所以蕅益大师说,攀缘心叫作“缘影之心”。你说心在哪里?我问大家,心在哪里?我现在攀缘这个花,我心就住在这个花当中,就是这样。但这个心是妄心,因为,这个花消失了,我那个分别心也没有了。这叫生灭心,随境而生,随境而灭。但是,你要把心带回家的时候,你说心在哪里?“清净本然,周遍法界”,它无所不在。它本来就无所不在,但是你一念妄动以后,它就住在一个固定的处所。你喜欢这个闹钟,你就住在这个闹钟。它好的时候你很高兴,它破坏了你就很痛苦,标准的攀缘心!因为我们有所住,就产生了一个生灭的因缘,带动了生死的业力。佛陀所要破的是什么?破除这个攀缘影像的心,它没有自体。没有体性是讲它的体性不可得,但是它的作用还是有。

2《楞严经》:

阿难就代表一个心,能知、能见,门窗代表的是眼。在此地把这个意思显出来,特别著重灵明,『汝之心灵一切明了』。『若汝现前所明了心实在身内』,身内就比作讲堂。『尔时』,正在这个时候,『先合了知内身』,对於你身体里面,就像你人在讲堂里,应该先见如来、见大众,你这个身体里面应该看得很清楚。『颇有众生,先见身中,后观外物』,有没有一个人,先把里面的五脏六腑都看得很清楚,然后从眼睛里面再看到外面东西,有没有这样的人?纵然不见『心肝脾胃』,心肝脾胃比较深,在很里面,好,你没有看到;『爪生发长,筋转脉摇,诚合明了』,这在表面,就在表皮底下就是的,你怎么也看不到?好像在讲堂里面,讲堂深的地方你没有看到,靠近窗口、靠近门的地方,你要向门外看应该先看到。『如何不知』?你怎么也不知道?

『必不内知』,「必」是必定,这是很肯定的一个字。你必定不知内,你怎么会知道外面?这一番谈话,你看释迦牟尼佛这个话,转好大一个弯,先从讲堂看这个、看那个来做比喻,再把它回归到正题,破他什么?心不在你的身里面。眼睛不必破,因为那是附属品,不重要,重要是在心。你不是说,一切众生、十类众生都将识心在自己身体里面吗?『汝言觉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内,无有是处』,讲不通。「觉了能知」这是心的作用,心果然在身体里面,身体里面就应该觉了、就应该能知。如果对内完全不知道,对外面知道得清清楚楚,你这个心要是说在身体里头,成了问题,这个话讲不通。用这么一个大转弯,拐弯抹角的把他的错误指出来,他才哑口无言,没有话说,想想是这个道理。他的脑筋比我们聪明,转得很快,立刻就想,心不在内。 这是一般凡夫平常的执著,总认为自己这个心是在身体里面。结果被佛这一问,仔细的想一想,如果这个心是在身体里面,心是灵明觉知,为什么见不到心肝脾肺,而能够把外面的境界看得清清楚楚?阿难想一想,在身内是讲不通。

3 净界法师《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纵不能见心肝脾胃,爪生发长、筋转脉摇,诚合明了,如何不知?”好,你说这个心肝脾胃离我们心太近了,我们眼睛不能看到近距离,但是手爪毛发的生长情况,这个离我们的内部很远,还有筋脉的转动,你总应该看得到吧?为什么看不到呢?你的心有明了性,而你的心住在身体里面,那你应该先看到五脏六腑,看到手爪毛发的生长,然后才能够看到外境。但事实上我们看不到里面的东西。

所以,总结:既然我们看不到身内的东西,只看到外面的东西,这表示我们这个明了的心住在身体内,是没有道理的。因为我们看不到身体里面的东西。我们人在讲堂,一定先看到讲堂里面的东西,再看到讲堂以外。如果心是住在身内,一定看到身内的东西再看到身外,所以住在身内是不可得。

蕅益大师说,一个利根人,七处破妄到第一关的时候就应该开悟了,就是觅心了不可得。我们解释一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