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说明书设计内容和结论怎么写

如题所述

说明书是老师发给你们的 设计内容就是你设计的过程 结论就是你的设计心得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8-30
机械设本要求:
一、基本设计(设计方案)
(一) 设计依据
1、 产品用途及使用范围。
2、 工艺要求:工艺方法,工艺流程。
3、 基本参数:生产能力,工艺速度,原料、成品参数等。
4、 能源、公辅介质的基本参数(电压、压力、流量、温度等)。
5、项目设计范围、阶梯性进度、总体完成时间等。
(二) 方案论证
1、 由项目负责人组织提出方案及电气控制方案,并进行方案讲解及方案论证。
2、 由总工程师或设计部门主管或项目负责人确定最终方案并会签,报总经理批准。
3、 关于方案的任何变更都必须经过三人以上讨论,并签字确认。
4、如客户有特别要求,经过论证可行性之后,由用户派技术或工艺人员参与方案会签。
(三) 设计内容
1、对新产品开发项目建议书或技术协议书提出修正和改进意见。
2、提出关键技术解决办法及关键元器件、特殊材料、货源情况分析。
3、根据需要提出攻关项目和研究试验大纲。
4、 产品基本参数及主要技术性能指标与成本方面进行分析。
5、 总布局及主要设备结构概述。
6、产品主要工作原理及控制系统说明。
7、国内外同类产品水平分析比较(包含性能参数及机械结构、控制系统的合理性)。
叙述新产品既满足用户需求,又适应本企业发展要求的情况。
8、新产品设计、试验、试制计划、周期的估算。
9、安装工艺流程确定。
10、详细设计任务书。(明确设备的功能、参数及安装尺寸)
11、设备布置图,基础任务书,工艺、公辅管线布置图。
12、能源介质和三废的文件。
13、其它必要的技术文件。

二、 详细设计
(一) 设计依据
1、 产品用途及使用范围。
2、 工况条件、原始数据。
3、 运动简图或参考图。
4、 设计范围、阶梯性进度、完成时间。
5、 设计任务书的其它要求。
(二) 设计内容
1、 落实解决关键技术难题及关键元器件、特殊材料的订货渠道及参考价格。
2、 设备基本参数及主要技术性能指标的确认。
3、 对性能、寿命与成本方面进行分析比较。
4、 具体结构设计。
5、 零部件结构设计及强度、刚度计算。
6、 设计计算书。
7、 装配图、全部零部件图及明细表。
8、 工作原理及操控系统说明(为电控设计提供依据)。
9、 使用说明书。
三、 产品设计、计算的要求
1、 方案布局图
确定合理的生产工艺,充分考虑场地、能源、物流等要求,合理布局,尽量减少辅助设备,降低总体投资,以提高产品竞争力。
2、 运动学计算(基本设计)
依据方案布局图,充分考虑零配件、零部件、组件设计、工艺的要求及现有的技术,确定主要单体设备的原动机参数(功率、转速或压力等),运动构件的运动参数(转速、线速度、行程、摆角等)以及其它主要功能参数。
3、 方案图(基本设计)
依据方案布局图及运动学的计算结果,充分考虑本设备的工艺、主体件的结构特性,尽量减化结构,减少调整环节,选择常见、通用的材料及配套件,降低成本,以提高利润空间。
4、 动力学计算(详细设计)
依据设备方案图及运动学的计算结果,计算主要零件(轴、齿轮等)载荷的大小及特性。
5、 零件的工作能力设计(详细设计)
依据动力学的计算结果,以及强度、刚度、振动稳定性、寿命等准则,计算确定零件的基本结构尺寸。主体钢结构须计算强度、挠度。
6、 装配图及部件装配图的设计(详细设计)
依据方案及计算结果,对所有零件的外形及尺寸进行结构化设计。全面考虑结构工艺性,使全部零件构形合理。
7、 主要零件校核(详细设计)
对重要的轴、齿轮、轴承等进行强度、刚度、寿命、安全系数等校核计算,根据校核结果修正零件的结构尺寸、材料、加工及热处理要求及轴承等的型号,以满足工作需要。
8、 零件设计(详细设计)
依据部件装配图及总装配图,对零件的细部结构、材料、加工及热处理等进行施工设计。
9、 联接、紧固件的设计(详细设计)
依据被联接、紧固件的载荷大小、特性及结构空间,确定联接、紧固方式及联接、紧固件规格。(除箱体接合等要求重复定位处,使用弹性圆柱销代替锥销,以保证连接可靠,且方便安装)。
四、 修改设计的设计要求
1、 运动学计算(基本设计)
依据原有设备图,分析需修改的结构、功能,通过计算或类比,确定主要单体设备的原动机参数(功率、转速或压力等),运动构件的运动参数(转速、线速度、行程、摆角等)以及其它主要功能参数。
2、动力学计算(详细设计)
依据原有设备图及运动学的计算结果,计算主要零件(轴、齿轮等)载荷的大小及特性。
3、零件的工作能力设计(详细设计)
依据动力学的计算结果,以及强度、刚度、振动稳定性、寿命等准则,计算或类比确定零件的基本结构尺寸。主体钢结构须计算强度、挠度。
4、装配图及部装配图的设计(详细设计)
依据计算结果,对所有变更零件及相关零件进行结构化设计。全面考虑结构工艺性,使全部零件构形合理。
5、零件设计(详细设计)
依据调整后的装配图,对所有变更零件及相关零件进行设计。
五、 技术文件的编制要求
所有文档均用Word编制(内建Excel表格用于计算,公式、系数表述清楚并注明出处)设计计算书必须与图纸同时交审。
六、设计计算书
1、 运动学设计计算过程及结果。
2、 动力学计算过程及结果。
3、 主要零件强度计算过程及结果(必要时进行刚度核算)。
4、 配套件、联接件、紧固件的选型计算过程及结果。
5、 能源、介质计算过程及结果。
七、说明书(使用手册)
1、 工艺、流程说明。
2、 设备清单。
3、 设备结构、功能、参数及使用维护要求(机、电、液)。
4、 易损件、外购件清单。
5、 随机图纸、技术文件清单。
八、各种表、单
建议用EXCEL作,便于统计数量及成本核算。
1、 图样明细表:名称、图号、图幅、张数等。
2、 零部件明细表:名称、图号、图幅、加工数量、材质、重量、类别等。
3、 外购件汇总表: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等。
4、 外购件明细表:名称、规格型号、数量、所属设备机构等。
5、 标准件汇总表:名称、规格型号、数量、性能等级等。
6、 标准件明细表:名称、规格型号、数量、性能等级、所属设备等。
7、 图样及技术文件更改通知单(格式另附)。
九、图纸的绘制要求
(一)图层、线型要求
1、 按照下面表格中的要求建立和使用图层、线型样式。除特殊许可外,不得自建、使用其它图层、线型:
2、 经公司允许的软件中自带的图层、线型样式可保留。
3、 借用图或复杂图纸只做简单修改的,原参考图中的图层、线型样式可保留。
4、 其它经允许使用的图层、线型样式另行规定。

十、图号编排及文件
1、文件夹名称
2、图号编排
3、文件名称
4、文件夹名称

十一、装配图
1、 视图要求:
1) 采用标准比例,按1:1绘制。局部放大图必须另行注明比例。
2) 视图选择正确,能充分表达整体结构及装配关系。
3) 布局合理,视图尽量按中国国家标准中的投影布置。
4) 用向视图、局部视图、剖视图表达细部结构(避免用虚线)。
2、 标注:
1) 性能尺寸:如中心距,行程、回转半径、转角等。
2) 安装尺寸:设备中心位置尺寸 ,产品输送线位置尺寸,地脚螺栓位置、规格及数量,与其它设备的接口尺寸等。
3) 外形尺寸:总长,总宽,总高等。
4) 本图装配件的配合尺寸及配合代号,如:Φ50 H7/m6。
3、 技术要求:
1) 技术参数:
① 任务书中的原始数据及工作条件(一般列表说明)。
② 动力、传动参数:电机、减速器、气缸、电磁阀等的型号、参数。
③ 性能参数:最大速度、最大承载能力、极限行程等。
2) 技术要求:
① 零件清洗、涂漆、防锈等。
② 装配精度、间隙等要求。
③ 装配顺序及调整环节。
④ 配作、装配焊的要求。
⑤ 润滑及密封要求:标明各部位润滑剂牌号、用量、补充或更换周期,箱体接合面的密封方式(如加垫,加胶等)。
⑥ 联接件装配要求:制动器的间隙、联轴器的同轴度及偏转角、轴承的游隙及间隙等要求。
⑦ 紧固件的装配要求:螺栓(钉)的预紧、防松,销、键联接的配合要求。
⑧ 出厂前试车要求:试运转的时间(或动作次数)、能源及公辅介质参数、温升、噪声、震动、运转的灵活性等。
⑨ 安装调试:现场焊接的工艺要求,调试的一般步骤及要求。
⑩ 包装运输:包装、起吊、运输等要求。
4、 标题栏、明细表
① 标题栏按要求填写,设计、校对、审核等责任人在纸图上手写签名。
② 明细表:零、部件及标准件标注格式见附页。
十二、零件图
1、 视图要求:
1) 采用标准比例,按1:1绘制。局部放大的视图必须另行注明比例。
2) 正确选择视图,用尽量少的视图表达结构、尺寸,图面清晰。
3) 用局部视图、剖视图表达细部结构(避免用虚线)
2、 尺寸、公差及粗糙度
1) 分析加工、装配工艺,选定的尺寸标注基准尽量与加工、装配基准统一。
2) 尺寸标注齐全,不漏,不重,不封闭。
3) 依据功能选择经济合理的尺寸、形位公差及配合等级,并标注齐全。
4) 尺寸公差同时标注代号及上下偏差值,如:Φ50 Js7(±0.0125)。
5) 依据功能及配合要求,选择经济合理的粗糙度等级,并标注齐全。
3、 技术要求
1) 铸件毛坯的要求。
2) 焊接工艺要求。
3) 零件表面机械性能要求:热处理方法,硬度,淬火深度等(特殊情况须注明中间热处理要求)。
4) 未注圆角,倒角的要求(结构圆角及倒角必须在图上标出)。
5) 表面处理:涂漆,氧化等。
6) 特种材料的推荐厂家。
7) 其他要求。
十三、其它要求
1、 总线图、上级装配图所需的投影视图必须画出,以减少总体工作量,且便于校审。
2、 与其它设备、基础相关的连接尺寸必须按实际尺寸绘制(允许整体缩放)。
3、 所有图形必须按1:1绘制(局部放大应注明相应比例),标注尺寸、角度等必须与实际图形相符,不得单独修改。
4、 线条不得重复,不得用多段线条连成一条线(特别是长线压短线),以免造成捕捉点错误。不同零件接合也尽量保留一个线条。
5、 多件装配共有的中心线、中心点、交点只能有一个。
6、 除结构需要的斜线外,所有线条必须平直。
7、 用图块操作时,必须有专有的名字,避免引用时相互干扰。(剖面线除外)
8、 在装配图中引用下级部件、零件视图时,可将其剖面线删除,以突出本图装配结构,且可避免图块干扰。
9、 修改图纸时,必须将相关的视图、图纸同时修改,并加更改标记重新命名,随更改通知单一同存档。
10、 绘制完成的最终存档文件,必须清理多余的样式、图块等项目。
11、 存档的文件必须在文件夹名称中注明版本号(存档时间、更改单号、图纸数量等),便于检索查找。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