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有关佛祖的故事题材越多越好 最好有释迦摩尼的 菩萨 罗汉的故事

如题所述

真正佛教里是没有菩萨 罗汉这些的。佛是一门学问,一种思想。是强调个人修为的一门学问,有句话叫: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意思是只要你能真正领悟佛的真谛,那么你也可以称为佛。佛是古印度语,翻译过来就是觉悟的意思。也就是说你是一个觉悟的人,一个觉悟的人是不应该有世俗的烦恼的,一切事情皆有因果,很多事情都是必然的,像人生都是痛苦和快乐并存的,佛学里有普度众生,众生平等。也就是说人人都可以学习佛法,学习佛法可以让你没有痛苦,哪怕是面对死亡,都可以坦然面对。
释迦牟尼一直强调自己是一个人,一个觉悟了的人,称之为佛,如果谁的觉悟能达到他的境界,就可以称之为佛。佛经里都有讲的,佛并不是神,佛是一个觉悟了的人,因为释迦牟尼是佛学的祖师,所以世佛教徒称他为佛祖。什么牛鬼蛇神,极乐世界,天堂地狱,菩萨罗汉这些都跟佛一点关系都没有的,是基督教跟道教的东西,我们很多人都道佛不分,把道跟佛完全混在一起。错误的理解佛学,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6-16
<佛陀纪事>

第一部分 第1节:名家评论(1)

化一钵皇家佛缘

溯源头谁主三教

《佛陀纪事》把佛陀作为人类历史中的一个活生生的人物展现在我们面前,佛学修养和历史知识的结合,使本书中的佛陀获得了一个比印度本土更为广阔的舞台。在这里,东西方文化的同异得到有趣的对比,无论是曾经对佛陀略有所知者,还是刚刚对中印文化产生兴趣者,都会感到一丝欣喜。作者的旁征博引令此书妙趣横生,看起来"佛教往事实录"系列图书确实值得一读——

王志远(佛学学者、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

关于释迦牟尼,我们听到太多的神话或者废话,以至于对于理解这位伟大的觉者失去了信心!朱岩先生的《佛陀纪事》结束了这种情况,使得我们对于释迦牟尼感受到了人的亲切和可以理解,为此令人欣喜!——

李亚平(历史学者、《帝国政界往事》作者)

释迦牟尼的伟大举世无双……我们更容易用幻想夸大他,但是,这种夸大反而掩盖了释迦牟尼的真正伟大。实际上,释迦牟尼探索宇宙真如的过程中,也有苦难甚至是绝大的困难,也有偏差和犹豫,而他突破了这一切获得了最后的正果,这才是释迦牟尼的真正伟大之处,这才是我们最应该知道的。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朱岩先生的《佛陀纪事》不失为一部可圈可点的佳作,非常值得看!——

朱建军(心理学博士、北京林业大学心理学系主任)

雁无遗踪之意,水无留影之心。繁华落尽,乃见真淳。寻觅了悟之性,必知佛陀为谁!——

梅毅(赫连勃勃大王,知名历史作家)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释迦牟尼

文/李增寿

古老的喜马拉雅山南麓,美丽的印度河之滨,有一个叫做迦毗罗卫的小国。它本该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却因为一个伟大生命的诞生而变得神秘而又夺目。

依据传说,一个生命,来自于母亲的右肋,诞生之时便迈出七步,足印中幻化出美丽的莲花。继而,他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做狮子吼道:"天上地下唯我独尊!"……佛陀如是诞生。

现实中,他是一个披枷带锁的王子。"如果在家,将成为伟大的转圣轮王;如若出家,将必定觉悟成佛。"从智者的预言开始,人世的磨难就降临在年幼的王子身上:他的国家时刻处于危险的境地,他的父王和臣民对他寄予着无限的期望,他的内心却游离在一个无限广阔的天地中……无论是感官与物质层面的快乐,还是理性与精神层面的挣扎,对他而言,都是枷锁。

于是,他结束了自己高贵的王子身份,他告别了熟悉的繁华生活。他手持钵盂开始行乞,它遵循着"过午不食,日中一食"的沙门戒律。他寻找导师,学习并不断超越;他拜访学者,交流、辩论并不断进步。他在尼连禅河畔静修沉思,他在可怕的场所磨砺与生俱来难以消除的恐惧……

终于有一天,远离了苦行后,菩提树下,佛陀最终顿悟。这一天,人类历史上多了一位超越凡夫境界的思想家。

这位自证自悟的圣人并没有独享他所证悟的真理,而是希求尽量地去影响社会。于是,他开始了长达49的传道之旅。

经历了最初的困难重重,乏人问津,曾弃他而去的修行伙伴对他肃然起敬并最终追随,曾对他的悟道不屑一顾的"外道"对他心悦诚服并最终皈依……没有超验的启示和神秘的理论,他的学说却最终得到认可。

他的儿子、兄弟、他曾经的子民以及无数敬仰者的信奉,使释迦牟尼的僧团不断地壮大着。深具魅力的他教授着真理,在僧团内部实现着四姓平等的理想。他是一位实践者,也引导着他的僧团远离玄谈之风——所有一切表明,释迦牟尼是一位优秀的导师。

他是一个凡人,生于人间,长于人间,作为佛陀他结束了一生,但作为人,他具有独特的个性而成为非一般人……他没有留下任何余地,使人误认为他是永恒者。没有一位宗教的导师像佛陀这样"无神",但,也没有一位想他这样的神圣。

第一部分 第2节:名家评论(2)

一个人的修行

文/李增寿

他是人们用最上等的材质、最精致的工艺塑造出来的神偶;他默默地接受着世人的礼拜、祈祷、甚至各种无理的要求;在信仰的圈界之外,人们所熟知的,只是菩提、莲花与他甫出生时"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的狮子吼……

那不是佛陀,更不是那个叫做释迦牟尼的悟道者。

有谁能凝视他那半睁半闭的眼睛,追忆当年那双睿智的明眸?有谁在追随他的足迹,聆听他纸片间的教诲后,感受到他的血肉?不是作为佛家的信徒,不是将他当作那个被神化过的佛祖——他思想者的身份,被人们遗忘地已经太久太久……

讲述佛陀吗?不,摘掉那个后人加诸的称谓,我们不如将它当作一个伟人的传记:这个人"凡间的"称谓,叫做释迦牟尼。

从释迦牟尼的降生起笔,我们看到了那个来自古印度迦毗罗卫国,肩负宗族振兴使命的王子的身世、成长、苦行、漫游以及证悟成道的人生历程。"如果在家,将成为伟大的转轮圣网;如果出家,必定觉悟成佛。"从智者的预言开始,他注定肩负使命。然而,他选择了结束自己高贵的王子身份,告别了熟悉的繁华生活,在尼连禅河畔静修沉思,终在菩提树下顿悟成佛。这一天,人类历史上多了一位超越凡夫境界的思想家……

就在我们了解释迦牟尼修行的缘起与过往时,另外一位让人们分不清楚虚构与真实、演绎与本色的人物陈晓旭,在生命即将终结的时刻,选择在最后的时间里静心思考。林妹妹临行之前的皈依,有人说,是在与生老病死不期而遇后,寻求安慰与心灵的依靠;也有人猜度那是在感受生命的多变无常后,在精神上和无人知晓的内心率先对自我进行的一次终极审判。

种种的臆测与纷说,成就的不过是一时的话题,于当事者,不过是做了一个选择:选择了一个人的修行,正如同那个叫做释迦牟尼的凡人。只是,为什么几千年前便被证悟过的自我追随,在今天却仍旧浸染在人们的口水之中?

不管是向往高薪美女豪宅这般浓墨重彩的笔意,还是追求"农妇山泉有点田"的这类低吟浅唱的调子,我们都不得不承认,在诸多纯粹或者变种后的名利欲望枷锁的捆绑与加持之下,指引人们脚步的,已经渐渐不再是来自心底深处的声音。

用这样的心情阅读这本《佛陀纪事》是有些不敬的。因为对于历史而言,作者是忠实的,他用最为朴素与凝练的文字,剥掉了那些神化的光环,为我们还原了一个真实的释迦牟尼;对于一个书而言,作者又是大气的,他用一个人的传记,勾勒着一个思想体系,也描绘着古老印度的历史。

只不过,一个旁观者的心情,作者大约也不会在意,那个记录与描绘的过程,也只是他的修行,一个人的修行。

(《佛陀纪事》朱岩/著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定价:23.00元)

第一部分 第4节:第一章 神秘国度中的诞生(2)

《未曾有法经》还有这样的记载:当释迦牟尼降生的时候,首先接他的不是人,而是诸天神。他出母胎时,没有直接落在地上,而是由四位天神接住,放在他母亲面前。四位天神还手捧"极细衣"①立于母子面前,准备为刚刚出生的婴儿穿戴!看来,王子出生后,穿的第一件衣服,并不是人间做的,而完全是由天神们提供的!更有奇者,这位婴儿从入母胎直至降生,始终没有受到"血"、"精"及各种不净物的污染。在这里"血"、"精",显然是指出自母亲与父亲身上的生命元素,也就是卵子与精子。在那个伟大的时刻,地上生出一方水池,"其水满岸",虚空中两道雨水注下,一凉一暖,沐浴着刚刚出生的小王子。也就是说,王子降生后,沐浴净身,都是在突然出现的、无中生有的"设备"与"资源"无微不至地"关照"下,自动完成的。又是一则"感应"天地的神话!

据说,后来释迦牟尼为弟子们描述过去佛毗婆尸降生的过程时,同样使用了类似的描述,并且强调这是所有菩萨入胎、降生的"共同现象"。由此看来,这些描述很可能出自远古,被重视神话的古印度人一代一代地传承并保留下来。这种神话般的描述,在佛经当中,用"到处充斥"来形容并不过分!在古印度,神话替代历史,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所以经中出现这些描述也就不足为奇。

其实,这并不是佛经的独创,在同时期或更早的其他教派的经典中,将神话传说当做真实事件加以记载的情况都很常见,这也是当时历史环境下的特殊产物。在佛教早期的经典中,神话色彩反而不如后期经典那么浓重,要相对朴实一些!那么,这些神话描述是否出于释迦牟尼之口?我们无法断定。但是,我们注意到,在早期经典(巴利文三藏)中,根本找不到一处释迦牟尼对自己诞生情况的自述。

此外,经典中对释迦牟尼入母胎之前的情况,也作了有声有色地叙述。据《神通游戏》记载,由于众天神们的乞请,菩萨决定下降人间,拯救众生之苦。于是,他开始考察什么时候降生、降生到什么地方、什么样的家庭。选择好以后,他在兜率天,为众天神讲了最后一次法,并指派弥勒菩萨接替他的位置,成为未来佛的"候补"。

后来,众天神们商议决定,让他化身为"六牙白象"入母胎。与此时同,在人间,摩耶夫人也征得丈夫净饭王的同意,单独来到宫殿顶楼守戒(独居)7夜。夫人在这期间,梦见这头"六牙白象"从右肋入胎。可见,这位菩萨入胎前,对自己将来的情况都作了详细的安排,同时还安排他的母亲"守戒"7日,以表明菩萨不是依情欲而生。《未曾有法经》中还记载说,菩萨"不为血所污,亦不为精及诸不净所污"。看来,菩萨甚至可以不需要父母的精血,就可以结胎。换句话说,这个生命完全是"天生"的,只不过是要依赖母胎孕育10个月而已!这倒让我们联想起《圣经》中关于马利亚以处女之身怀孕生出耶稣的记载:

他(耶稣)母亲马利亚已经许配了约瑟,还没有迎娶,马利亚就从圣灵怀了孕。她丈夫约瑟是个义人,不愿意明明地羞辱她,想要暗暗地把她休了。正思量这事的时候,有主(上帝)的使者向他梦中显现说:"大卫的子孙约瑟,不要怕,只管娶过你的妻子马利亚来,因为她所怀的孕,是从圣灵来的。她将要生一个儿子,你要给他起名叫耶稣……"

其实,考察一下世界各种原始宗教,我们不难发现,有关那些神祗们出生的传说,都会表现出一种不同寻常的神奇与怪异!希腊神话中的宙斯,就曾幻化成天鹅,使正在沐浴的少女怀孕而生出两枚"卵",后来孵化出一对孪生子女;中国古代有关伏羲诞生的神话则更加离奇,说他是因自己的母亲踩踏了"圣迹"而生;就连老子也是因为李母吞服了"五色珠"而怀孕降生;古印度,也有梵天孵化于"金卵"中的记载。

但值得注意的是,基督教从来都毫不含糊地宣称自己为"一神教",而佛教从诞生那一刻起,就宣告将自己的学说与各种神教划清界限。在释迦牟尼时期,他的觉悟之道与上帝之神教始终是泾渭分明的。这个离开父母因缘而投胎降生的故事,显然不符合释迦牟尼成道后所宣说的缘起法则。他曾在《佛说父母报恩经》中强调说:"人生在世,父母为亲,非父不生,非母不育。"也就是说,没有父亲与母亲的共同参与,就不会有儿女的出世。此外,还有一件事情是确定的,那就是这位未来的导师,是一位神秘主义的反对者,在他的学说中,这一点曾被反复地强调。

第一部分 第5节:第一章 神秘国度中的诞生(3)

即便如此,这些有关释迦牟尼入胎、降生的传说,并不让我们感到意外。因为,佛经作为一种"说唱文学"的形式,于释迦牟尼灭度后的5个多世纪里,通过口口相传的形式,在印度甚至中亚与南亚很多地区流行,直到公元1世纪才开始形成文字。此时,离释迦牟尼时代已经有四五百年。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佛教经典在大约5个世纪的传唱中,发生了一些程度难以估量的变化!早期的原始经典尚且如此,就更不用说那些后期陆续出现的经典了。经中的记载可能是真假杂糅的,我们不妨参考一下去除那些可能被夸大的部分,尽量还原相对的真实。

互不相识的圣人们

释迦牟尼的母亲叫做摩耶,是净饭王的一位妃子。她来自与迦毗罗卫城相邻的一座叫天臂的小城,她是城主的女儿。天臂城也是十座小城中的一座,两座小城之间在历史上一直保持着联姻关系。佛经中记载,这种联姻关系到释迦牟尼时还保留着。后来,净饭王为释迦牟尼迎娶的耶输陀罗也出自天臂城主的家族。

当时这一地区的习俗是女人到了产期临近时,要回到娘家去分娩。据记载,摩耶夫人回娘家的路上,经过兰毗尼花园时,见到园中优美的景色,决定停下来稍事休息。这座花园位于迦毗罗卫城东20公里。兰毗尼在当时未必是一座专门修建的花园,而可能是一处风景宜人的野外场所。夫人乘车走到这里时,感到有些不适,临时决定休息一下。在欣赏奇花异草的同时,她感到阵阵的腹痛。

释迦牟尼就降生在这座美丽的花园中,这很可能是一个意外!经中曾提到,一般的妇女怀孕9至10个月就要分娩,但作为菩萨的母亲,则必须满10个月才会生产,而且这是菩萨们降生的惯例。这样说来,释迦牟尼应该比普通人在母胎中孕育的时间更长。按照常规,他的母亲早该做好准备回到娘家了,但这一突然降生显然在她的预料之外!从这一现象分析,她很可能是早产,详细的情况我们已经无法考证。经中说摩耶是手攀着"无忧树",站立着生下小王子的,这可能是强调生产过程非常轻松而没有痛苦!但从摩耶生下王子7天后就离开了人世这一点上分析,其生产状态很可能是非正常的。

经中对于摩耶的早逝有多种说法:其一,据《大事》记载,摩耶夫人生下这样一位伟人后,不宜再享受爱欲;其二,据《因缘记》所说,生下王子后,夫人的子宫不宜再被别人占用;其三,见到所生之子"体态洪满,相貌端正",因此"不胜其快",也就是因高兴过度而离开人世,这是较早的说法;其四,《神通游戏》还有这样的说法,由于生了菩萨,所以母亲必然短寿,母亲不忍见将来王子出家,所以早早离开;其五,生下王子后,天定的任务完成了,"不胜诸天之力,而形影消瘦",以致离世;其六,在明炀法师的《佛法概要》中,还有这样的叙述:"当太子诞生以后,经过了7天,他的母亲摩耶夫人,因为生了一位大福大德的释迦牟尼佛,福德智慧是大大地增长,依因感果,就生到忉利天。"

以上几种说法,没有一处将这位母亲的早逝与生育本身挂上钩的,而是几乎都与神话扯上了关系。笔者认为,这些说法很可能是为了神化释迦牟尼的出生情况,而把本来不幸的事件,附会成让人们便于接受的神话。这类美丽的传说,发生在"盛产"神话的印度并不稀奇。

据经典记载,净饭王夫妇年岁很大,一直膝下无子。后来,摩耶夫人怀孕时已经40多岁了。如果这一记载不是有意夸大的话,不用说在当时,就是在医疗技术异常发达的今天,她也算是一位高龄产妇了。如果被送到医院,医生要做的第一件事,一定是让她的家属签署一份有利于院方的"高危产妇通知书"!所以,其危险状况是可想而知的。更何况半路上突然发生这种情况,后果就更加不堪设想了!摩耶不幸早逝,很可能与高龄生产而并发了一些危险症状有关。

这一年是公元前565年。释迦牟尼的诞生,可以被看做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无独有偶,就在这一年,当时的希腊也诞生了一位未来的圣哲,他就是色诺芬尼。他被认为是"泛神教"思想向"一神教"思想过渡的桥梁人物,被称为宗教信仰者中第一位"一神教"信徒。英国著名哲学家伯特兰·罗素在他的《西方哲学史》中这样评价说:"色诺芬尼相信一神,这个神在形象上和思想上都与人不同!"色诺芬尼认为神可以"以他的心灵力量,左右一切而毫不费力"。他反对人们将"神"描绘成人的样子,因为在他看来,狮子、马等动物如果有手,能够创造艺术品的话,同样会把"神"画成与它们自己类似的样子。这位圣哲还被尊为哲学家、诗人和宗教评论家。

第一部分 第6节:第一章 神秘国度中的诞生(4)

就在前述的两位圣哲14岁那年,公元前551年,春秋时期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也诞生了一位未来世界级的圣人,他就是孔子。如果传说可信的话,在释迦牟尼诞生前的第6年,即公元前571年,中国的另一位圣人老子,诞生于春秋时楚国苦县仁里村(今河南鹿邑)。

有了这些年代的记载,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出这样的总结:释迦牟尼与色诺芬尼同岁,他比老子小6岁、比孔子大14岁。这些世界级的圣人们,都集中在公元前6世纪诞生,是一种纯粹的历史巧合,还是历史发展的需要呢?

有趣的是,有关老子出生及其母受孕的神话,竟与释迦牟尼的传说十分相似。据道教后期经典记载:李母因服食了自天而降的"五色珠"而怀孕。这一不寻常的受孕,竟使李母受了81载的妊娠之苦。81年后的某一天,李母可能觉得时间差不多了,带着早已准备好的"手术器械",如蒙神约地来到"逍遥树"下,割开自己的右腋,生出了老子。我们很容易看出,这些记载明显受到佛教经典的影响,只是六牙白象变成了五色天珠,十月怀胎变成了漫长的81载,"无忧树"变成了"逍遥树",肋下出生变成了腋下出生。

当然,这些记载,很可能是后来"佛道大战"的产物。我们知道,佛教传入中国后,与道家、道教之间曾发生过非常有趣的"斗法"现象,这种情况持续了几个世纪。在这段时间里,两家的门徒,都在原有的基础上不停地创造着自己的"神话"!释迦牟尼与老子作为两家的教主,被他们后世的门徒们毫不负责地任意神化着。以至于两位"神"在门徒们的操纵下,相互间"打"得不可开交!再后来,他们之间不仅被附会成师徒关系,甚至成为相互转世的关系。

可惜,这几位同时代的圣人们,在当时却互不相识!

大约700年后,释迦牟尼的思想传到中国,和与他同时代老子、孔子的思想,隔着时空进行了激烈地碰撞。将近2000多年的历史中,以这三位圣人为旗帜的儒、释、道三家学说,在华夏大地上,完成了人类文化史上最富戏剧性的交流、融汇过程,形成了中国的主流文化,影响着整个北亚、东亚及南亚的部分地区。

土著人的王子

回过头来,我们还应该了解一些与释迦牟尼身份有紧密关联的细节。我们现在可以肯定,释迦家族所属的人种,并不是800年前闯入印度北部的亚利安人。我们知道这个地区,在亚利安人进入前,就已经存在许多不同的种族。更何况到此时为止,纯种的雅利安人,还集中在西部的旁遮普地区。他们没有大规模地进入东方,很可能是为了保持人种的纯正。但是,据佛经记载,释迦家族却来自于东方。我们很容易注意到,佛经中"佛出东方"的记载,不仅释迦牟尼自称家族出自东方,就连过去诸佛也同样出自东方。后期大乘经典更强调东方曾有恒河沙数的佛出世。

有人推断,释迦族为蒙古人种,因为佛经记载释迦牟尼的肤色为金色。东北亚大部分地区的住民,都是蒙古人种,包括中国、日本、朝鲜、韩国等。中、日、韩的很多佛教学者便倾向于这种观点,这可能与人种上的归属感相关。说释迦牟尼与我们同宗同祖,更拉近了与这位佛陀的距离。据此,上个世纪60年代,日本导演三见犍二还专门拍摄了一部介绍释迦牟尼生平的故事片《释迦》。此外,唐代著名的玄奘大师也在帮忙说话:他在《大唐西域记》中说,释迦族所在的地区,是蒙古人的聚居地。但有一点,可能是不可辩驳的事实,那就是有史可循的蒙古人最早进入印度的记载,是发生在释迦牟尼灭度几百年后的事情。更何况玄奘造访印度时,释迦牟尼已经灭度千余年了,所以笔者对此种说法存疑。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释迦族就是古印度土著人种,甚至有些学者还有声有色地描述他的肤色为棕色、毛发鬈曲、身材魁梧等。这些特点,从犍陀罗时期的佛教造像中,可以找到一些痕迹。但这并不表明,犍陀罗造像全部具有这些特点。犍陀罗造像是佛教造像的开始。此前,佛教并没有偶像,因为释迦牟尼在世时,是严格禁止偶像崇拜的。

参考资料:(《佛陀纪事》朱岩/著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定价:23.00元)

第2个回答  2012-06-10
你去佛学在线网和淮北佛学网看看,那里有
第3个回答  2012-06-10
佛祖割肉喂鹰、投身喂狼、拈花一笑、目连救母等。很多很多。
第4个回答  2012-06-10
你可以在网上找,也有书卖,找:佛本生故事。
第5个回答  2012-06-10
自己搜索吧。很多佛学网站都有的呢。

释迦摩尼的故事
释迦牟尼在竹林精舍居住,频婆娑罗王每日三时率诸官属,往诣佛所,礼觐世尊。年纪渐大,身体渐衰,人老不行时,无法日日前去礼拜,就索要佛的头发和爪甲,用香花明灯礼拜供养在后宫塔寺。佛陀的弟子阿难曾对佛说:“又摩竭国瓶沙王(即频婆娑罗王)为优婆塞,笃信于佛,多设供养,然后命终。由此王故,多人信解,供养...

释迦牟尼的故事?
几年之间,释迦牟尼先后度化了波罗奈斯国的王子耶舍,专修事火外道并甚有名声的摩诃迦叶等多人,在摩揭陀国王舍城,国王频婆娑罗及其子阿闍世也先后皈依了佛陀,在舍卫城,拘萨罗国王也皈依了佛陀。释迦牟尼弟子甚多,相传有五百人,其中著名者有十人,即摩诃迦叶、舍利弗、目犍连、须菩提等十大弟子。 众弟子乞受戒法后,...

释迦摩尼佛主的经历?还有南无阿弥陀佛的梵文如何写呀?
释迦摩尼佛祖出家前名乔达摩·悉达多,本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太子,是释迦族人,属刹帝利种姓。父为净饭王,母为摩耶夫人。太子是从摩耶夫人的腋下生出的,太子刚生下来就能自己行走7步。太子每走一步,他的脚下就涌现出一朵莲花。并且太子右手指天,左手指地,大声宣称:“天上天下,...

以前看到一篇有关释迦摩尼佛的故事: 是说一个坏人对释迦摩尼佛说要变成...
佛说:“佛法是正法,没有任何力量能破坏。”魔王波旬说:“呵呵,正义永存,邪恶也不会消失。你在世时也不是人人都信仰你,我的徒子徒孙不也很多吗?人性本恶,学坏容易学好难。你入灭之后,信仰你的人会越来越少,信仰我的人会越来越多。”佛说:“你破坏我的佛法对你没好处。佛光是普照之光...

释迦牟尼故事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有关如来佛祖的经典故事
孔子被这里的景致所吸引,被这里浓郁的佛法所感染,不由得感慨万分,脱口念出了“南(nán)无(wū)阿(ē)弥(mī)佗(tūó)佛(fō)”六字佛语。这时如来佛祖正在雷音殿内与众佛菩萨罗汉等说法讲经,忽然听到了这句佛语,微微有些嗔怪,“这是谁在外面念白字呢?”于是便差人到外面查看。不多时那...

释迦摩尼的儿子
佛陀的儿子叫罗睺罗,这个罗睺罗是佛的儿子。释迦牟尼佛做太子的时候,他的父亲净饭王就怕他出家,所以很早就叫他结婚了;结婚,太太就是耶输陀罗。那么以后,佛十九岁就出家了。在佛临走的时候,他太太就向他要儿子,说想生个儿子。于是佛就用手这么一指,耶输陀罗就有孕了。佛出家,在雪山打坐...

佛陀的故事
释迦牟尼的父亲净饭王是释迦族的首长之一;母亲是摩耶夫人,她欲返回故乡天臂城待产,在蓝毗尼园产下佛陀。相对晚期的佛典编者对此添加戏剧性描写:摩耶夫人怀孕前梦见白象入胎;她在蓝毗尼园的无忧树下,是站着生下佛陀的;阿含经更说佛是从摩耶右胁生出的;相士阿私陀听闻太子出生,进宫预言太子将会...

阿若憍陈如为何会放弃苦修并追随释迦摩尼证悟大道?
阿若憍陈如,又名阿若多憍陈如,是五百罗汉中的首位尊者,曾是佛祖释迦摩尼早期的重要追随者。他身材魁梧,面容沉静,信仰坚定,对于佛理有着深厚的理解。当悉达多(即释迦摩尼)还是净饭王的太子时,目睹世间苦痛,他决定舍弃王位与奢华,离开家乡去寻求解脱。阿若憍陈如被选中陪伴他,他们一同经历艰辛的旅程...

浅谈释迦牟尼成佛的故事详情 释迦牟尼是怎么死的
耶输陀罗后来与释迦牟尼姨母摩诃波闍波提一起皈依佛门后,成为最早的比丘尼(尼僧)。 21、 采花献佛 释迦牟尼在印度北部游历传教,一日于林中树下静坐,头上光环,巍巍无量,如日月之光,辉映四方。 村中有一贫穷少女,为大家作佣人,她善良贤淑,敬信三宝。当时遥见佛祖,心怀喜悦,苦于无力,不克供养,即去荒野,采集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