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化血红蛋白GHB的值是4.6,查看很多知道的答案是大于6.5有糖尿病风险,那数值偏低代表什么呢?

患者信息:女

正常参考值因为各院所用设备及标化的不同,会有所差异,你可以看你的报告单后面的参考范围。一般正常范围是3-6 我国上海做的调查是超过6.3意味着糖尿病风险增加 其实换个说法就是超过6.3说明已经是糖尿病前期了 不过全国的调查还没有 所以没有一个具体的切点
你说的6.5的切点是美国糖尿病协会指南里的建议 国内专家认为不宜直接套用到中国人身上

你的4.6不算低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0-11
血糖标准 ]
糖化血红蛋白小于7.0(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是血糖控制的主要指标);
空腹血糖3.9—7.2毫摩/升;
非空腹血糖小于10.0毫摩/升。
二次超标,就是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GHB的值是4.6,查看很多知道的答案是大于6.5有糖尿病风险...
正常参考值因为各院所用设备及标化的不同,会有所差异,你可以看你的报告单后面的参考范围。一般正常范围是3-6 我国上海做的调查是超过6.3意味着糖尿病风险增加 其实换个说法就是超过6.3说明已经是糖尿病前期了 不过全国的调查还没有 所以没有一个具体的切点 你说的6.5的切点是美国糖尿病协会...

成人正常的糖化血红蛋白值是多少?
1、正常值 HbA1c采用亲和色谱或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正常值为4%~6%。2、影响因素 (1)参考值随年龄增大有一定增加。(2)高脂血症标本可使结果偏高。(3)实验室温度、试剂的离子强度、pH可对测定结果有一定影响。糖化血红蛋白(GHb)是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血清中的糖类相结合的产物。它是通过缓慢、...

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糖化血红蛋白和寿命和红细胞的寿命是一样的。所以,糖基化血红蛋白(GHb)反映8-12周前体内血糖的平均水平,而与抽血时间、患者和是否空腹无关,其数值用百分数表示代表的是被糖化的血红蛋白量占总的血红蛋白量的比例,正常值为4-6。它的临床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1、能帮助糖尿病病友更全面了解血糖控制...

糖化血红蛋白与糖尿病
因此,糖化血红蛋白是评估过去8至12周平均血糖控制状况的可靠实验室指标。在临床检测中,HbA1c是糖化血红蛋白的一个关键亚组分,用于反映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HbA1c和GHb通常被视为同义词。2010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将HbA1c水平≥6.5%纳入糖尿病诊断标准。与我国采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诊...

诊断糖尿病的新指标,是糖化血红蛋白大于多少?
糖化血红蛋白正常值小于6.5%。简单来说,红细胞总数的6.5%与血糖结合。因为红细胞每天都有部分更新,血糖也在不断变化,所以只能大致反映血糖波动的差异。例如,当糖化血红蛋白为6%时,日血糖可能在5.5-8.5 mmol\/L之间;7%对应的血糖大致为6.8-10.3 mmol\/L;8%对应的血糖为8.1-12.1mol\/L等...

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标准到底会是什么呢?
糖化血红蛋白的正常值是4%-6%,这个值反映的是近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糖尿病血糖控制的“金标准”,与糖尿病并发症密切相关。下面我们来进一步了解一下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从字面上理解就是糖化了的血红蛋白,就是葡萄糖通过化学反应结合到血红蛋白上。所以对于什么是 糖化血红...

什么是糖化血红蛋白?
GHb由HbA1a、HbA1b、HbA1c组成,其中HbA1c约占70%,且结构稳定,因此被用作糖尿病控制的监测指标。HbA1c采用亲和色谱或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正常值为4%~6%。若糖化血红蛋白>9%说明患者持续存在高血糖,会发生糖尿病肾病、动脉硬化、白内障等并发症,同时也是心肌梗死、脑卒中死亡的一个高危因素。

什么是糖化血红蛋白?
HbA1c的测定通常使用亲和色谱或高效液相色谱法,正常范围大约在4%至6%之间。如果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超过9%,这可能表明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增加了患糖尿病肾病、动脉硬化、白内障等并发症的风险,并且是与心肌梗死、脑卒中死亡相关的高危因素。糖化血红蛋白的形成是通过一个缓慢、持续且不可逆的糖化反应...

糖化血红蛋白是什么
其含量的多少取决于血糖浓度以及血糖与血红蛋白接触时间,而与抽血时间、患者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岛素等因素无关。因此,GHb可有效地反映糖尿病患者过去1~2个月内血糖控制的情况。GHb由HbA1a、HbA1b、HbA1c组成,其中HbA1c约占70%,且结构稳定,因此被用作糖尿病控制的监测指标。

糖化血红蛋白正常值是多少?
糖化血红蛋白反应的是糖尿病患者2~3月血糖的平均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正常值是3.90-6.10。如果糖化血红蛋白值偏高的话,说明患者血糖升高。建议患者平日要注意控制自己的血糖,主要通过饮食控制,运动,降低体重并联合降糖药物降血糖,建议1.控制总热量。;2.少量多餐;3.高纤维饮食;4.饮食清淡;5.平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