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强调的六道是指凡俗众生因善恶业因而流转轮回的六种世界。又称六趣。
即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其中,地狱、畜生、饿鬼称三恶道,或三涂。阿修罗、人、天称三善道。
六道中若不含阿修罗,则为五道,或五趣。
(1)地狱道∶即地狱受苦之处。有八寒、八热、
无间等名。众生若造上品十恶及五逆罪,则堕地狱。
(2)饿鬼道∶即孤贫潦倒受苦之鬼。经常处于饥饿中,到处游行,求食不得。相传有历千百年不闻浆水食物之声音,而常受饿渴痛苦者,故名饿鬼。众生若造中品十恶业,则堕饿鬼道。
(3)畜生道∶即牛、羊、猪、马及一切虫、鱼、禽、兽等动物。众生若造下品十恶业则堕畜生道。
(4)阿修罗∶属于非天道的一种大力鬼神。具有神通和威力而无德,性多嗔恚,统率
夜叉、罗刹等,以阿修罗为首,故称
阿修罗道。众生作下品十善即可生阿修罗道。
(5)人道∶即人类。因人道苦乐参半,善于分辨事物的前因后果,易于知苦断集,明理去惑,转凡成圣,故
《大智度论》卷四说,佛之
三十二相要在人道中培植。众生修
五戒及中品十善即可生于人道。
(6)天道∶即天界。天道分布在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之中。欲界因有男女情欲,故名欲界。色界,没有男女情欲,唯色相庄严,故名色界。无色界,无有形相,唯精神心识存在,故称无色界。众生行上品十善、修四禅定、四空定,即可生于天界。
此六道,若加声闻、缘觉、菩萨、佛等四界,即
天台宗所说之十界。
十界之中,六道是迷界凡夫所住,故又称六凡。
声闻等四界是圣者所住,故称四圣。
六道轮回是:
所谓六道轮回,乃指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等六道众生,都是属迷之境界,不能脱离生死,这一世生在这一道,下一世又生在那一道,总是在六道里轮来轮去,像车轮一样地转,永远转不出去,所以叫做六道轮回。又因此六道是一切众生乘业而趣向之处,故又名六趣;而在六道之中又有胎、卵、湿、化之四种众生,故又名六道四生。至於为何有六道轮回?又如何轮回?大致可从下列三类型轮回,阐述如下:
(一)心念各别轮回。乃指有情众生因无始劫来所具有贪、镇、疑三毒,单一性地各别未经净化而轮回受生。贪毒重者,受生饿鬼道;镇毒重者,受生地狱道;疑毒重者,受生畜生道。本师
释迦牟尼佛在世时,有一天曾看到一窝蚂蚁而笑著对众弟子开示:此窝蚂蚁因疑毒甚重,已历经七尊佛出世又涅盘,而尚在蚂蚁身。可见因疑犯者,为过深重,复难舍离(<大宝积经>有此开示)。
(二)心念相继轮回。乃指有情众生因无始劫来所具有贪、镇、疑三毒,无定性而相继出现,交互轮回而现前於六道。换言之,即一会儿贪毒现前,而受生饿鬼道;一会儿镇毒现前,而受生地狱道;一会儿疑毒现前,而受生畜生道。若不贪而常布施修福,但镇毒很重,则受生阿修罗道;修十善业而贪镇疑三毒很轻微,则受生天道;有贪镇疑三毒但受持五戒,则受生人道。
(三)生生世世轮回。乃指有情众生因无始劫来,因前二者加在一起,有时因心念各别轮回,有时因心念相继轮回,而受生於六道。大多数之有情众生,或因未修
四谛法而证得
阿罗汉果;或因未修
十二因缘法而证得辟支佛果;或未因修六波罗蜜法十波罗蜜法而证得菩萨摩诃萨及佛果,无法超出三界,都依此类型而轮回於六道。
由此观之,众生从无始劫以来,即展转生死於三界六道之中,如车轮一样之旋转,无有脱出之期。何以故?盖如同<佛本行经>所示:有情众生一念心恶,能开五不善门,即(1)烧人善根;(2)从恶更生恶;(3)为圣人所呵;(4)退失道果;(5)死入恶道。纵使心生善念,口称善语,身行善事,若未依佛法加以净化成无漏善,仍旧会在六道轮回。
总而言之,吾等之起心动念,不论善恶,皆会在六道轮回,即善念生三善道,恶念生三恶道。所谓一念心生,则入三界;一念心灭,则出三界一念不生,即如如佛是也。是故学佛修道者欲超出三界,唯有将三毒净化,即如法修三十七道品为基础,进而修四谛法证得阿罗汉、修十二因缘法证得辟支佛、修六波罗蜜法十波罗蜜法证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方能避免堕落六道轮回。然而因
末法时代之娑婆世界,障道因缘特多,除非乘愿再来之菩萨,决定无法一生就办,不受后有。唯有修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之念佛法门,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方能达到此目的。
何以故?盖只要有下列四种情形,即得如愿:(1)正念往生(指平常有早晚课,精进念佛号,念到临命终时,心不贪恋,意不颠倒,如入禅定);(2)狂乱往生(指平常造恶多端,命终遇善知识开示,能一念乃至十念佛号至一心不乱而往生);(3)无记往生(指平常发心皈依三宝,命终无恶无善无记,藉平日修持,而临终一念乃至十念佛号至一心不乱而往生);(4)意念往生(指虽不能出声念佛,但能意念、默念、观想念佛号至一心不乱而往生)。愿与诸仁者共勉之.
六道轮回图是佛教宇宙生物圈的概括,所谓六道众生,生生死死在这六个范畴内轮回,永无止尽。六道众生又名“有情世间”。分别为天界、非天界、人界、畜牲、饿鬼、地狱等。天界、非天界、人界为善趣道,是比较好的投生之处;畜牲、饿鬼、地狱为恶趣道,是下等受罪的投生处。于是轮回图里把一个圆圈分隔为六格,分别表示这六个道的生活情况。
1、天界。生为天界者,是为无形体,生活和享受都很美满,寿数也长,无忧无愁,一生充满幸福欢乐。可是,当他们的气数将尽,最终坠毁之时,也是十分痛苦的。
2、非天界。与天界有相仿的寿数和地位,然而因地位稍次于天界。特别使他们想不通的是,有些高品味的果树,根子长在非天界,果子结于天界,被天界所享用,于是他们不服气,往往用斧欲砍断果树,与天界争高下而打仗,最后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
3.人界。人,为我们常人,有形体,有智慧,但一生也处于苦海中。其苦有:生、老、病、死、苦、怨恨会,爱别离,求不得等诸类。人在出生的时候要受一次苦,老了要受苦,病了也是受苦,死的时候要受一番苦,还有苦力苦恼的苦;所谓怨憎会者与所僧恨的人聚在一起,受他们的打骂、陷害、偷窃等;所谓爱别离就是与自己心爱者又往往不能相聚,受生离死别之苦;所谓求不得,就是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因条件限制而得不到,使心灵受到伤害。如上种种,在人们的一生中不是时常遇到吗?
于是人生苦海之说,便立足于上述种种理由。但反过来讲,佛教徒认为在大道众生之中,人生得之不易,是为有形体中最高层次者。所以,告戒人们要珍惜人生,发掘和创造人生存在的价值,做好此生应做的事业。从某种意义上讲,人,因有生、老、病、死、苦的感受,是为接受佛家超脱思想的基本体验,大有一定智慧,能接受各种教育,为超越三界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人与天界、非天界不同的是有实际的肉体,是为修行的根基。
人生得之不易,为此,佛教界最反对轻生寻短见之举。祖释迦牟尼从天而下降,从人间修行成佛,其所传之法亦为“世间法”,为人们所学习和接受的教法。
4.畜牲道。故名思义,当然是指猪牛羊等家畜及
野兽之类的低等动物,投生于此道者,
智力低下,生命短暂,互相残杀,弱肉强食,受人奴役,任人宰割买卖。如此一生,是为恶趣之道。
5、饿鬼道。终身受饿渴的折磨,肚大颈细,口中喷火,能咽下的食品,远远不能解肚中之饥渴。每每于荒漠中远远看见海水,赶去欲饮过痛快,当到达海边时,此海乃变为一火海。再往远处一看,似乎又有清泉,赶至泉边欲饮,泉水又变为火,无法饮用,如是一生奔波,受尽饥渴折磨。传说此类是因前世太过吝啬,不乐施舍贪婪成性者转世投生也。
6.地狱。地狱里所受的罪,那是罄竹难书的了,如有上刀山、下火海、割舌、挖眼之类的各种酷刑,分不同罪孽,受不同的惩罚,在阎王殿上,以秤等量功过,判以罚刑,毫不留情。被打入地狱者,无非是前世作恶多端造下的业果。
藏传佛教与内地佛教,皆从天筮传入,其内容,自然是基本出入一辙,只不过是所用语言的不同和流传方式的异同而已,其宗旨,大概不外乎劝人向善,积德修好,造成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社会局面,人与人和睦相处,奉行乐善好施的风尚。人与众生和睦相处,造成生态平衡。人与大自然和睦相处,维护生存环境的优美。
在轮回图正中,画有一个动物、猪、鸟、蛇一个咬着一个的尾巴的图,这是表明贪、嗔、痴三毒相互关连,是引导人们走向恶趣的三大毒素。要摆脱三种毒素的唯一办法就是要学习“三学”,所谓“三学”,就是戒、定、慧。学好戒、定、慧,方能克服三种恶因。图中还画有以铁链把人向下牵扯者,这就是“欲望”,人因为有欲望,执着地追求财富或名利,这“欲望”过份了,就只会将往低处扯。在另一面,则是佛法僧把人的灵魂净化,向上导引,引至极乐境界。
图画外围面有恋爱、结婚、同床、生小孩等世间琐事,指明人生一世皆有因有果,而在风尘世间,无限循环。因果学说,是佛教的一种基本哲理,也含有对人类社会现象的折射,在对整个轮回的解释中,又浓缩了人类社会诸般现象。